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位多凶之象(失正);变乾错坤综乾。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子夏易传;既憂之,咎不長也。隂以居上,柔接以臨之,甘辭以說之,失其正也。下有其人,而悟其非道,而能憂之,則咎不長也。虞翻曰:兑为口,坤为土,土爰稼穑作甘。兑口衔坤,故曰“甘临”。失位乘阳,故“无攸利”。言三失位无应,故“忧之”。动而成泰,故“咎不可长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朱熹:阴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为以甘说临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忧而改之,则“无咎”也。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程传:三居下之上,临人者也。阴柔而说体,又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说临下,失德之甚,无所利也。兑性既说,又乘二阳之上,阳方长而上进,故不安而益甘。既知危惧而忧之,若能持谦守正,至诚以自处,则“无咎”也。邪说由己,能忧而改之,复何咎乎?
苏轼曰:乐而受之谓之甘。
胡炳文曰:彖唯取刚临柔,爻则初二外,皆上临下。三兑体在二阳之上,为以甘说临人之象。《节》九五以中正为甘,则吉;此以不中不正为甘,故“无攸利”。忧者说之反,能忧而改,则“无咎”矣。
李光地:《临》卦本取势之盛大为义,因其势之盛大,又欲其德业之盛大,是此卦彖爻之意也。初二以德感人,故曰“咸”。以德感人者,盖以盛大为忧,而未尝乐也。六三说主德不中正,以势为乐,故曰“甘临”。夫恣情于势位,则何利之有哉?然说极则有忧之理,既忧则知势位之非乐,而咎不长矣。此爻与节三“不节之嗟”正相似,皆兑体也。
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程传:阴柔之人,处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复乘二阳,是处不当位也。既能知惧而忧之,则必强勉自改,故其过咎不长也。
李简曰:六三不中不正,处不当位,虽甘说此位,亦安足以有临乎?能知而忧之,强勉自改,则过咎不长也。
李光地:三之爻位不当,而四之爻位当,故其德有善否。然三之所处,位高势盛,不可甘也,而甘之,此其所以为不当也。四之所处,与下相亲,最切至也,而能至焉,此其所以为当也。是为借爻位之当不当,以明所处位之当不当,《易》之例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译文]六三,靠花言巧语统御民众,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已经知道忧虑而改正,就可以免除过错了。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象传》说:靠花言巧语统御民众,说明六三居位不当。知道忧虑而改正,过错就不会长久。
[提示]不可以空言欺骗,失信于民。
以甘美的空言欺骗,口惠而实不至,这种领导作风是最要不得的!
以言辞之甘,骗取民众的支持,这叫做“甘临”。屡次自食其言,必然丧失威信,招来怨恨,骗术不可能长久生效,必有技穷之时。当然百害无一利。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上无正应,下乘二阳,《象传》说它“位不当也”,故其心术不正。六三又在“兑”之上,为悦之极,故一味以甘言欺骗的手段取悦民众。如果六三能知危而忧,改弦易辙,还是可以挽回影响的。所以爻辞提醒说:“既忧之,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