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卷上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明)董守諭撰《卦變考畧》卷上

欽定四庫全書 卦變考畧卷上

明董守諭撰

上經

䷀【乾下乾上】

䷁【坤下坤上】

䷂【震下坎上】

【一自】䷒【兑下坤上

【一自】䷜【坎下坎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屯自臨來,坤之中爻由外體來交於乾,得乾之精,化而為坎。乾由二自内體上交於坤,得坤之氣,兑化為震,故為屯。

荀爽曰:此本坎卦也。初六升二,九二降初。

諭曰:京氏自臨來,從乾坤内外體相交而成家。盤澗氏所謂卦變必自上下兩體為變,方知其所由以成之卦者,即此也。荀氏唯以初二兩爻一升一降成屯,從剛柔始交,悟出變家之龍象也。

䷃【坎下艮上】

【一自】䷓【巽上

【一自】䷳【艮下艮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蒙自觀來,剛由五來,居於二。易坤為坎,有水流而通之象。志應者二,五盖往來之爻,故有相求之義。

荀爽曰:此本艮卦也。二進居三,三降居二。

虞翻亦曰:艮,三之二也。

諭曰:按:京氏五來居二,易坤為坎,以二五往來成變也。若荀、虞止取二三兩爻升降成蒙,變例有之。考亭一卦雜引諸卦以備變者,多此例也。

䷄【乾下坎上】

【一自】大壯䷡【乾下震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需自大壯來,四之剛上而為五,五之柔下而為四。

虞翻亦曰:大壯四之五。

蜀才亦曰:此本大壯卦。六五降四,有孚,光亨,貞吉。九四升五,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諭曰:需以險在前,能須為義,則需之得名,由於坎也。當以變坎為正,故必自大壯來也。

䷅【坎下乾上】

【一自】䷠【艮下乾上】

虞翻曰:訟自遯來。

蜀才亦曰:此本遯卦,二進居三,三降居二,是剛來而得中也。

《本義》亦曰:卦變自遯而來,為剛來居二,而當下卦之中。

諭曰:朱子從左傳悟卦變互體,又末年與書,張敬夫尊漢儒,善說經,未嘗不心折之矣。宋仙井李舜臣謂舍本卦論他卦,及某卦自某卦來者,皆所不取,則豈精於易者哉?梁山來氏乃云:訟之剛來而得中,乃卦綜也,非卦變也。以為自遯卦變來,非矣。如姤方是變。夫一上一下謂之綜,不可典要謂之變,安得易變而為綜?其說盖祖王南溪謂訟卦上體之乾剛來居坎體之中。愚不知欲移乾之何畫來居坎中耶?不如蜀才二進居三,三降居二,解剛來得中為更確也。

䷆【坎下坤上】

【一自】䷖【坤下艮上】

蜀才曰:此本剥卦,上九降二,六二升上。

䷇【坤下坎上】

【一自】䷆【坎下坤上】

郎顗曰:《京氏傳》曰:比自師來,一陽居二,則為師衆所宗,故為師;變而居五,則為天下之所附,故為比。

䷈【乾下巽上】小畜

【一自】䷫【上】

【一自】䷄【乾下坎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小畜自姤來。

虞翻曰:需上變為巽。

諭曰:需之坎,升天為雲,墜地為雨。今上變為陽,坎象半見,故密雲不雨。以此考之,小畜當自需來矣。

䷉【兑下乾上】

【一自】䷪【兑上

【一自】䷅【坎下乾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履自夬來。

虞翻曰:謂變訟初為兑也。

諭曰:漢儒疏曰:坤為虎,艮為尾。

後儒釋之曰:下卦兑錯艮。若履不自訟來,何處錯出艮體?以虎尾之義考之,自訟無疑矣。遯卦下體艮亦曰尾,觸類而長,義更昭然。京之自夬,遜其精鑿。

䷊【乾下坤上】

【一自】䷋【乾上

【一自】䷁【坤下坤上】

【一自】歸妹䷵【兑下震上】

虞翻曰:陽息坤反,否也。坤隂詘外為小往,乾陽信内為大來。

胡一桂亦曰:小往大來,卦變也。泰自否來。

蜀才曰:此本坤卦。

《本義》曰:坤往居外,乾來居内。又自歸妹來,則六往居三,九來居四也。

諭曰:雜卦曰否、泰反其類也,此明疏也。朱子坤往乾來之變當矣。及考漢儒解歸妹曰泰三之四,是泰變歸妹,非歸妹變泰也,似不可以無辨。

䷋【坤下乾上】

【一自】䷊【坤上

【一自】䷀【乾下乾上】

【一自】䷴【艮下巽上】

虞翻曰:隂消,乾反,泰也。

胡一桂亦曰:否自泰來。

蜀才曰:此本乾卦。

《本義》曰:乾往居外,坤來居内。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三也。

䷌【離下乾上】同人

【一自】小畜䷈【巽上

【一自】䷪【乾下兑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同人自小畜來,九由二往居於四,六由四來居於二。

蜀才曰:此本夬卦,九二升上,上六降二。

諭曰:上六降二,斯謂之柔,得位得中也。若來矣鮮綜卦之說,則大有上卦之離,來居同人之下卦;同人下卦之離,往居大有之上卦。合之京氏大有自同人來,亦不為無據也。

䷍【乾下離上】大有

【一自】同人䷌【離下乾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大有自同人來。

䷎【艮下坤上】

【一自】䷖【坤下艮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謙自剥來,言上九、六三之互變也。

蔡景君亦曰:剥,上來之三。

諭曰:漢儒談象變之精,不惟畫理深玄,愚悟之於彖辭,皆有奥義。如乾之上九來居坤三,是天道下濟而光明也;坤之六三上升乾位,是地道卑而上行也。安得保殘守闕,薄卦變不言哉!

䷏【坤下震上】

【一自】䷗【震下坤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豫自復來。

虞翻亦曰:復初之四。

諭曰:卦變今之所畧,愚研究其微。辭之建侯、行師、文王,亦從卦變中擬議而成者也。如復初變五體,比象,故利建侯。復初升二體,師象,故利行師。一豫中涵三變,而辭若天成,引此以例其餘。

䷐【震下兑上】

【一自】䷋【坤下乾上

【一自】䷮【坎下兑上】

【一自】噬嗑䷔【離上

【一自】未濟䷿【坎下離上】

【一自】䷲【震下震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隨自否來。

虞翻亦曰:否上之初。

蜀才亦曰:此本否卦,剛自上來居初,柔自初而升上。

《本義》曰:本自困卦九來居初,又自噬嗑九來居五,而自未濟來者,兼此二變。

荀爽曰:隨者,震之歸魂。震歸從巽,故大通。動爻得正,故利貞。陽降隂升,嫌於有咎。動而得正,故无咎。

諭曰:京、虞、蜀氏皆主隨自否來,否上之初,剛來下柔,於羲、文旨趣,窺見玄微。程傳所云:乾之上九來居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乾之上。伊川卦變,雖只就乾、坤相索言,往來與自否來者,未始盭也。朱子以困之初二爻,一升一降成隨;噬嗑之五上爻,升降成隨;又以未濟之初二升降,五上升降,合二變而成隨。考亭易學淵藪,或别自有據。荀氏歸魂,乃術家所用,最駭俗學。愚考其說,始於京房。其法以乾建甲子於初,坤建甲午於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初;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乃為遊魂之世;五世之初,乃為歸魂之世;而歸魂之初,乃生後卦之初。參之易變,是或一道也。即如荀氏以震歸從巽解隨義,取其動也。動而得正,故可說;唯動而說,故可隨也。以此考之,歸魂之說,未可非也。梁山來氏亦云:若乾坤所屬尾二卦,晉、大有、需、比之類,乃術家所謂遊魂。歸魂出於乾坤之外者,非乾坤五爻之正變,故謂之雜綜。亦此意也。愚又考之卜筮家言,如乾為天,是父爻為主矣。初變為姤,二變為遯,三變為否,四變為觀,五變為剥,上為父爻,不可更加。復轉變四爻為陽爻,成火地。晉為遊魂第八卦,復轉第三爻為世,三爻盡變坤為乾,成火天。大有内復有一乾卦矣,謂之歸魂,是乾之魂歸也。八卦皆然,如地水師為坎之歸魂,風山漸為艮之歸魂,澤雷隨為震之歸魂,山風蠱為巽之歸魂,天火同人為離之歸魂,水地比為坤之歸魂,雷澤歸妹為兑之歸魂也。凡象變家,不可盡目為異端而忽之也。

䷑【巽下艮上】

【一自】䷊【乾下坤上

【一自】䷕【離下艮上】

【一自】䷯【坎上

【一自】既濟䷾【離下坎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蠱自泰來,初上兩爻互變,若六爻俱變,則為否。

虞翻亦曰:泰初之上。

九家易亦曰:此本泰卦。

《本義》曰:自賁來者,初上二下;自井來者,五上上下;自既濟來者,兼之。

諭曰:變卦之例,雜而不一者,各持師說也。愚之言變,必欲與卦辭相符,此非愚臆也。朱子曰:漢上只變得三爻而止,於卦辭多有不通處。我師古人,實獲我心。如京、荀、蠱自泰來者,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出入乾、坤,利涉大川也。初變成乾,乾為甲,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變四至五成乾,乾三爻在後,故後甲三日。乾為始,坤為終,故終則有始。不自泰來,諸義遂晦。參之卦辭,昭然日星已。

䷒【兑下坤上】

【一自】䷁【坤下坤上】

蜀才曰:此本坤卦。

虞翻亦曰:陽息至二。

䷓【坤下巽上】

【一自】䷀【乾下乾上】

蜀才曰:此本乾卦。

虞翻亦曰:陽升、臨二。

諭曰:陽息至二,乾來交坤,降而為臨;陽升臨二,坤來交乾,升而為觀。

䷔【震下離上】噬嗑

【一自】䷋【坤下乾上】

【一自】䷩【震下巽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噬嗑本自否來,六五由初而往,故彖曰柔得中而上行。

盧氏亦曰:此本否卦,乾之九五分降坤初,坤之初六分升乾五,是剛柔分也。

《本義》曰:本是益卦六四之柔上行,以至于五而得其中。

諭曰:盧氏之變精矣,若來氏之綜,則噬嗑柔得中而上行者,以賁下卦離之柔得中上行,居於噬嗑之上卦為六五也。賁之柔來文剛者,噬嗑上卦之柔來文賁之剛也。分剛上而文柔者,人分噬嗑下卦之剛上而為艮以文柔也。故雜卦一上一下,畫若天然,可曰噬嗑自賁來,賁自噬嗑來乎?

䷕【離下艮上】

【一自】䷊【坤上

【一自】䷨【兑下艮上】

【一自】既濟䷾【離下坎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賁自泰來,柔自上來,文二而為離,故文明而亨。剛自二文上為艮,故止而小利有攸往。

苟爽亦曰:此本泰卦,謂隂從上來,居乾之中,文飾剛道,交與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飾柔道,兼據二隂,故小利有攸往。

王弼亦曰:剛柔不分,文何由生?故坤之上六來居二位,柔來文剛之義也。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剛上文柔之義也。

孔頴逹亦曰:陽本在上,隂本在下,應分剛而下,分柔而上,何因分剛向上,分柔向下者?今謂此本泰卦故也。

《本義》曰: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

諭曰:賁自泰來,漢、魏諸家相傳已久,去古未遠,自無可議。考亭之變,必自有說也。獨眉山蘇氏好自立異,則曰易有剛柔往來、上下相易之說,而其最著者,賁之彖也。故學者沿是争推其所從變,曰泰變為賁,此大惑也。一卦之變為六十四,豈獨為賁也哉?學者徒知泰之為賁,又烏知賁之不為泰乎?凡易之所為剛柔相易者,皆本諸乾、坤也。凡三子之卦有言剛來者,明此本坤也,而乾來化之。凡三女之卦有言柔來者,明此本乾也,而坤來化之。故凡言此者,皆三子三女相值之卦也。非是卦也,則無是言也。蘇氏引蠱、賁、咸、恒、損、益六卦為據,愚考之易,亦有三子三女不相值之卦,而亦言剛柔往來者。如无妄震下乾上,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大畜之乾下艮上,曰剛上而尚賢;晉之坤下離上,曰柔進而上行,則又何說也?安得謂非是卦則無是言耶?眉山本諸乾、坤之論,與伊川同,不能一一無漏。荀、京之變,似未可輕訾也。朱子不云乎:古註說賁卦自泰來,後儒非之,以為乾、坤合而為泰,豈有泰復變為賁之理?殊不知若論伏羲畫卦,則六十四卦一時俱了,雖乾、坤亦無能生諸卦之理。若如文王、孔子之說,則縱横曲直,翻覆相生,無所不可。由考亭之正論,推眉山之駁辨,古註可横議乎?眉山尚不容立異,何况末流之學哉!

䷖【坤下艮上】

【一自】䷀【乾下乾上】

虞翻曰:隂消乾也。

盧氏亦曰:此本乾卦。

郎顗亦曰:《京氏傳》云:乾初九變則為姤,柔遇剛也。九二又變則為遯,隂浸長而陽當遯去也。若下三爻俱變,則泰、復為否,大往小來,不利君子貞也。第四爻又變則為觀,氣衰於下而德鍾於上,猶朱、均之不肖,而堯、舜則以揖讓襌位,大觀在上,中正以觀天下也。五爻俱變則為剥,盖至是則君子盡變為小人,故曰柔變剛也。六爻俱變則為純坤,而一陽復生於下,將為復矣。

䷗【震下坤上】

【一自】䷁【坤下坤上】

虞翻曰:陽息坤也。

郎顗亦曰:《京氏傳》云:坤卦既盡,則復卦陽來。從剥盡至陽氣來復,隔坤一卦,六日七分,舉成數而言,故曰七日來復。

崔燝亦曰:從坤反震而變初爻,不遠復也。

諭曰:八月七日,卦變之大者。八月之義,或主周正,指遯;或主夏正,指觀。愚必以卦變配之,則以八月象八位,隂為月,主臨。觀,正反之變,言正視為臨,反視為觀,從臨卦隂爻筭至觀卦隂爻,凡八也。七日之義,郎顗衍為六日七分,最與變符。復卦陽來,隔坤一卦六爻為一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則六日七分,卦爻實數也。月不盡之日,加筭閏焉。宋王昭素未明卦變,故以去冬至十五日為疑耳。

䷘【震下乾上】无妄

【一自】䷠【乾上

【一自】䷅【坎下乾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无妄自遯來,剛自下卦之外來,而為主於内。

虞翻亦曰:遯,上之初也。

蜀才亦曰:此本遯卦,剛自上降,為主於初。

《本義》曰:為卦自訟而變,九自二來而居於初。

䷙【乾下艮上】大畜

【一自】大壯䷡【震上

【一自】䷄【乾下坎上】

郎顗曰:《京氏傳》曰:大畜自大壯來。

蜀才亦曰:此本大壯,剛自初升,為主於外,陽剛居上,故曰剛上而尚賢也。

《本義》曰:此卦自需而來,九自五而上。

諭曰:卦變配之卦辭而始定,參之四聖而疑亡。此卦辭曰利貞,彖曰大正,謂上九一剛,自大壯初九而上,即大壯彖所謂大者正也,故特書一大字以别之。以此考之,固當自大壯來也。

䷚【震下艮上】

【一自】䷓【巽上

【一自】䷢【坤下離上】

【一自】䷒【兑下坤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頤之為卦自觀來,故卦辭曰觀頤。

侯果亦曰:此本觀卦,初六升五,九五降初,則成頤也。

虞翻曰:晉四之初,人曰臨二之上。

諭曰:愚考頤,自二至上仍體觀,故彖曰觀頤,爻云觀我朶頤也。虞變俟考。

䷛【巽下兑上】大過

【一自】䷠【乾上

【一自】大壯䷡【乾下震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大過自遯來,遯有重巽象,為木,故卦辭以棟言。二三四五爻辭俱以木為象,由變為大過,上兑下巽,故二五爻以楊為象。

虞翻曰:大壯,震五之初。

諭曰:愚觀遯畫,是一大巽卦也。京氏之變,精微極矣。又考之李隆山曰:大壯凡四陽,而下爻亦壯,故上棟下宇,取諸其象。今大者過乎陽而無所附,小者過乎柔而不能載,故棟撓,本末弱也。卦有以反為變者,或此類也,然義藴亦淺矣。

䷝【坎下坎上】

【一自】䷁【坤下坤上】

郎顗曰:《京氏傳》云:坎本自坤來。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

䷜【離下離上】

【一自】䷀【乾下乾上】

《京氏傳》曰:離本於純陽,隂氣貫中。

陸績注亦曰:離卦中虚,始於乾象。

虞翻曰:坤二五之乾。

諭曰:愚考之京氏曰:乾、坤,體也;坎、離,用也。乾索坤,而乾之精為坤所得,故為坎。坎為月,猶天以日為用,而其體則在月也。坤索乾,而坤之氣為乾所得,故為離。離為日,猶地以月為用,而其體則在日也。京、虞之談變,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郎顗别云:坎自震來,故䧟而能動。說郛也。

諭:按:朱子本義上經釋變有九,其與漢、魏古注同者,唯訟自遯來一卦而已。其餘或主漢儒之變,不自立異,未可知也。家盤澗氏有云:以彖辭考之,說卦變者凡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凡彖辭不取成卦之由,則不言所變之爻。其然,豈其然乎?先儒胡一桂則曰:本義上下經所釋卦變凡十九卦,且所釋訟、晉與圖同,餘皆不合。如隨自困、噬嗑、未濟來,據圖則自否、泰來。然則朱子釋變,原不拘於一隅,亦自與漢、魏諸家有神交也。愚又考之卦變圖,凡一隂一陽之卦皆自復、姤來,二隂二陽之卦皆自臨、遯來之類,其大旨自然精當。但後學未窺其奥,不能輒了,因參考古注及漢、晉逸篆,逐卦陳之,亦稽變之一助也。

卦變考畧卷上

相关推荐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卷下

(明)董守諭撰《卦變考畧》卷下欽定四庫全書 卦變考畧卷下明董守諭撰下經䷞【艮下兑上】咸【一自】否䷋【坤下乾上】【一自】旅䷷【艮下離上】郎顗曰:《京氏傳》云:咸自否來,本乾坤之變也。乾之上九下為九三,沖

旧版内容 16 2023-02-23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卷上

(明)董守諭撰《卦變考畧》卷上欽定四庫全書 卦變考畧卷上明董守諭撰上經䷀【乾下乾上】乾䷁【坤下坤上】坤䷂【震下坎上】屯【一自】臨䷒【兑下坤上】【一自】坎䷜【坎下坎上】郎顗曰:《京氏傳》云:屯自臨來,坤

旧版内容 24 2023-02-23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原序

(明)董守諭撰《卦變考畧》原序卦變考畧原序讀易不知卦變,猶日唔咿不知六書也。以易變喻變之不知變,不若以六書自喻之可逹於變也。以六書自喻,愚其類於瞽之不知。日譬以盆,不知盆擊銅以示喻者,不已遠乎?或曰:

旧版内容 28 2023-02-23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提要

(明)董守諭撰《卦變考畧》提要【臣】等謹案:《卦變考畧》二卷,明董守諭撰。守諭字次公,鄞縣人。是書成於崇禎癸未,大旨以卦變之說出於漢學,程子始廢斥之。朱子則謂伊川不信卦變,故於柔來文剛等處皆無依㨿,於

旧版内容 14 2023-02-23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

(明)董守谕撰《卦变考畧》作者简介董守谕,字次公,鄞县人。举人。鲁王监国,召为户部贵州司主事。时熊汝霖、孙嘉绩首事起兵,然皆书生,不知调度。乃迎方国安、王之仁,授之军政,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之。孙、熊

旧版内容 16 2023-02-2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