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 (1692-1766),字世垂,一字圣泉,晚号定斋,清朝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一生著述颇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水利、诗文、教育等诸多方面。所著《易笺》共八卷,为世人所称道,也是贵州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学术专著。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举人,同年秋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河南司郎中,顺德和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江南庐凤道、淮扬道,大名道。为官清廉,悉心研究治河方略,以亲身体验著成《河干问答》一书,总结了历代治河经验,对后世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有重要参考价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河道总督白钟山被弹劾,陈为之辨解,被革职发配新疆。到新疆后,他见当地无水井,乃亲自踏勘,掘地得泉,人民感其恩,取名”陈公井”。后遇赦归里,潜心治学。主讲贵山书院廿余年。
白云陈氏,其祖陈旺系江南扬州府江都县人,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决策时,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大军入黔,后留居黔中,并以军功升授昭信校尉、平坝卫左所百户之职。
这一世袭军职传到第七代时,因陈氏家族男丁增加,“世袭以长”之军职族系,造成长男以下皆为屯民。而此时,当初行之有效的“屯田制”却发生了动摇,一些屯民家庭出现江河日下之势。面对这一现实,白云陈氏第八代的陈懿,毅然弃武从文,走科举发家之路,成为参加科考的陈氏第一人。之后,白云陈氏连续四代皆有人入仕,以“四世为令”而闻名乡里。时至清代,第十三代陈恭锡参加康熙已卯(公元1699年)科考授直隶丰润知县之后,其子陈法、陈徵,其嫡孙陈庆升及子陈若畴,相继登科。其中陈法、陈庆升父子还报捷南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检讨。这祖孙四人不仅延续了白云陈氏“四世为令”的门风,更创造了“祖孙四进士,父子两翰林”的佳话。
在祖孙相继为令者中,翘楚者当属陈法。前明时期,平坝无一人中过进士。清朝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陈法秋试报捷,入翰林院,改庶吉士,成平坝第一个进士。之后,任顺天府乡试和京都殿试考官。雍正时,先后任刑部郎中、顺德和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江南庐凤道、淮扬道、北京大名道等职。渠待人礼谦,性直德仁;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河道任上,亲见水患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悉心研究治河方略,著成《河干问答》一书,总结历朝历代治河经验,对后世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大名道时,河道总督白钟山被弹劾,耿直的陈法向朝庭上疏为其辩冤,引咎自责,被革职发配新疆。服刑之期,见当地百姓吃水困难,乃亲自踏勘,掘地得泉,百姓感其恩,取名“陈公井”。后遇赦,正值乾隆诏举经学,大学士陈弘谋力荐陈法,但陈不愿仕途,适遭母丧,丁忧回黔,主讲于贵山书院,以渊博学识,培养地方人才。二十余年间,“凡教之法,贵于渐且久”,要求学生“自今以往,士其益务无怠于学”,因为教育是“敦行谊以为风俗”的根本,“育人才以备国家之用”的大业。
陈法为官,清正廉明,陈法为教,倾心尽力。主讲贵山书院的束修,全部捐助书院购书、津贴教师私课、补助贫寒学生等。其对贵州教育的贡献,清乾嘉时期即被学界肯定。道光年,云贵总督阮元及贵州巡抚嵩溥、贵州布政使祁真、按察使何金、学政许乃普、安顺知府庆林等上疏题报并准陈法入祀贵州名宦乡贤。民国时期,又载入《贵州名贤像传》。
陈法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易笺》、《明辩录》、《醒心集》、《犹存集》、《敬和堂文集》、《内心斋诗稿》、《河干问答》等。渠还善书画,其书法造诣尤高,有画作《玩易图》等。现贵州省博物馆存有手迹《监圣教序》和《塞外纪程稿》。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陈梦雷 (清朝大臣) 陈梦雷 (1650-1741年)清朝大臣,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
(清)李塨 (哲学家、教育家) 李塨(1659年5月14日——1733年2月14日) [1] ,清初哲学家。字刚主,号恕谷。直隶(今河北)蠡县曹家蕞人。他是颜...
尚秉和(1870年~1950年),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官员,著名易学家。尚秉和博学善...
刁包(1603——1669),字蒙吉。晚年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明天启举人,后弃科举,钻研儒学。初向往孙奇逢良知之说,继奉高攀龙之说为宗。明末战...
富察·傅恒(1722年3月8日-1770年9月2日),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期重臣、外戚,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
晏斯盛(1689-1752),清朝官吏。康熙五十九年,举乡试第一。六十年,成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授检讨。五年,考选山西道御史。镶红旗巡役,以斯盛从骑惊突,...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
(清)朱轼公画像(清朝中期名臣) 朱轼 (清朝中期名臣)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
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学圃,又号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名相张廷玉之父。张秉彝第五子。 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
潘思榘(1695-1752)字絜方,江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选庶吉士。三年(1725)分刑部学习。雍正六年(1727),补主事,累迁...
傅以渐(1609年—1665年), 字于磐,号星岩,山东省东昌府(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省吉安府(今吉安市)永丰县 ,清朝官员。 顺治三年(1646...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
王心敬(公元1658-1738),字尔缉,号澧川,陕西鄠县石井阿福泉欢乐谷人。 史料 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年,年八十三岁。为诸生,督学待以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