易经六十四卦之坎卦初六爻正解
地位难知之始(失正);变兑错艮综巽。
初六:习坎,入于坎錎,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朱熹: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占如此。
程传: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柔弱无援,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唯益陷于深险耳。“窞”,坎中之陷处。已在“习坎”中,更入坎窞,其“凶”可知。
张浚曰:阴居重坎下,迷不知复,以习于恶,故“凶”,失正道也。《传》曰:小人行险以侥幸,初六之谓。
李光地:如张氏说,习坎两字,才不虚设,时俗所谓机深祸转深者。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程传:由习坎而更入坎窞,失道也,是以凶。能出于险,乃不失道也。
朱震曰:君子处险,当以正道,乃可出险。初六不正,不能出险,失道而凶也。
钱志立曰:行险而不失其信,此是出险之道,若小人行险以侥幸,则为初六上六失道之凶也。
子夏易传;初柔而居重險之下,質弱而無心不知,濟險之道,習坎而入於坎窞,何以濟乎,故凶也。習重也,謂治其事也。
干宝曰:窞,坎之深者也。江河淮济,百川之流行乎地中,水之正也。及其为灾,则泛溢平地,而入于坎窞,是水失其道也。刑狱之用,必当于理,刑之正也。及其不平,则枉滥无辜,是法失其道也。故曰“入于坎窞,凶”矣。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虞翻曰:习,积也。位下,故习坎为人。坎中小穴称窞。上无其应,初二失正,故曰“失道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