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难知之始(失正);变离错坎综离。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朱熹:鸿之行有序,而进有渐。“干”,水涯也。始进于下,未得所安,而上复无应,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则为“小子厉”,虽“有言”,而于义则“无咎”也。
程传:《渐》诸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序,不失其时序,乃为渐也。“干”,水湄。水鸟止于水之湄,水至近也,其进可谓渐矣。行而以时,乃所谓渐,进不失渐,得其宜矣。六居初,至下也。阴之才,至弱也。而上无应援,以此而进,常情之所忧也。君子则深识远照,知义理之所安,时事之所宜,处之不疑,小人幼子,唯能见已然之事,从众人之知,非能烛理也,故危惧而有言。盖不知在下所以有进也,用柔所以不躁也,无应所以能渐也,于义自“无咎”也。若渐之初而用刚急进,则失渐之义,不能进而有咎必矣。
李鼎祚曰:“鸿”,随阳鸟,喻女从夫。卦明渐义,爻皆称焉。
杨简曰:进欲其知时,故鸿为象。进欲其渐,故以干磐陆木陵为象。
何楷曰:六爻皆取鸿象,往来有时,先后有序,于渐之义为切也。昏礼用雁,取不再偶,又于女归之义为切也。
李光地:昏礼用雁,大夫执贽亦用雁,皆取有别有序之义。此爻“小子厉有言”,正如《晋》之“摧如”。凡始进之初,未有使得所安而人信之者。然正唯如此,乃所以安其身,而信于人。若谋便于身图,而求合于众议,则危疑之大者至矣。唯《升》之初六曰“众允”,盖以其为卦主,时义不同也。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程传:虽”小子”以为危厉,在义理实“无咎也”。
子夏易传;初至而至于干也。至弱才業未聞,上无應而首於進者,冝為小人之所危也。道不同,故危之矣。我未位也。无害小人,小人何害於我哉。故雖有言,其義不至於咎矣。
虞翻曰: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虞翻曰:动而得正,故“义无咎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译文]初六,大雁渐渐飞到水边。遭到年幼无知之人的怨责,但虽然有言语中伤,却没有咎害。(干:岸。)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年幼无知之人有所怨恨,但从初六渐进不躁的意义看来,是不会招致咎害的。
[提示]渐进不躁,没有咎害。
渐卦卦辞取女子出嫁之象,而爻辞都取鸿雁渐飞之象。鸿就是大雁,大雁向来按序次而飞,这很切合渐进的意义。
鸿雁是一种水鸟,群栖于水中,当它飞往远方的时候,是一个“渐”的过程,不可能一下飞出好远,初六也只是渐行到水边吧?
是的。“鸿渐于干”的“干”是岸的意思。初六是阴柔软弱之才,不具备一飞冲天展翅万里的条件,又处于渐卦之始,居位卑下,宜于渐到水边,而不适宜深进,故爻辞说“鸿渐于干”,这是很合理的。
爻辞中的“小子”是什么样的人?
对“小子”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小子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不得其位的年幼无知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目光短浅,见眼前而不能推知以后。他们认为鸿雁可以飞得很远,而现在却只渐进到河边即止,于是大发怨责之言。
初六渐进河边,蒙受如此言语中伤,应该怎么办才好?
初六大可不必去在意人们这些谗言恶语,关键要认真地审时度势,渐进不躁,只要进身以正,不违礼义,自然就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一时的言语相伤又算得了什么?
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初六的作为是至为正确的,身处其下,所以要进,阴柔之才,所以不必躁动。如果依照小子之见,初六用刚急进,恐怕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招致咎害。
上一篇
下一篇
易经第七卦地水师求爱情,怎么解这种情况下,你唯一的出路只有坚强应对,要自己做主不要随波逐流或者犹豫不决,要用阳刚的态度判断,如果能够跟打完仗的帝王一样论功行赏中正不阿是很难得的,这种务实、现实的态度会让你从困境中看到生机。88年生人求姻缘排
内容导航:易经得卦,水火既济,求解《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火。小吉:得此卦者,事业有成,成功之象,但谨防盛极必衰,宜退守为吉,再进则凶。水火既济(既济卦)盛极将衰。第六十三卦:既济卦(水火既济)《象辞》说:本卦上卦为
白话文秒懂《易经》64卦之第10卦天泽履卦爻辞解析天泽履:《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卦。履卦:讲的是人在社会上如何实践、如何为人处世的问题。译文:履卦,象征谨慎行走。卦象是下单卦为兑,为泽、为柔;上单卦为乾,为刚健。原文:眇能视,跛能履,履虎
泽风大过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八卦。原文,下巽上兑。译文:大过卦,象征大有过越。卦象是上单卦为兑,为泽、为悦;下单卦为巽,为风、为木、为喜。两单卦结合,喜与悦过于齐美,则“过”了,所谓“大过之时大矣”。注:此等白话文爻辞解析,也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