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四》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四》

观卦(风地观卦)【乾宫四世卦|巽上:错震综兑-先天:西南-后天:东南|坤下: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天位:太阳|人位:太阴|地位:太阴】

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坤下巽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四》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四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坤下巽上】

伊川先生曰:觀,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觀所以次臨也。凡觀,視於物則為觀,【平聲】;為觀於下則為觀,【去聲】。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人君上觀天道,下觀民俗,則為觀;脩德行政,為民瞻仰,則為觀。風行地上,徧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在上,四隂在下,陽剛居尊,為羣下所觀,仰觀之義也。在諸爻則唯取觀見,隨時為義也。《易傳》

【原文】观卦●卦辞: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伊川先生曰:予聞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一无之字】。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盥,謂祭祀之始,盥手酌鬱鬯於地,求神之時也。薦,謂獻腥獻熟之時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盡其精誠,嚴肅之至也。至既薦之後,禮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時矣。居上者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一作常莊嚴。【一作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之後,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顒然瞻仰之矣。顒,仰望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盥,求神而薦䙝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觀,以下觀上也。惟至誠可以交神明,然後動而為天下信。信,心服也。聖人設教於上,天下不心服而化者,未之有也。祭祀之實,以誠敬交乎神明。誠敬之至,莫先乎盥。當是時也,恍惚以與神明交,使人觀之,斯心可以化天下矣。及乎饋薦之入,則其事也,其誠不若盥之始也。有孚顒若,不言而信也。荀卿云:祭祀之未入尸也,大昏之未發齊也,喪之未小斂也,一也。斯得之矣。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之神道也。惟聖人至誠,然後可與天通,此所以設教而天下服也。

龜山楊氏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誠意所寓故也。古人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於誠吾意而已。詩、書所言,莫非明此者,但人自信不及,故无其效。聖人知其效必本於此,是以必由也。《語録》

白雲郭氏曰:鬼神至幽也,人至明也,聲臭之所不能交也。聖人設為祭祀,寓之誠心,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是道也,天地鬼神尚且弗違,况人乎?故盥而不薦,一示於上,則有孚顒若,必見於下,觀而化也。馬氏曰:盥者,進爵灌地以降神也。郊特牲言:周人既灌,然後迎牲。祭統曰: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祼。祭必先灌,而後薦腥、薦熟。方灌之時,其道一於誠而已,非若薦之託物也。灌者,祭之本也;薦者,祭之末也。籩豆之事,則有司存,是為有司可備之禮也。故自灌而往,孔子不觀,蓋君子惟誠之為貴之義也。夫誠之感人,不行而至,故方盥之時,欲誠於求神,初非有意於化天下。而天下觀之者,感其誠而顒肅之心自生焉。惟其不期化而自化,此所謂大觀之道。使聖人有意於化民,是教以化之,非大觀之意也。記曰: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豈非誠之所感,天地鬼神不能違,況人也哉!《易說》

新安朱氏曰: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隂仰之,又内巽外順,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宜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隂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隂之意。《本義》

東萊呂氏曰:一隂生于姤,二隂遯,三隂否,四隂觀,五隂剥。姤勿用娶女,剥不利有攸往,否之匪人,皆是不好。惟觀四隂在下,二陽為觀於上,却與諸卦不同。盖治中有亂,亂中有治,觀卦體可見。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上下交孚氣象。《易說》

【原文】观卦●彖传: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伊川先生曰:五居尊位,以陽剛中正之德為下所觀,其德甚大,故曰大觀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順而巽也。五居中正,以巽順中正之德為觀於天下也。為觀之道,嚴敬如始盥之時,則下民至誠瞻仰。【一作仰觀】而從化也。不薦,謂不使誠意少散也。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觀天之運行四時,无有差忒,則見其神妙。聖人見天道之神,體神道以設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運行四時,化育萬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惟聖人默契,體其妙用,設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測其用,自然仰觀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内順外巽,示民以順,而外從巽,此祭所以為教之本。故盥而不薦,中正以觀天下。又曰:大觀在上,皆謂五也。凡言觀我生,亦皆謂五也。天不言藏其用,而四時行神道,如盥而不薦之類,盥簡潔而神,薦䙝近而煩也。有兩則須有感,然天之感有何思慮,莫非自然,聖人則能用感。何謂用感?凡教化設施,皆是用感也。作於此,化於彼者,皆感之道,聖人以神道設教是也。【並《易說》】

上天之載,有感必通。聖人之為,得為而為之也。天不言而四時行,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誠於此,動於彼,神之道歟?【成變化,行鬼神,成行隂陽之氣而已矣】。又云: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誠故信,无私故威。天之不測謂神,神而有常謂天。【並正蒙】

廣平游氏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蓋天下之化,非有資於號令之鼓舞也,刑賞之懲勸也,一於誠而已。誠至,則天下徯其志而從之,如恐不及矣。故曰: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先王之化民,豈能拂其所有而與之以所无哉?亦曰順以巽而已。中正,民之性也。順其性而入之,則將淪肌膚而浹骨髓矣。下觀而化,自然之理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二陽在上,居中履正而得尊位,下之所觀也,故曰大觀在上。盥者,酌鬯求神之時也。祭莫重焉,貴氣臭而不以物,誠一而已。惟天下至誠為能化,故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夫其為物不貳,其生物不測,天之神道也。而四時不忒,以其誠无息而已。聖人觀天之神道而設教,亦惟誠而已,故天下服。君子篤恭而天下平,意誠心正而天下治,率此道也。《易說》

盥而不薦,初未嘗致物也。威儀度數,亦皆未舉而已。有孚顒若,其所以交於神明者,蓋有在矣。又曰:古人所以交神而接人,其道一主於誠,初无二也,故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幽明本无二理,故所以感之者,亦以一理。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所謂神道,誠意而已。誠意,天德也。【餘杭語録

兼山郭氏曰:在下而觀上謂之觀,童觀、闚觀、觀國之光是也。在上而眂下謂之觀,大觀在上、觀我生、觀民是也。故在下者觀上之好惡,而風知所移;在上者不求於下,至誠以示之而已。故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之成卦,二陽在上,四隂在下,所謂大觀也。坤下而巽上,所謂巽而順也。九五得位而應焉,所謂中正以觀天下也。聖人在上,无思无為以治天下,何事於精神心思之所及哉?至誠以示之而已。故曰: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況萬民乎?故垂衣拱手,不下袵席之上,而天下化者,誠以先之也。故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經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誠之本也。至於薦也,備物而將之,末也。且天之神道,四時見之矣。其升降之運,本之一氣;一氣之運,本之於一誠。故八卦之變,起於中孚,非誠則不能也。聖人之神道,見於教化;教化之成敗,見於風俗;風俗之所自,出於上之誠信。故知遠之近,知風之自,則有至於无聲无臭者矣。彼刑名度數,曷足以明之?故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者,予知其聲色之於化民末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又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其所以為貞觀者何乎?易簡而已矣。天之生物也,不期於生而萬物以之生;地之成物也,不期於成而萬物以之成。孰為之主張?孰為之或使?莫之令而常自然。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一者誠而已。故聖人之治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中正以應之而已。故曰: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貞則亦誠而已,故誠者天之道也。聖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者也。夫誠之為道也至矣,則何施何為而可以臻於此乎?蓋君子内省不疚,无惡於志,其所不可及者,唯人之不見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不動而敬,不言而信,篤恭而天下平也。三代之盛時,正月之吉,布治於邦國,乃縣治象之法,使萬民觀治象,浹日而斂之。及其衰也,治象之法未廢也,而治亂之迹如是之不同,何也?誠與不誠之效也。故曰:至誠如神鬼。神之為德也,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使天下齊明盛服以承其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故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故天之神道,聖人之神道,推此可得而知之也。嗚乎!二帝三王遠矣,吾於此猶可觀焉。【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大觀在上,以巽順之德,居中正之位,初未嘗有心於示人也。其誠明之著,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有不可揜者焉,亦猶聖人有以示之也。觀之者至於不期化而自化,是之謂神道,神道之謂大觀。且觀之天,則天亦无所示也,特四時不忒而已。因四時不忒,而萬物自生自化,故知四時不忒,是為天之神道。由人言之,亦曰天之大觀也。聖人大觀,其道同天,則下觀而化也宜矣。曰設教者,天无教,聖人主教,雖以不教教之,亦曰設教可也。帝堯之則天,孔子欲无言,皆是道也。乾卦言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天之神道,其及物如此而已。然彖因卦辭盥而不薦,明一卦之全體,盡巽順之道,以居中正,故曰大觀。九五言一爻之義,能巽而已,故反諸其身,為觀民之道也。卦辭、彖辭明其大者,象與爻抑又次焉,是亦取義不同也。卦之名不曰大觀者,以上下大小之觀,无不兼統而言,故獨曰觀,而彖則首明大觀之義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觀成卦之義,在於九五。九五剛大,履至尊之位,四隂觀之,大者在上,而下為小者之所觀。坤為衆,巽為多,白眼衆觀上之象,故曰大觀在上。此以九五釋觀也。下順上巽,順物之理,巽而施之也。九五无偏黨反側,建極立表,天下注目,故曰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此合坤、巽言九五大觀在上之道也。觀,臨之覆臨,兌為澤,艮為手,上為宗廟。巽,入也,入宗廟而澤手盥也,與内則沃盥之盥同。坤為牛,兌為刑殺,殺於下手,薦之於上薦也。孚者,九五之誠信孚於下也。乾為首,兌變之,肅然在上,莊而不惰,有敬順之貌,顒若也。觀之道至簡而不煩,其要在誠而已,无待於物也,故明之以宗廟之禮焉。宗廟之禮,所以致誠敬也。散齋七日,致齋三日。祭之初,迎尸入廟,天子涗手而後酌酒,涗謂之盥。酌酒獻尸,尸得之灌地而祭,謂之祼。祼之後,三獻而薦腥,五獻而薦熟,謂之薦。故獻之属,莫重於祼。而盥者,未祼之時,精神專一,誠意未散,不言之信,發而為敬順之貌者,顒顒如也。故下觀而化,金聲而玉色,莫不有敬順之心。及其薦獻,禮文繁縟,人之精一,不若始盥之時,雖強有力者,猶有時而倦惰矣。以此見下之觀上,在誠而不在物,其道豈不至簡而不煩乎?是以觀盥而不觀薦也。巽眼視艮而兌伏,觀盥而不觀薦之象也。巽,巽也;坤,順也。二應於五,化為巽順,故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聖人常觀諸天也。四時本於隂陽,隂陽合而為一,一則神。神者,天之道也。故隂陽自行,四時自運,人見其始於艮,終於艮,无有差忒而已。孰為此者?一也。聖人觀天設教,亦一而已矣。一則誠,誠則明,明則變,變則化,不假強聒,人自服從,亦豈知所謂一哉?惟天下至誠為能化,故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此推原觀卦之始,要其終而言之,以明大觀在上,其道止於誠,誠則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矣。以卦氣言之,八月節也,故太玄凖之以視《易傳》

五峯胡氏曰:三綱,人之本性;神化,天之良能。堯、舜、禹、湯、文、武,恭已盡性,德合於天,一言一行,當物情之精,中民心之會,利用出入,民所共由,故精神感通,折衝萬里,天下心服,莫測其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此之謂也。【上高宗書

新安朱氏曰:大觀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觀盥釋卦辭。觀天,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本義》盥,非灌之義。盥本謂薦而不薦,是欲蓄其誠意以觀示民,使民觀感而化之義。有孚顒若,便是那下觀而化,却不是說人君身上事。聖人以神道設教,是聖人不犯手做底,即是盥而不薦之義。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謂以此觀示之也。觀我是自觀,如視履、考祥語勢。觀其亦是自觀,却從别人說。易中其字不說别人,只是自家,如乘其墉之類。觀天之神道,只是自然運行的道理,四時自然不忒。聖人神道,亦是說他有教人自然觀感處。問:觀盥而不薦,伊川以為灌鬯之初,誠敬猶存;至薦羞之後,精意懈怠,本義以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義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禮矣。問:若爾,則是聖人在上,視聽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敢輕,亦猶祭祀之時,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曰:然。問:有孚顒若,先生以為孚信在中而尊嚴,故下觀而化之。伊川以為天下之人孚信顒然而仰之。恐須是孚信尊嚴,方得下觀而化。曰:然。又問觀觀之義。曰:自上示下曰觀,【去聲】;自下觀上曰觀,【平聲】。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問:有孚顒若承上文盥而不薦,蓋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一說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說孰長?先生曰:從後說,則合得彖辭下觀而化之義。或曰:前說似好。先生曰:當以彖為定。問:觀,盥而不薦,是取未薦之時,誠意渾全而未散否?先生曰:祭祀无不薦者,此是假設來說。薦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薦者,謂常持得這誠敬,如盥之意常在。若薦,則是用出,用出則才畢便過了,无復有初意矣。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楚辭云:思公子兮未敢言!正是此意。說出這愛了,則都无事可記持矣。惟其不說,但藏在中心,所以常見其不忘也。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這盥自與灌不同。灌自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這盥只是洗手。凡祭祀,數數盥手,一拜則掌拊地,便又著洗。伊川云:人君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莊嚴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稍散如既薦之後。某看觀卦意思,不是如此。觀義自說聖人至德出治天下,自然而化,更不待用力而下,莫不觀感而化,故取義於觀。盥,意謂積誠信之至,但是盥滌而不待乎薦,亨,有孚已自顒若,故曰下觀而化也。蔡季通因云: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言其理也;下觀而化,述其德也。問觀卦隂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義不同。蓋隂雖盛於下,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故只取為觀於下之義,而不取隂盛之象也。【並《語録》】

東萊呂氏曰: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五居尊位,以中正為天下所觀,須看順而巽一句。蓋專中正而不巽順,則亦非為上之道。《易說》

又曰:易傳見天道之神,體神道以設教,非見則莫能體。【己丑課程】

【原文】观卦●象传: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伊川先生曰: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由歷周覽之象,故先王體之為省方之禮,以觀民俗而設政教也。天子巡省四方,觀視民俗,設為政教,如奢則約之以儉,儉則示之以禮是也。省方,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易傳》

藍田呂氏曰:風行地上,萬物皆得其所以化,物性不一,其化一也。先王省方觀民設教,其道如此。

龜山楊氏曰:風行地上,省方之象也。先生之省方,无非事者,所以觀民設教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風之為物,初不知其生化萬物也,而風行地上,萬物自生自化,猶大觀在上,下觀而化,故為觀之象也。省方觀民設教,伊川謂如奢則示之以儉,儉則示之以禮是也。禮,王制言廵守之禮,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此省方觀民設教也。彖言神道設教,天下不知所以然而然,觀民設教,則其迹可見矣。所以為王者之事,非盡彖之義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風行地上,无所不周,觀也。先生以巡省四方,象風之行。觀民設教,象風行於地上,巽而順萬物也。巽為多,白眼觀也。坤為民。易傳曰:觀民設教,如奢者示之以儉,儉者示之以禮。省方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本義》

東萊呂氏曰:象風行地上,觀風行地上,无所不徧。先王體之,為省方之制。如虞之巡四岳,周之巡守,此却是據象取義。聖人深居法宫之中,精神所運无不到,豈待省方而後觀民設教?盖精神无所不到,而省方之禮自不可廢。老氏言聖人无為,只見一邊事。《易說》

【原文】观卦●初六: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隂柔之質,居遠於陽,是以【一作其】。觀見者淺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君也,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所觀深遠,初乃遠之,所見不明,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昏淺,不能識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謂之過咎。若君子而如是,則可鄙吝也。所觀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所觀者末,小人之道施於君子則吝。《易說》

廣平游氏曰:夫先王豈以其術智籠天下之民而愚之哉?盖道无方也。反而觀之則无己,泛而觀之則无物。虎豹得之而猛噬,蛇虺得之而毒螫。厚者見之而為仁,薄者見之而為惡。觀老子之學,變而為申、韓,則民不可使知之理可見矣。盖其氣質或不良,而竊窺其端倪,則適足以逞其不肖之心而已。此小人之童觀所以无咎也。《語解》

龜山楊氏曰:初以隂柔在下,而遠於陽明,不足以視遠,童觀也。童蒙,未有知者也。君子之所為,衆人固不識,乃其常分耳。大觀在上,而小人以童觀,未有咎也。君子宜知之者也,而以童觀,則可吝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在觀之初,以柔自處,未見其有立,童觀是也。童則蒙而无知,小人道也。小人能用童觀,則内无剛戾之性,外无強暴之行,惟知觀人而效之者也,何咎之有?君子以設教立道為事,反同小人之觀,不亦鄙乎?故曰君子吝。初六,小人之觀也。六二,女子之觀也。三四,君子之觀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六坤冥,不正而往觀。五,小人之觀君子也,烏覩所謂正哉?不足咎小人,不足以知君子,猶童稚之觀成人也。艮為少男,故曰童觀。初九動則正,以正而往觀者,君子之觀君子也。然不動焉,吝也,故曰小人无咎,君子吝。《易傳》

新安朱氏曰: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隂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本義》

東萊呂氏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辭雖指小人,意却屬君子。小人則可,君子則不可。《易說》

【原文】观卦●六二: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伊川先生曰:二應於五,觀於五也。五剛陽中正之道,非二隂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闚覘之觀耳。闚覘之觀,雖少見而不能甚。【一作盡】,明也。二既不能明見剛陽中正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明,而能順從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為貞也。二既不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則不失中正,乃為利也。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而僅【一有能字】。闚覘其彷彿,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羞醜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得婦人之道,雖正可羞。《易說》

龜山楊氏曰:大觀在上,而二以隂柔之質,在下卦之内。五之宗廟之美,室家之好,非二所能見也,闚觀而已。夫視不出乎閨門之内,為女子之正,則利矣。居大觀之時,而為女子之正,是亦醜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闚者,觀之小道也。六二柔順居中,女子之象也,而見應焉,故利女貞。所謂可醜者,非女子之醜也,君子為闚觀則醜也。男女吉凶不同,故恒卦曰:婦人貞吉,夫子凶。則此利女貞者,固知為男子之醜也。故初之象言小人道,則知君子必吝。二之爻言利女貞,則知男子可醜。不然,柔順居中,得其正應,何醜之有?《易說》

漢上朱氏曰:大觀在上,六二不往,闔戶而觀之,所見狹矣,故曰闚觀。禮,女不踰閾,守正不動,女之貞也,故曰利女貞。二離為女,為目,坤為闔戶,女處乎内而闚外之象。九五以中正觀天下,六二守闚觀而為女貞,亦可醜也。隂為醜,此爻女子居之則利,君子為之則醜。《易傳》

新安朱氏曰:隂柔居内而觀乎外,闚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在丈夫則為醜也。《本義》

【原文】观卦●六三: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非其位,處順之極,能順時以進退者也。若居當其位,則无進退之義也。觀我生,我之所生,謂動作施為出於己者。觀其所生,而隨宜進退,所以處雖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隨時進退,求不失道,故无悔咎。【一作吝】。以能順也。能觀己之生,而進退以順乎宜,故未至於失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觀上所施而進退,雖以隂居陽,於道未失。以其在下卦之體而應於上,故曰進退。《易說》

廣平游氏曰:六三觀我生進退者,省諸已也,度德以就位,量能以任官也。九五觀我生者,驗諸民也,所以審好惡而察治忽也。夫如是,則興事造業,无過舉矣,故无咎。此在上位者與德稱,而志在民者之所為也,故特稱君子,以别六三也。若夫上九之觀其生,則觀其時之施設也,此有君子之才而无其位,身在畎畝而志常在君者之所為,故亦稱君子,而象因其有觀,以知其志未平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觀我生,自觀也;觀其生,觀彼也。六三柔順,居二卦之際,不苟進以比尊,不苟退以遠陽,知反己以自觀,不失進退之道也。

龜山楊氏曰:九五以中正之德,觀天下之所宜觀也。六三上應於九,而居非其位,能量己以進退,雖未得正,未失道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三順而應上,可以進也;柔不當位,可以退也。觀我道之可進而進,可退而退,則為不失進退之道矣。雖孔子用舍行藏,孟子得志不得志之說,不過如是而已。《易說》

漢上朱氏曰:卦以九五為主,我謂九五也。生,動也。五之三,震為動,動謂之生者,陽剛反動,天地之生。五之三,三則進而上,五不動,三則退而止,進退動止,觀九五而已。巽為進退,三不當位,在上下之際,故其象如此。六三不能自必其進退者,在九五不在六三也。九五中正,其動必正,故六三雖不當位,未為失觀之道。《易傳》

新安朱氏曰: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本義》

問:六三觀我生進退,是不觀九五而觀己所行通塞以為進退否?先生曰:看來合是觀九五,大率觀卦二陽在上,四隂仰之,九五為主,六三觀我生進退者,觀九五如何而為進退也。初六、六二以去五之遠,【觀貴于近,所觀不明不大,六四却見得親切,故有觀光利用之象。六三處二四之間,固當觀九五以為進退也。子善遂問:如此則我字乃是指九五而言,易中亦有此例,如頤之初九曰舍爾靈龜,觀我朶頤是也。先生曰:此我乃是假外而言耳。《語録》

東萊呂氏曰:六三居下之上,又接上體,觀是則向是,不是則退而脩正。《易說》

又曰:三居上下之交,政是用力斟量處。【己丑課程】

【原文】观卦●六四: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伊川先生曰:觀莫明於近,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聖賢之君也。四切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觀見國之盛德光輝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在人君而言,豈止觀其行一身乎?當觀天下之政化,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四雖隂柔,而巽體居正,切近於五,觀見而能順從者也。利用賓于王,夫聖明在上,則懷抱才德之人,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以康濟天下。四既觀見人君之德,國家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賓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於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用賓于王也。古者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于王朝,則謂之賓。君子懷負才業,志在乎兼善天下,然有卷懷自守者,盖時无明君,莫能用其道,不得已也,豈君子之志哉?故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既觀見國之盛德光華,古人所謂非常之遇也。【一无也字】。所以志願登進王朝,以行其道,故云觀國之光,尚賓也。尚,謂志尚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體柔巽而以隂居下,【一作隂】,賓之必无過也,故利。《易說》

藍田呂氏曰:六四以柔居隂,處上體之下,比於貴而非王也,故利用賓于王。

龜山楊氏曰:大觀在上,國之光也,而四近之,則觀國之光,宜賓于王矣。盖四大臣之位,人主之所尊禮也,故謂之賓。《易說》

兼山郭氏曰:六四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光。六三觀我生進退,量力度德而後進也。六四以量力度德為未盡,則又觀國之光,見其有禮也,見其多賢也,然後利賓于王。盖君子難進而易退也如是。而說者乃謂賓有不純臣之義,舜賓于四門,豈皆禮其不純臣者邪?盖道合則從,不合則去,則孰无賓之義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古之人道合則從,不合則去,孰无賓之義乎?雍曰:君之光莫光於有德,國之光莫光於用賢。六三遠君,方且自觀其身而圖進退;四則處近君之地,已進而觀國者也。國有光焉,非利用賓于王之時乎?盖无進退之疑也。或謂賓有不純臣之義,夫忠臣、嘉賓、賢有德之稱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四,觀五也。四侯位,坤為國,五王位,六四上賓於五,五降而接之成坎、離,光也,故曰觀國之光。四為朝廷,艮為門闕,乾五為王,動之四為金,坤為布帛。乾、坤玄黄,幣帛之文升自門闕,陳於庭,王降而接賓,賓下升於西北,賓于王也。尚者,主人以賓為上尚之也。古者諸侯入見於王,王以賓禮之,士而未受禄,亦賓之。九五中正在上,六四體巽而正,觀國之光,知尚賓忘勢矣。尚賓者,國之光也。禮,主人尊賓,故坐賓於西北;主人接人以仁厚之氣,故坐於東南。易言賓位者,乾也,西北方也;主人位者,巽也,東南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進仕也。《本義》

東萊呂氏曰:六四須看,觀莫明於近,盖觀近則見得親切。洪範曰:以近天子之光。盖惟近乃見其光華。此却不論地之遠近,乃心之遠近。志異道殊,雖近而遠;尚友千載,雖遠而近。孔子之與陽貨,堯、舜之與驩兜,近而遠者也;孟子之於孔子,文王之於舜,遠而近者也。《易說》

【原文】观卦●九五: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繫乎已。而己觀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是己之所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則是己之所為政治未善。不【一作未】,能免於咎也。我生出於己者,人君欲觀己之施為善否,當觀於民,民俗善則政化善也。王弼云觀民以察己之道是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觀我所自出者,《易說》

藍田呂氏,解見上九爻。

龜山楊氏曰:九五以中正觀天下,而天下之所觀也,故得失驗之民而後見。欲觀我生,觀諸民而已矣。苟有失焉,其過可補也,故君子无咎。《易說》

道雖本諸身,得失則驗之民而後見。故易曰:觀我生,觀民也。《語録》

白雲郭氏曰:九五尊位大中,居大觀之位,未嘗責天下以必化,惟觀我道之何如耳。天下入於君子之塗,我之道得也,故无咎,是觀民所以為觀我生也。中庸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又曰:失諸正鵠,則反諸其身。皆九五觀民之道也。羣黎百姓,徧為爾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皆天下為君子之時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五自觀也。五,君也。坤為民,五動之二,坤變震為動,動謂之生。天動則地應,觀天道之得失,觀諸地可也。天為君,地為民,君者民之所觀,而時之治亂、風俗之美惡繫之。觀其民則知君,君之自觀其得失者,亦觀諸民而已。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故君道得其民,君子也,於己為无咎;君道失其民,小人也,必有失道之咎。有堯、舜之君,則必有堯、舜之民矣。五之二陽為君子,故曰君子无咎。成湯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先王省方,命太師陳詩觀民風,乃所以自觀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隂,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无咎也。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但一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本義》

觀我生如月受日光,觀其生只是日光。《語録》

東萊呂氏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故須觀我之所生德教刑政之類,事事合於君子之道,人人歸於君子之域,方始无咎。且九五剛陽中正之德,處於尊位,觀之極盛者也。不謂之元吉无不利,只謂之无咎者,蓋使天下皆為君子,是人君本分職事,才得恰好,故只謂之无咎。人君居尊位,最難自觀。盖左右前後,阿諛迎合,然却自有驗得處。俗之美惡,時之治亂,此其不可掩而最可觀者也。《易說》

【原文】观卦●上九: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以剛陽之德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觀其生,觀其所生也。謂出於己者,德業行義也。既為天下所觀仰,故自觀其所生。若皆君子矣,則无過咎也。苟未君子,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是其咎也。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慎省,觀其所生,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其志意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謂安寧也。【並《易傳》】

上九以剛陽之德,居无位之地,是賢人君子抱道德,不居位,為衆人觀仰法式者也。雖不當位,然為衆人所觀,固不得安然放意,謂已無與於天下也。必觀其所生君子矣,乃得无咎。聖人又從而贊之,謂志當在此,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慮也。觀聖人教示後賢如是之深,賢者存心如是之仁,與夫素隐獨善者異矣。《語録》

横渠先生曰:以剛陽極上之德,居不臣不任之位,以觀國家之政,志有所未平也。有君子徇理之心,則可免咎。俯視九五之為,故曰觀其生。《易說》

藍田呂氏曰:九五以陽居尊,中正之位,為下所觀,觀之盛者也。當觀之盛,我道己行,民之淑慝,莫非我也。由是觀之,斯見我矣。書云:人无於水監,當於民監。上九陽居尊,處卦之末,有德而无位者也。高而過中,與物少可。下觀九五,未合己,故未平也。觀民察已,得乎自觀,以免於咎,惟君子能之。以我觀彼,反求己志,極高明而道中庸,以免於咎,惟君子能之。

龜山楊氏曰:居一卦之外,賢人无位而為天下之所觀也。能觀己之動,出而補其過,則无咎矣。曾子之三省是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九道之已成,處觀之極,不當其任者,非若小人女子之童闚,又无進退之疑,无賓王之利者也,故觀其生。九五之君,六三之臣,皆在所觀也。志未平者,上不能忘君,下不能忘民,猶有心於觀焉,故君子居之則无咎。是以聖人慎於在上之觀,必觀天而設教者以此。《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觀五也。上來之三,仰觀九五,觀其動之所自出,故曰觀其生。三動於中,志也。坎險,不平也。三觀於五,有難焉,其志不能平,乃往於外。三動,正也,君子也,正則无咎。上九,過剛也,過則有咎。自古觀其君而去者,以未平之志,為忿世疾邪之事,多失之於矯激太過,豈能无咎?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也;辯博閎遠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過者也。梁鴻作五噫,以顯宗之賢,猶不能堪之,非失之過乎?夫子不合者多矣。進退无咎者,君子之道也。巽究為躁,故以君子戒之。易解曰:知微知彰,知柔知剛,然後能觀其生,而不失進退之幾焉。《易傳》

新安朱氏曰: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本義》

所生,謂言行事為見之於外者。既有所省,便是未能安然无事。

東萊呂氏答張敬夫曰:吾丈世道所繫,居之實難,謂宜深體志未平之戒,朝夕省察,所存者果常不違乎?所感者果皆正乎?日用飲食之間果皆不踰節乎?踈密生熟,歷歷可見,於此實用力焉,工夫自无不進之理。【别集】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6.4万阅字体:二十八、大过卦大过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八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易卦》作者将这凶吉绝然相反的占卜之辞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过的卦、爻之象预示着多种意义。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

转载随笔 52 2023-12-19

易经“泽山咸卦”之婚姻情感智慧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泽山咸卦(咸卦),本卦是异卦艮兑相叠,艮卦在下,代表少男,兑卦在上,代表少女。下期讲解易经中雷风恒卦与风火家人卦的感情智慧,敬请等待。

转载随笔 68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易经五十五卦丰卦怎么解释

内容导航:易经五十五卦丰卦怎么解释求解姻缘,《易经》第五十五卦,请大师解卦第55卦丰卦上震下离卦,六五、上六为变爻详解?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这也是丰卦的卦象。易经主要有两种算卦的方法,一种是大衍筮法

转载随笔 99 2023-12-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