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之革卦九五爻正解
天位多功之位(中正);变震错巽综艮。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朱熹:“虎”,大人之象。“变”,谓希革而毛毨也。在大人则自新新民之极,顺天应人之时也。九五以阳刚中正为革之主,故有此象。占而得此,则有此应,然亦必自其未占之时,人已信其如此,乃足以当之耳。
程传:九五以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大人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当也,无不时也,所过变化,事理炳著。如虎之文采,故云“虎变”。龙虎,大人之象也。变者事物之变。曰虎何也?曰:大人变之,乃大人之变也。以大人中正之道变革之,炳然昭著,不待占决,知其至当,而天下必信也。天下蒙大人之革,不待占决,知其至当而信之也。
郑汝谐曰:《革》之道久而后信,五与上,其革之成乎。五阳刚中正,居尊而说体,尽革之美,是以“未占”而“有孚”也,其文晓然见于天下,道德之威,望而可信,若卜筮罔不是孚,虎变之谓也”。
龚焕曰:《革》以孚信为主,故彖与三四皆以孚为言,至五之“未占有孚”,则“不言而信”,而无以复加矣。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程传:事理明著,若虎文之炳焕明盛也,天下有不孚乎。
俞琰曰:虎之斑文大而疏朗,革道已成,事理简明,如虎文之炳然也。
子夏易传;剛居尊而革之知變之道,勇於變革,易而為功也。得於中而煥乎其外,理著於兆矣,豈俟占而知哉。
虞翻曰:乾为大人,谓五也。蒙坤为虎变。传论汤武以坤臣为君占,视也。离为占。四未之正,五未在坎,故“未占有孚”也。
马融曰:大人虎变,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以喻舜干羽,而有苗自服;周公修文德,越裳献雉,故曰“未占有孚”矣。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柄也。
宋衷曰:阳称大,五以阳居中,故曰“大人”。兑为白虎,九者变爻,故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虞翻曰:乾为大明,四动成离,故“其文炳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九五,大人实行变革,其道如虎身之纹。昭然易见,不须占问就可以相信。(占:有疑而问。)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实行变革,其道如虎身之纹,昭然若见,说明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焕。(文:虎身之纹,这里喻指道德。炳:著,显明。)
[提示]德行天下,革道显明。
九五是革卦之主。
对。九五为阳爻,居中得正,又处尊位,所以称为大人。大人是变革的主体。
为什么要把大人进行的变革称为“虎变”呢?
大人实行的变革,其事理非常显明,天下人知道大人推行的变革是顺天应人、大公至正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之事,就像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可见,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从。
所以爻辞才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是的,《象传》解释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文”表面上是指虎纹,实际上是喻指九五中和之德。正如《周易集解》中引马融的话所说的“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可见“德”是多么重要,任何人在推行变革之时,能够做到德行天下,革道显明,天下人自然会云集响应,这样的变革前景当然美好。
难怪司马迁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九五爻辞要求领导者要以德治人,以德行事,这对今人仍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