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卦九四
人位多惧之地(失正);变巽错震综兑。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子夏易传;君子知幾絶而好遯小人,情係不能遯也。
虞翻曰:否乾为好,为君子;阴称小人。动之初,故“君子吉”。阴在四多惧,故“小人否”。得位承五,故无凶咎矣。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侯果曰:不处其位,而遁于外,好遁者也。然有应在初,情未能弃。君子刚断,故能舍之。小人系恋,必不能矣。故“君子吉,小人凶”矣。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朱熹:下应初六,而乾体刚健,有所好而能绝之以遯之象也。唯自克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故占者君子则吉,而小人否也。
程传:四与初为正应,是所好爱者也。君子虽有所好爱。义苟当遯,则去而不疑,所谓克已复礼,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则不能以义处,昵于所好,牵子所私,至于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则“否”也。“否”,不善也。四乾体能刚断者,圣人以其处阴而有系,故设小人之戒,恐其失于正也。
张子曰:有应于阴,不恶而严,故曰“好遯”。小人暗于事几,不忿怒成仇,则私溺为虑矣。
朱震曰:“好”者情之所好也,君子刚决,以义断之,舍所好而去,故“吉”。“否”者,不能然也。此爻与初六相应,处阴而有所系,故陈小人之戒,以佐君子之决。
李光地:“好”者,恶之反也。“好遯”,言其不恶也。从容以遯,而不为忿戾之行。孟子曰: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怒悻悻然见于其面。正好遯之义也。“小人否”者,即孟子所谓“小丈夫”者也。
又李光地:“君子吉,小人否”,若以小人与君子相敌者言之,则否字解如《泰》、《否》之义,谓“好遯”者身退道亨,在君子固吉矣。然岂小人之福哉?自古君子退避,则小人亦不旋踵而履败,是君子之遯者,非君子之凶,乃君子之吉。而致君子之遯者,非小人之《泰》,乃小人之《否》也。此义与《剥》上“小人剥庐”之指正同,盖《易》虽不为小人谋,而未尝不为小人戒也。《本义》以“小利贞”为戒小人之辞,似与此意亦合。
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程传:君子虽有好而能遯,不失于义,小人则不能胜其私意,而至于不善也。
俞琰曰:爻辞云:“好遯,君子吉小人否”,爻传不及吉字,盖谓唯君子为能“好遯”,小人则不能“好遯”也。既“好遯”,则遯而亨,其吉不假言矣。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译文]九四,心有系念仍能遁退,君子可获吉祥,小人做不到。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虽然心怀系念,仍能断然退避,小人做不到。
[提示]赞扬君子虽然心有所系,仍能断然退避。
九四下应初六,与初六的关系很好,但九四是刚健的君子,当遁之时毅然割爱,毫不犹豫地退避而去,故吉。小人遇到此种情况肯定是牵恋不舍,当然也就做不到毅然退避之举。
九四真了不起,初六与之正应,关系如此密切,但他能于祸患未起之始,断其所恋,从容无怨地退避,非君子岂能唯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明知此时此处对己不利,应该遁退,另图发展,但因贪恋蝇头小利,如已到手的职位、住房等,而失去遁退的机会,葬送了另谋出路的大好前程,真应该向九四好好学习。九四是真君子,与六二相比他识时务、有远见,与九三相比他有毅力、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