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卦九四
人位履之九四多惧之地;变巽错震综兑。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子夏易传;三以不順,為衆同棄而已,近也。愼於難履者也,心懼不足相與,在乎守卑以承於上,為上所任。果獲其志得其終,吉也。
虞翻曰:体与下绝,四多惧,故“愬愬”。变体坎,得位,承五应初,故终吉。《象》曰:“志行也”。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侯果曰:愬愬,恐惧也。履乎兑主,履虎尾也。逼近至尊,故恐惧。以其恐惧,故“终吉”也。执乎枢密,故“志行”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朱熹: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然以刚居柔,故能戒惧而得“终吉”。
程传:九四阳刚而乾体,虽居四,刚胜者也。在近君多惧之地,无相得之义,五复刚决之过,故为“履虎尾”。“愬愬”,畏惧之貌,若能畏惧,则当“终吉”。盖九虽刚而志柔,四虽近而不处,故能兢慎畏惧,则终免于危而获吉也。
王弼曰:逼近至尊,以阳承阳,处多惧之地,故曰“履虎尾,愬愬”也。然以阳居阴,以谦为本,虽处危惧,终获其志,故“终吉”也。
王宗传曰:《经》曰“四多惧”,处多惧之地,而复以恐惧自处,所谓愬愬也。四处三阳之后,故亦曰“履虎尾”。无忘其愬愬之戒,故曰“终吉”,在卦德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其九四之谓乎?
《朱子语类》云:履三爻正是蹑它虎尾处,四上蹑五,亦为虎尾之象。
胡炳文曰:《本义》于三之“履虎尾”,曰不中不正以履乾,是以乾为虎而三在其后也。于四之“履虎尾”,则曰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是以九五为虎,而四在其后也。三四皆不中正,而占有不同者,“三多凶”,以柔居刚,其凶也宜。“四多惧”,以刚居柔,所以“终吉”。
愬愬终吉,志行也。
程传:能“愬愬”畏惧,则终得其吉者,志在于行而不处也,去危则获吉矣。阳刚,能行者也;居柔,以顺自处者也。
李过曰:畏惧,所以行其志也。
王申子曰:三与四皆履虎尾者,三凶而四吉何也?三柔而志刚,勇于行而不知惧;四刚而志柔,谨于行而知所惧也。惧则能防,是以“终吉”,其吉者,上进之志行也。
沈一贯曰:合而言之,则乾为虎,离而言之,唯五为虎,故九四亦有“履虎尾”之象,以九居四,正与六三相反,故其志行。
九四。履虎尾,嗍嗍终吉。
[译文]九四,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最终可得吉祥。(嗍嗍,音suo suo,恐惧貌。)
《象》曰:嗍嗍终吉。志行也。
[译文]《象传》说:恐惧谨慎,终于吉祥,说明九四的进取之志得到实现。:
[提示]履危知惧可以化险得吉。
从全卦看,上体“乾”是代表阳刚的老虎,六三紧跟在老虎后面,有“履虎尾”之象;从各爻看,上体“乾’’的中爻九五是代表阳刚的老虎,九四紧跟在老虎后面,也有“履虎尾”之象。六三、九四,同履虎尾,三凶而四吉,六三以阴爻处阳位(第三爻为阳位),是虚弱其内,刚强其外,以跛眇之身,鲁莽行事,必然凶险。九四刚好相反,以阳爻处阴位(第四爻为阴位),是内刚外柔,刚而能柔,内具阳刚之质,却能以阴柔的方式行事。所以它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小心翼翼,嗍嗍而行,自然不会出岔子,理应吉祥。九四内怀刚志,外示柔行,履危知惧,小心仔细,以恐惧谨慎之行,实现其锐意进取之志,所以《象传》称为“嗍嗍终吉,志行也”。可见九四实非等闲之辈,是有勇有谋之人。他与有勇无谋的六三也恰好形成对比。《易经》的爻旨常常在两两对比中得到更明白的显示。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