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位多惧之地(失正);变坤错乾综坤。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朱熹:“拇”,指初。初与四皆不得其位而相应,应之不以正者也。然四阳初阴,其类不同,若能解而去之,则君子之朋至而相信矣。
程传:九四以阳刚之才居上位,承六五之君,大臣也。而下与初六之阴为应,“拇”,在下而微者,谓初也。居上位而亲小人,则贤人正士远退矣。斥去小人,则君子之党进而诚相得也。四能解去初六之阴柔,则阳刚君子之朋来至而诚合矣。不解去小人,则己之诚未至,安能得人之乎也。初六其应,故谓远之为解。
刘牧曰:“拇”,谓初也。居下体之下而应于己,故曰“拇”。
何楷曰:《解》,去小人之卦也。卦唯二四两阳爻,皆任解之责者。“而”,汝也。“拇”,足大指也。九四居近君之位,苟昵近比之小人而不解,则君子之朋虽至,被必肆其离间之术矣。
解而拇,未当位也。
程传:四虽阳刚,然居阴,于正疑不足,若复亲比小人,则其失正必矣,故戒必“解其拇”,然后能来君子,以其处未当位也。“解”者,本合而离之也,必解拇而后朋孚,盖君子之交,而小人容于其间,是与君子之诚未至也。
郑汝谐曰:四之所自处者不当,宜小人之所附丽也。必解去之,然后孚于其朋。“朋”,刚阳之类。“拇”,在下之阴。
李光地:德非中正,而应初比三,故曰“未当位”。
子夏易传;剛處於卑而與三相得,如拇附也。未當位者也。非可久也。故解拇而與,初為朋得其正,乃保其孚矣。
虞翻曰:二动时艮为指。四变之坤为母,故“解而母”。临兑为朋,坎为孚。四阳从初,故“朋至斯孚”矣。
《象》曰:解而母,未当位也。
王弼曰:失位不正,而比于三。故三得附之,为其拇也。三为之拇,则失初之应,故“解其拇”,然后“朋至斯孚”而信矣。
案:九四体震,震为足。三在足下,拇之象。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译文]九四,像解除你大脚拇指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缠,然后朋友就能前来,彼此取得信任。(而:你。孚:信任。)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译文]《象传》说:像解除你大脚拇指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缠,说明九四居位尚未妥当。
[提示]小人不去,君子不来。
九四是阳爻,在卦中是代表君子的。君子的责任是“解而拇”。
爻辞把小人比作大脚拇指上的隐患,十分形象。小人整天纠缠附丽于君子,正事不干,专做拨弄事非的营生,就像脚拇指上长了鸡眼,走到哪儿痛到哪儿,不除掉这些隐患,世界永远不得太平。不仅古代如此,现代也是这样。哪个单位有一两个这样的小人,那就有好戏看了。
事业是靠君子干的,小人得志,君子必然远遁,所以主事者要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一定要清除小人。小人不去,君子不至,或虽至而得不到信任,因为小人肯定会从中造谣生事,挑拨离间。
所以只有“解而拇”,才可“朋至斯孚”。但是,既然如此,《象传》为什么还说“解而拇,未当位也”?
这就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了。九四能解去小人,引来像君子一样的朋友并彼此取得信任,这当然是好事。但小人为什么会纠缠于九四?九四本身有无空子可供小人钻营?严格剖析的话,九四肯定也有问题。《象传》就是说明问题的所在:“未当位也”。
那么九四究竟是怎样“未当位”的呢?
这是就爻象而言的。九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不仅如此,九四还应于初六,比于六三,有这两个阴爻的纠附,所处极为不当,因此很容易被小人所附丽。
你这么一讲解,就十分清楚了。《象传》实际上也是提醒我们处在九四这样的位置,要特别注意“解而拇”,解其拇然后朋至而信矣。
上一篇
下一篇
曾仕强教授又是怎样开始学****易经》的呢?敬请关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在我读系列节目讲《易经》与人生。曾仕强教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学****易经》的呢?敬请关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在我读系列节目讲《易经》与人生。
曾仕强讲《易经》摘录14卦的象数理易经的卦没有好坏,实在要找就是“谦卦”。周易第14卦详解大有卦原文大有卦离上乾下,为乾宫归魂卦。易经解读第十四卦易经第十四卦【火天大有】。不知您所问何事,可从卦爻辞看出究竟。《易经》第14卦——大有卦大有卦
易经精髓解析1、这是因为研究易经的人99%都把眼睛盯着64卦,而我反复参悟,发现易经的精髓其实是在卦外,有两个核心,一是它的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二是理解易的含义:简易、变易、不易。易经精髓解析42、《易经》精髓的三句话:【易经精髓解析
六十四卦图?《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易经64卦里的各个卦象的位置是怎么分布的?易经六十四卦是《未济卦》,原文和白话讲解如下:《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易经中六
易经中的【屯】卦:易经中的【水雷屯】卦是天上下雨,地上打雷之表象,象征天地阴阳交合,有新生事物产生或事物的开端。解读易经(第三卦)——屯卦在重卦的64卦中第三卦是屯卦。易经解读之屯卦六爻很难,所以以梅花卦来断一下。水雷屯卦是好卦吗?【启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