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程颐撰《程氏易传》简体版全文在线阅读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易传序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占虽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而下,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一作溯。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有宋元符二年己卯正月庚申,河南程颐正叔序

 

乾:元亨利贞。

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大,为阳,为父,为君。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故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四德之义,广矣大矣。

初九,潜龙勿用。

下爻为初。九,阳数之盛,故以各阳爻。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初九在一卦之下,为始物之端,阳气方萌。圣人侧微,若龙之潜隐,未可自用,当晦养以侯时。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人言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见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见大德之人,以被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以同德相应。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三虽臣位,己在下体之上,未离于下而尊显者也。舜之玄德升闻时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则虽处危地而无咎。在下之人而君德已著,天下将归之,其危惧可知。虽言圣人事,苟不设戒,则何以为教?作易之义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渊,龙之所安也。或,疑辞,谓非必也。跃不跃,惟及时以就安耳。圣人之动,无不时也。舜之历试,时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进位乎天位也。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此则亢矣,上九至于亢极,故有悔也。有过则有悔。唯圣人知进退存亡而无过,则不至于悔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者,处乾刚之道,以阳居乾体,纯乎刚者也。刚柔相济为中,而乃以纯刚,是过乎刚也。见群龙,谓观诸阳之义,无为首则吉也。以刚为天下先,凶之道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卦下之辞为彖。夫子从而释之,通谓之象。彖者,言一卦之义。故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大哉乾元,赞乾元始万物之道大也。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万物资始乃统天,言元也。乾元统言天之道也。天道始万物,物资始于天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言亨也。天道运行,生育万物也。大明天道之终始,则见卦之六位,各以时成。 卦之初终,乃天道终始。乘此六爻之时,乃天运也。以御天,谓以当天运。乾道变化,生育万物,洪纤高下,各以其类,各正性命也。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保合太和乃利贞,保谓常存,合谓常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贞也。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天为万物之祖,王为万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万汇亨,君道尊临天位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咸宁也。

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卦下象解一卦之象,爻下象解一爻之象。诸卦皆取象以为法。乾道覆育之象至大,非圣人莫能体,欲人皆可取法也,故取其行健而己,至健固足以见天道也。君子以自强不息,法天行之健也。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阳气在下,君子处微,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见于地上,德化及物,其施已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进退动息,必以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量可而进,适其时则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大人之为,圣人之事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则变,有悔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用九,天德也。天德阳刚,复用刚而好先,则过矣。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他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义,推乾之道,施于人事。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在人则元者众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会也,利者和合于义也,贞者干事之用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也。体仁,体元也。比而效之谓之体。

嘉会足以合礼,

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不合礼则非理,岂得为嘉?非理安有亨乎?

利物足以和义,

和于义乃能利物。岂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

贞固足以于事。

贞固所以能干事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行此四德,乃合于乾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日: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自此以下,言乾之用,用九之道也。初九阳之微.龙德之潜隐,乃圣贤之在侧陋也。守其道,不随世而变;晦其行,不求知于时;自信自乐,见可而动,知难而避,其守坚不可夺,潜龙之德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以龙德而处正中者也。在卦之正中,为得正中之义。庸信庸谨,造次必于是也。既处无过之地,则唯在闲邪。邪既闲,则诚存矣。善世而不伐,不有其善也。德博而化,正己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虽非君位,君之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三居下之上,而君德己著,将何为哉?唯进德修业而已。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后至之,知之在先.故可与几,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也”。知终终之,力行也。既知所终,则力进而终之,守之在后,故可与存义,所谓“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此学之始终也。君子之学如是,故知处上下之道而无骄优,不懈而知惧,虽在危地而无咎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日: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或跃或处,上下无常,或进或退,去就从宜;非为邪枉,非离群类,进德修业,欲及时耳。时行时止,不可恒也,故云或。深渊者,龙之所安也。在渊谓跃就所安。渊在深而言跃,但取进就所安之义,或,疑辞,随时而未可必也。君子之顺时,犹影之随形,可离非道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人之与圣人,类也。五以龙德升尊位,人之类莫不归仰,况同德乎?上应于下,下从于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流湿就燥,从龙从虎,皆以气类,故圣人作而万物皆睹。上既见下,下亦见上。物,人也,古语云人物物论,谓人也。易中“利见大人”,其言则同,义则有异。如讼之利见大人,谓宜见大德中正之人,则其辩明,言在见前。乾之二五,则圣人既出,上下相见,共成其事,所利者见大人也,言在见后。本乎天者,如日月星辰。本乎地者,如虫兽草木。阴阳各从其类,人物莫不然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则有悔也。

九居上而不当尊位,是以无民无辅,动则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

此以下言乾之时。勿用,以在下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随时而止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进德修业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随时自用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得位而行上之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穷极而灾至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用九之道,天与圣人同,得其用则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此以一下言乾之义。方阳微潜藏之时,君子亦当晦隐,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龙德见于地上,则天下见其文明之化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随时而进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离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正位乎上,位当天德。

亢龙有侮,与时偕极,

时既极,则处时者亦极矣。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用九之道,天之则也。天之法则谓天道也。或问:乾之六爻皆圣人之事乎?曰:尽其道者圣人也。得失则青凶存焉,岂特乾哉?诸卦皆然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又反覆详说以尽其义。既始则必亨,不亨则息矣。

利贞者,性情也。

乾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贞其能不息乎?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乾始之道,能使庶类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言所利者,盖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赞其利之大日,大矣哉。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交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大哉,赞乾道之大也。以刚、健、中、正、纯、粹六者,形容乾道。精谓六者之精极。以六交发挥旁通,尽其情义。乘六爻之时以当天运,则天之功用著矣。故见云行雨施,阴阳溥畅,天下和平之道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德之成,其事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施于用。初方潜隐未见,其行未成。未成,未著也,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圣人在下,虽己显而未得位,则进德修业而已。学、聚、问、辨,迸德也。宽居、仁行,修业也。嚣德已著,利见大人,而进以行之耳。进居其位者,舜、禹也。进行其道者,伊、傅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三重刚,之盛也。过中而居下之上,上未至于天,而下已离于田,危惧之地也。因时顺处,乾乾兢惕以防危,故虽危而不至于咎。君予顺时兢惕,所以能泰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也。疑者未决之辞。处非可必也,或进或退,唯所安耳,所以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道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圣人先于天而天同之,后于天而能顺天者,合于道而己。合于道,则人与鬼神岂能违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攫者,其唯圣人乎!

极之甚为亢。至于亢者,不知进退存亡得丧之理也。圣人则知而处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于亢也。

坤;程氏易传

坤:元亨利马之贞、

坤,乾之对也。四德同;而贞体则异。乾以刚固为贞,坤则柔顺而贞。牝马柔顺而健行,故取其象曰牡马之贞。

君子有往,

君子所行柔顺而利且贞,合坤德也。

先迷,后得,主利。

阴,从阳者也,待唱而和。阴而先阳,则为迷错,居后乃得其常也。主利,利万物则主于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劳于事者臣之职也。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南阴方,东北阳方。阴必从阳,离丧其朋类,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贞之吉。得其常则安,安于常则贞,是以吉也。

曰: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资生之道,可谓大矣。乾既称大,故坤称至。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圣人于尊卑之辨,谨严如此。万物资乾以始,资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顺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载万物,合于乾之无疆也。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行。

以含、弘、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犹乾之刚、健、中、正、纯、粹也。含,包容也。弘,宽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四者,故能成承天之功,品物咸得亨遂。取牝马为象者,以其柔顺而健行,地之类也。行地无疆,谓健也。乾健坤顺,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动也刚,不害其为柔也。柔顺而利贞,乃坤德也,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德也。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乾之用,阳之为也。坤之用,阴之为也。形而上曰天地之道,形而下曰阴阳之功。先迷后得以下,言阴道也。先唱则迷失阴道,后和则顺而得其常理。西南阴方,从其类,得朋也。东北阳方,离其类,丧朋也。离其类而从阳,则能成生物之功,终有吉庆也。与类行者本也,从于阳者用也。阴体柔躁,故从于阳则能安贞而吉,应地道之无疆也。阴而不安贞,岂能应地之道?彖有三无疆,盖不同也。“德合无疆”,天之不已也。“应地无疆”,地之无穷也。“行地无疆”,马之健行也。

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道之大犹乾也,非圣人孰能体之?地厚而其势顺倾,故取其顺厚之象,而云地势坤也。君了观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载庶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阴爻称六。阴之盛也,人则阳生矣,非纯盛也。阴始生于下,至微也。圣人于阴之始生,以其将长,则为之戒。阴之始凝而为霜,履霜则当知阴渐盛沂至坚冰矣。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阴始凝而为霜,渐盛则于坚冰。小人虽微,长则渐至于盛,故戒于初。驯谓习,习而至于盛,习因循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二,阴位在下,故为坤之主,统言坤道中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尽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习而无所不利。不习谓其自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中道也。直、方、大,孟子所谓至大至刚以直也。在坤体,故以方易刚,犹贞加牝马也。言气,则先大。大,气之体也。于坤,则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直方大足以尽地道,在人识之耳。乾坤纯体,以位相应。二,坤之主,故不取五应,不以君道处五也。乾则二五相应。

象日:六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承天而动,直以方耳,直方则大矣。直方之义,其大无穷,地道光显,其功顺成。岂习而后利哉?

,含章可贞,或从事,无成有终。

三居下之点,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恶之心,下得柔顺之道也。可贞谓可贞固守之,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也。或从上之事,不敢当其成功,惟奉事以守其终耳。守职以终其事,臣之道也。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夫子俱人之守文而不达义也,又从而明之:言为臣处下之道,不当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义所当为者,则以时而发,不有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时也,非含藏终不为也。含而不为,不尽忠者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象只举上句解义,则并及下文,他卦皆然。或从王事,而能无成有终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浅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岂能含章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义,乃上下闭隔之时。其自处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结囊口而不露,则可得无咎,不然则有害也。既晦藏,则无誉矣。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能慎如此,则无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坤虽臣道,王实君位,故为之戒云,黄裳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则元吉,谓守其分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则元吉,不尽发其义也。黄裳既元吉,则居尊为天下大凶可知。后之人未达,则此义晦矣,不得不辨也。五,尊位也。在他卦,六居五,或为柔顺,或为文明,或为暗弱;在坤,则为居尊位。阴者臣道也,妇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犹可言也妇居尊位,女蜗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或疑在革,汤、武之事犹尽言之,独于此不言,何也?曰:废兴,理之常也;以阴居尊位,非常之变也。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文,在中不过也。内积至美而居下,故为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阴从阳者也,然盛极则抗而争。六既极矣,复进不己,则必战,故云战于野。野谓进至于外也。既敌矣,必皆伤,故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阴盛至于穷极,则必争而伤也。

用六,利永贞

坤之用六,犹乾之用九,用阴之道也。阴道柔而难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贞固。

象日: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阴既贞固不足,则不能永终。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于终,能大于终,乃永贞也。

文言曰:坤柔而动也刚,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坤体至静,而其德则方、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阴之道不唱而和,故居后为得,而主利成万物,坤之常也。含容万类,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脱利字。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承天之施,行不违时,赞坤道之顺也。

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天不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辩之于早,不使顺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于冰,小恶而至于大,皆事势之顺长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代天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妻道亦然。

地变化草木蕃。地闭,贤人隐。易;“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义,故为隔绝之象。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际而道亨。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者隐遁。四于闭隔之时,括囊晦藏,则虽无令誉,可得无咎,言当谨自守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达于理,居正位而不失为下之体。五尊位,在坤则惟取中正之义。美积于中,而通畅于四体,发见于事业,德美之至盛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地之杂也。玄而地黄。

阳大阴小,阴必从阳。阴既盛极,与阳偕矣,是疑于阳也。不相从则必战。卦虽纯阴,恐疑无阳,故称龙,见其与阳战也。于野,进不己而至于外也。盛极而进不已,则战矣。虽盛极,不离阴类也,而与阳争,其伤可知,故称血。阴既盛极,至与阳争,虽阳不能无伤,故其血玄黄。玄黄,天地之色,谓皆伤也

屯震下坎上

屯,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万物始生,郁结未通,故为盈塞于天地之间。至通畅茂盛,则塞意亡矣。天地生万物,屯,物之始生,故继乾坤之后。以二象言之,云雷之兴,阴阳始交也。以二体言之,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阴阳相交,乃成云雷。阴阳始交,云雷相应而未成泽,故为屯;若已成泽,则为解也。又动于险中,亦屯之义。阴阳不交则为否,始交而未畅则为屯。在时,则天下屯难,未亨泰之时也。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往,利建侯。

屯有大亨之道,而处之利在贞固。非贞固何以济屯?方屯之时,未可有所往也。天下之屯,岂独力所能济?必广资辅助,故利建侯也。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

以云雷二象言之,则刚柔始交也。以坎震二体言之,动乎险中也。刚柔始交,未能通畅,则艰屯,故云难生。又动于险中,为艰屯之义。

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

所谓大亨而贞者,雷雨之动满盈也。阴阳始交,则艰屯未能通畅;及其和洽,则成雷雨,满盈于天地之间,生物乃遂,屯有大亨之道也。所以能大亨,由夫贞也。非贞固安能出屯?人之处屯,有致大亨之道,亦在夫贞固也。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上文言天地生物之义,此言时事。天造谓时运也。草,草乱无伦序。昧,冥昧不明。当此时运,所宜建立辅助,则可以济屯。虽建侯自辅,又当忧勤兢畏,不遑宁处,圣人之深戒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坎不云雨而云云者,云为雨而未成者也。未能成雨,所以为屯。君子观屯之象,经纶天下之事,以济于屯难。经纬,纶缉,谓营为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初以阳爻在下,乃刚明之才,当屯难之世,居下位者也。未能便往济屯,故磐桓也。方屯之初,不磐桓而邃进,则犯难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处屯难,则鲜能守正。苟无贞固之守,则将失义,安能济时之屯乎?居屯之世,方屯于下,所宜有助,乃居屯济屯之道也。故取建侯之义,谓求辅助也。

象日:虽磐桓,志行正也。

贤人在下,时苟未利,虽磐桓未能遂往济时之屯,然有济屯之志与济屯之用,志在行其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九当屯难之时,以阳而来居阴下,为以贵下贱之象。方屯之时,阴柔不能自存,有一刚阳之才,众所归从也。更能自处卑下,所以大得民也。或疑方屯于下,何有贵乎?夫以刚明之才而下于阴柔,以能济屯之才而下于不能,乃以贵下贱也。况阳之于阴,自为贵乎?

六二,屯如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二以阴柔居屯之世,虽正应在上,而逼于初刚,故屯难。邅,回;如,辞也。乘马,欲行也。欲从正应,而复班如,不能进也。班,分布之义。下马为班,与马异处也。二当屯世,虽不能自济,而居中得正,有应在上,不失义者也,然逼近于初。阴乃阳所求,柔者刚所陵,柔当屯时,固难自济,又为刚阳所逼,故为难也。设匪逼于寇难,则往求于婚媾矣。婚媾,正应也。寇,非理而至者。二守中正,不苟合于初,所以不字。苟贞固不易,至于十年,屯极必通,乃获正应而字育矣。以女子阴柔,苟能守其志节,久必获通,况君子守道不回乎?初为贤明刚正之人,而为寇以侵逼于人,何也?曰:此自据二以柔近刚而为义,更不计初之德如何也。易之取义如此。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居屯之时,而又乘刚,为刚阳所逼,是其患难也。至于十年,则难久必通矣,乃得反其常,与正应合也。十,数之终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三以阴柔居刚,柔既不能安屯,居刚而不中正,则妄动。虽贪于所求,既不足以自济,又无应援,将安之乎?如即鹿而无虞人也。入山林者,必有虞人以导之者,曰则惟陷人于林莽中。君子见事之几微,不若舍而勿逐,往则徒取穷吝而已。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事不可而妄动,以从欲也。无虞而即鹿,以贪禽也。当屯之时,不可动而动,犹无虞而即鹿,以有从禽之心也。君子则见几而舍之不从,若往则可吝而困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往吉,无不利。

六四以柔顺居近君之位,得于上者也,而其才不足以济屯,故欲进而复止,乘马班如也。己既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贤以自辅,则可济矣。初阳刚之贤,乃是正应,己之婚媾也。若求此阳刚之婚媾,往与共辅阳刚中正之君,济时之屯,则吉而无所不利也。居公卿之位,己之才虽不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在下之贤亲而用之,何所不济哉?

象日:求而往,明也。

知己不足,求贤自辅而后往,可谓明矣。居得致之地,己不能而遂,至暗者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五居尊得正,而当屯时,若有刚明之贤为之辅,则能济屯矣。以其无臣也,故屯其膏。人君之尊,虽屯难之世,于其名位,非有损也。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有所不下,是威权不在己也。威权去己,而欲骤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高贵乡公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贞谓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恬然不为,若唐之僖、昭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

象日: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泽不下及,是以德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六以阴柔居屯之终,在险之极,而无应援,居则不安,动无所之,乘马欲往,复班如不进,穷厄之甚,至于泣血涟如,屯之极也。若阳刚而有助,则屯既极可济矣。

象日: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屯难穷极,莫知所为,故至泣血。颠沛如此,其能长久乎?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分三而又两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坎下

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屯者物之始生,物始生稚小,蒙昧未发,蒙所以次屯也。为卦,艮上坎下。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遇险而止,莫知所之,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故为蒙。及其进,则为亨义。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告,再三则不告。利贞。

蒙有开发之理,亨之义也。卦才时中,乃致亨之道。六五为蒙之主,而九二发蒙者也。我谓二也。二非蒙主,五既顺巽于二,二乃发蒙者也,故主二而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居尊位,有柔顺之德,而方在童蒙,与二为正应,而中德又同,能用二之道以发其蒙也。二以刚中之德在下,为君所信向,当以道自守,待君至诚求己,而后应之,则能用其道,匪我求于童蒙,乃童蒙来求于我也。筮,占决也。初筮告,谓至诚一意以求己则告之。再三则渎慢矣,故不告也。发蒙之道,利以贞正;又二虽刚中,然居阴,故宜有戒。

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山下有险,内险不可处,外止莫能进,未知所为,故为昏蒙之义。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之能亨,以亨道行也,所谓亨道时中也。时谓得君之应,中谓处得其中,得中则时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二以刚明之贤处于下,五以童蒙居上。非是二求于五,盖五之志应于二也。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告,以刚中也。再三则不告,蒙也。

初筮谓诚一而来求决其蒙,则当以刚中之道,告而开发之。再三,烦数也。来筮之意烦数,不能诚一,则渎慢矣,不当告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为烦渎,故曰渎蒙也。求者告者皆烦渎矣。蒙以养正,圣功也。

卦辞曰“利贞”,彖复伸其义,以明不止为戒于二,实养蒙之道也。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扦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阳为治蒙者,四阴皆处蒙者也。

象日: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出而遇险,未有所之,蒙之象也。若人蒙稚,未知所适也。君子观蒙之象,以果行育德: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以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初以阴暗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发之之道。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然后从而教导之。自古圣王为治,设刑罚以齐其众,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虽圣人尚德而不尚刑,未尝偏废也。故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者,所以说去其昏蒙之桎梏,桎梏谓拘束也。不去其昏蒙之栓桔,则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禁率之,虽使心未能喻,亦当畏威以从,不敢肆其昏蒙之欲,然后渐能知善道而革其非心,则可以移风易俗矣。苟专用刑以为治,则蒙虽畏而终不能发,苟免而无耻,治化不可得而成矣,故以往则可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治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罚,正其法也,使之由之,渐至于化也。或疑发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诛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盖后之论刑者,不复知教化在其中矣。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包,含容也。二居蒙之世,有刚明之才,而与六五之君相应,中德又同,当时之任者也。必广其含容,哀矜昏愚,则能发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其道广,其施博,如是则吉也。卦唯二阳爻,上九刚而过,唯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应于五,用于时而独明者也。苟恃其明,专于自任,则其德不弘。故虽妇人之柔暗,尚当纳其所善,则其明广矣。又以诸爻皆阴,故云妇。尧、舜之圣,天下所莫及也,尚曰清问下民,取人为善也。二能包纳,则克济其君之事,犹子能治其家也。五既阴柔,故发蒙之功,皆在于二。以家言之:五、父也,二、子也。二能主蒙之功,乃人子克治其家也。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子而克治其家者,父之信任专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专也。二与五,刚柔之情相接,故得行其刚中之道,成发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则二虽刚中,安能尸其事乎?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利。

三以阴柔处蒙暗,不中不正,女之妄动者也。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归,得时之盛,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金夫也。女之从人,当由正礼,乃见人之多金,说而从之,不能保有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顺,不可取也。

六四,困蒙吝。

四以阴柔而蒙暗,无刚明之亲援,无由自发其蒙,困于昏蒙者也,其可吝甚矣。吝,不足也,谓可少也。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蒙之时,阳刚为发蒙者。四,阴柔而最远于刚,乃愚蒙之人,而不比近贤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蒙。可羞吝者,以其独远于贤明之人也。不能亲贤以致困,可吝之甚也。实谓阳刚也。

六五,童蒙吉。

五以柔顺居君位,下应于二,以柔中之德,任刚明之才,足以治天下之蒙,故吉也。童,取未发而资于人也。为人君者,苟能至诚任贤以成其功,何异乎出于己也?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也。

舍己从人,顺从也。降志下求,卑巽也。能如是,优于天下矣。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九居蒙之终,是当蒙极之时。人之愚蒙既极,如苗民之不率,为寇为乱者,当击伐之。然九居上,刚极而不中,故戒不利为寇。治人之蒙,乃御寇也。肆为刚暴,乃为寇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诛三监,御寇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利用御寇,上下皆得其顺也。上不为过暴,下得击去其蒙,御寇之义也。

乾下坎上

需,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夫物之幼稚,必待养而成。养物之所需者饮食也,故曰:“需者饮食之道也。”云上于天,有蒸润之象。饮食所以润益于物,故需为饮食之道,所以次蒙也。卦之大意,须待之义,序卦取所须之大者耳。乾健之性,必进者也,乃处坎险之下,险为之阻,故须待而后进也。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者须待也。以二体言之,乾之刚健上进,而遇险未能进也,故为需待之义。以卦才言之,五居君位,为需之主,有刚健中正之德,而诚信充实于中,中实有孚也。有孚则光明而能亨通,得贞正而吉也。以此而需,何所不济?虽险无难矣,故利涉大川也。凡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则吉者,当辩也。

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之义,须也。以险在于前,未可遽进,故需待而行也。以乾之刚健,而能需待,不轻动,故不陷于险,其义不至于困穷也。刚健之人,其动必躁,乃能需待而动,处之至善者也。故夫子赞之云,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五以刚实居中,为孚之象,而得其所需,亦为有孚之义。以乾刚而至诚,故其德光明而能亨通,得贞正而吉也。所以能然者,以居天位而得正中也,居天位,指五。以正中,兼二言,故云正中。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既有孚而贞正,虽涉险阻,往则有功也,需道之至善也。以乾刚而能需,何所不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云方上于天,未成雨也,故为须待之义。阴阳之气交感而未成雨泽,犹君子畜其才德而未施于用也。君子观云上于天,需而为雨之象,怀其道德,安以待时,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需者,以遇险,故需而后进。初最远于险,故为需于郊。郊,旷远之地也。处于旷远,利在安守其常,则无咎也。不能安常,则躁动犯难,岂能需于远而无过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处旷远者,不犯冒险难而行也。阳之为物,刚健上进者也。初能需待于旷远之地,不犯险难而进,复宜安处不失其常,则可以无咎矣。虽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坎为水,水近则有沙。二去险渐近,故为需于沙。渐近于险难,虽未至于患害,已小有言矣。凡患难之辞,大小有殊。小者至于有言,言语之伤,至小者也。二以刚阳之才,而居柔守中,宽裕自处,需之善也。虽去险渐近,而未至于险,故小有言语之伤,而无大害,终得其吉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衍,宽绰也。二虽近险,而以宽裕居中,故虽小有言语及之,终得其吉,善处者也。

九三,需于泥,致冠至。

泥,逼于水也。既进逼于险,当致寇难之至也。三,刚而不中,又居健体之上,有进动之象,故致寇也。苟非敬慎,则致丧败矣。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三切逼上体之险难,故云灾在外也。灾,患难之通称,对眚而言则分也。三之致寇,由己进而迫之,故云自我。寇自己致,若能敬慎,量宜而进,则无丧败也。需之时,须而后进也。其义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得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四以阴柔之质,处于险,而下当三阳之进,伤于险难者也,故云需于血。既伤于险难,则不能安处,必失其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顺以从时,不竞于险难,所以不至于凶也。以柔居阴,非能竞者也。若阳居之,则必凶矣。盖无中正之德,徒以刚竞于险,适足以致凶耳。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四以阴柔居于险难之中,不能固处,故退出自穴。盖阴柔不能与时竞,不能处则退,是顺从以听于时,所以不至于凶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五以阳刚居中,得正位乎天位,克尽其道矣。以此而需,何需不获?故宴安酒食以埃之,所须必得也。既得贞正,而所需必遂,可谓吉矣。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需于酒食而贞且吉者,以五得中正而尽其道也。

上六,人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需以险在前,需时而后进,上六居险之终,终则变矣;在需之极,久而得矣。阴止于六,乃安其处,故为人于穴。穴,所安也。安而既止,后者必至。不速之客三人,谓下之三阳。乾之三阳,非在下之物,需时而进者也。需既极矣,故皆上进。不速,不促之而自来也。上六既需得其安处,群刚之来,苟不起忌疾忿竞之心,至诚尽敬以待之,虽甚刚暴,岂有侵陵之理,故终吉也。或疑以阴居三阳之上,得为安乎?曰:三阳乾体,志在上进,六阴位,非所止之正,故无争夺之意,敬之则吉也。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交以六居阴为所安。象复尽其义,明阴宜在下,而居上,为不当位也。然能敬慎以自处,则阳不能陵,终得其吉,虽不当位,而未至于大失也。

坎下乾上

讼,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之所需者饮食,既有所须,争讼所由起也,讼所以次需也。为卦,乾上坎下。以二象言之,天阳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违,所以成讼也。以二体言之,上刚下险,刚险相接,能无讼乎?又人,内险阻而外刚强,所以讼也。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讼之道,必有其孚实。中无其实,乃是诬妄,凶之道也。卦之中实,为有孚之象。讼者与人争辩,而待决于人,虽有孚,亦须窒塞未通。不窒,则已明无讼矣。事既未辩,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得中则吉也。终凶,终极其事则凶也。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者,求辩其曲直也,故利见于大人。大人则能以其刚明中正,决所讼也。讼非和平之事,当择安地而处,不可陷于危险,故不利涉大川也。

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之为卦,上刚下险,险而又健也;又为险健相接,内险外健,皆所以为讼也。若健而不险,不生讼也;险而不健,不能讼也。险而又健,是以讼也。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讼之道固如是。又据卦才而言,九二以刚自外来而成讼,则二乃讼之主也。以刚处中,中实之象,故为有孚。处讼之时,虽有孚信,亦必艰阻窒塞而有惕惧。不窒则不成讼矣。又居险陷之中,亦为窒塞惕惧之义。二以阳刚,自外来而得中,为以刚来讼而不过之义,是以吉也。卦有更取成卦之由为义者,此是也。卦义不取成卦之由,则更不言所变之爻也。据卦辞,二乃善也,而爻中不见其善。盖卦辞取其有孚得中而言,乃善也;爻则以自下讼上为义,所取不同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

讼非善事,不得己也,安可终极其事?极意于其事则凶矣,故曰不可成也。成谓穷尽其事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讼者求辩其是非也。辩之当,乃中正也,故利见大人,以所尚者中正也。听者非其人,则或不得其中正也。中正大人,九五是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与人讼者,必处其身于安平之地,若蹈危险,则陷其身矣,乃人于深渊也。卦中有中正险陷之象。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上水下,相违而行,二体违戾,讼之由也。若上下相顺,讼何由兴?君子观象,知人情有争讼之道,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券之类是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六以柔弱居下,不能终极其讼者也。故于讼之初,因六之才,为之戒曰:若不长永其事,则虽小有言,终得吉也。盖讼非可长之事,以阴柔之才而讼于下,难以吉矣。以上有应援,而能不永其事,故虽小有言,终得吉也。有言,灾之小者也。不永其事而不至于凶,乃讼之吉也。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六以柔弱而讼于下,其义固不可长永也。永其讼,则不胜而祸难及矣。又于讼之初,即戒讼非可长之事也。

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柔弱居下,才不能讼,虽不永所事,既讼矣,必有小灾,故小有言也。既不永其事,又上有刚阳之正应,辩理之明,故终得其吉也。不然,其能免乎?在讼之义:同位而相应,相与者也,故初于四为获其辩明;同位而不相得,相讼者也,故二与五为对敌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其邑人三百户,无

二五相应之地,而两刚不相与,相讼者也。九二自外来,以刚处险,为讼之主,乃与五为敌。五以中正处君位,其可敌乎?是为讼而义不克也。若能知其义之不可,退归而通避,以寡约自处,则得无过眚也。必逋者,避为敌之地也。三百户,邑之至小者。若处强大,是犹竞也,能无眚乎?眚,过也,处不当也,与知恶而为有分也。

象曰:不克讼,归,窜也。

义既不敌,故不能讼而逋窜,避去其所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自下而讼其上,义乖势屈,祸患之至,犹拾掇而取之,言易得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三虽居刚而应上,然质本阴柔,处险而介二刚之间,危惧,非为讼者也。禄者称德而受。食旧德,谓处其素分。贞,谓坚固自守。厉终吉,谓虽处危地,能知危惧,则终必获吉也。守素分而无求,则不讼矣。处危,谓在险而成乘皆刚,与居讼之时也。

或从王事无成。

柔从刚者也,下从上者也。三不为讼,而从上九所为,故日或从王事无成,谓从上而成不在己也。讼者刚健之事,故初则不永,三则从上,皆非能讼者也。二爻皆以阴柔不终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渝得吉,讼以能止为善也。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守其素分,虽从上之所为,非由己也,故无成而终得其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四以阳刚而居健体,不得中正,本为讼者也。承五,履三,而应初。五,君也,义不克讼。三居下而柔,不与之讼。初,正应而顺从,非与讼者也。四虽刚健欲讼,无与对敌,其讼无由而兴,故不克讼也。又居柔以应柔,亦为能止之义。既义不克讼,若能克其刚忿欲讼之心,复即就于命,革其心,平其气,变而为安贞,则吉矣。命谓正理,失正理为方命,故以即命为复也。方,不顺也。书云:“方命圮族。”孟子云:“方命虐民。”夫刚健而不中正,则躁动,故不安;处非中正,故不贞。不安贞,所以好讼也。若义不克讼而不讼,反就正理,变其不安贞为安贞,则吉矣。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能如是,则为无失矣,所以吉也。

九五,讼元吉。

以中正居尊位,治讼者也。治讼得其中正,所以元吉也。元吉,大吉而尽善也。吉大而不尽善者有矣。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中正之道,何施而不元吉?

上九,或锡之带,终朝三之。

九以阳居上,刚健之极,又处讼之终,极其讼者也。人之肆其刚强,穷极于讼,取祸丧身,固其理也。设或使之善讼能胜,穷极不已,至于受服命之赏,是亦与人仇争所获,其能安保之乎?故终一朝而三见褫夺也。

象日: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穷极讼事,设使受服命之宠,亦且不足敬,而可贱恶,况又祸患随至乎?

坎下坤上

师,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之兴,由有争也,所以次讼也。为卦,坤上坎下。以二体言之,地中有水,为众聚之象。以二卦之义言之,内险外顺,险道而以顺行,师之义也。以爻言之,一阳而为众阴之主,统众之象也。比以一阳为众阴之主而在上,君之象也。师以一阳为众阴之主而在下,将帅之象也。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之道,以正为本。兴师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正,民弗从也,强驱之耳。故师以贞为主。其动虽正也,帅之者必丈人,则吉而无咎也。盖有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尽善也。丈人者,尊严之称。帅师总众,非众所尊信畏服,则安能得人心之从?故司马穰苴擢自微贱,授之以众,乃以众心未服,请庄贾为将也。所谓丈人,不必素居崇贵,但其才谋德业,众所畏服,则是也。如穰苴既诛庄贾,则众心畏服,乃丈人矣。又如淮阴侯起于微贱,遂为大将,盖其谋为有以使人尊畏也。

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能使众人皆正,可以王天下矣。得众心服从而归正,王道止于是也。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言二也。以刚处中,刚而得中道也。六五之君为正应,信任之专也。虽行险道,而以顺动,所谓义兵,王者之师也。上顺下险,行险而顺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旅之兴,不无伤财害人,毒害天下,然而民心从之者,以其义动也。古者东征西怨,民心从也。如是故吉而无咎。吉谓必克,无咎谓合义。又何咎矣,其义故无咎也。

象日: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中有水,水聚于地中,为众聚之象,故为师也。君子观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畜聚其众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凶。

初,师之始也,故言出师之义,及行师之道。在邦国兴师而言,合义理,则是以津法也,谓以禁乱诛暴而动。苟动不以义,则虽善亦凶道也。善谓克胜,凶谓殃民害义也。在行师而言,律谓号令节制。行师之道,以号令节制为本,所以统制于众。不以律,则虽善亦凶,虽使胜捷,犹凶道也。制师无法,幸而不败且胜者时有之矣,圣人之所戒也。

象日: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师出当以律,失律则凶矣。虽幸而胜,亦凶道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师卦惟九二一阳,为众阴所归,五居君位,是其正应,二乃师之主,专制其事者也。居下而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自古命将,阃外之事得专制之。在师专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盖恃专则失为下之道,不专则无成功之理,故得中为吉。凡师之道,威和并至则吉也。既处之尽其善,则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锡宠命至于三也。凡事至于三者,极也。六五在上,既专意任,复厚其宠数。盖礼不称,则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他卦九二为六五所任者有矣,唯师专主其事,而为众阴所归,故其义最大。人臣之道,于事无所敢专,唯阃外之事则专制之,虽制之在己,然因师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与而职当为也。世儒有论鲁祀周公以天子礼乐,以为周公能为人臣不能为之功,则可用人臣不得用之礼乐,是不知人臣之道也。夫居周公之位,则为周公之事,由其位而能为者,皆所当为也,周公乃尽其职耳。子道亦然。唯孟子为知此义,故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余也,盖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

象日: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在师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宠任也。天谓王也。人臣非君宠任之,则安得专征之权,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专主其事,故发此义,与前所云世儒之见异矣。王三锡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三居下卦之上,居位当任者也。不唯其才阴柔,不中正;师旅之事,任当专一。二既以刚中之才为上信倚,必专其事,乃有成功,若或更使众人主之,凶之道也。舆尸,众主也。盖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发此义。军旅之事,任不专一,覆败必矣。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倚付二三,安能成功?岂唯无功?所以致凶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师之进,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阴,非能进而克捷者也。知不能进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舍也,量宜进退,乃所当也,故无咎。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师之常也。唯取其退之得宜,不论其才之能否也。度不能进而完师以退,愈于覆败远矣。可进而退,乃为咎也。易之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行师之道,因时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为失也。如四退次,乃得其宜,是以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五,君位,兴师之主也,故言兴师任将之道。师之兴,必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为生民之害,不可怀来,然后奉辞以诛之。若禽兽人于田中,侵害稼穑,于义宜猎取,则猎取之,如此而动,乃得无咎。若轻动以毒天下,其咎大矣。执言,奉辞也,明其罪而讨之也。若秦皇、汉武皆穷山林以索禽兽者也,非田有禽也。任将授师之道,当以长子帅师。二在下而为师之主,长子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为虽正,亦凶也。弟子,凡非长者也。白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如晋荀林父之战,唐郭子仪相州之败是也。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长子,谓二以中正之德合于上,而受任以行。若复使其余者众尸其事,是任使之不当也,其凶宜矣。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上,师之终也,功之成也。大君,以爵命赏有功也。开国,封之为诸侯也。承家,以为卿大夫也。承,受也。小人者,虽有功不可用也,故戒使勿用。师旅之兴,成功非一道,不必皆君子也,故戒以小人有功不可用也,赏之以金帛禄位可也,不可使有国家而为政也。小人平时易致骄盈,况挟其功乎?汉之英、彭,所以亡也。圣人之深虑远戒也。此专言师终之义,不取爻义,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则六以柔居顺之极,师既终而在无位之地,善处而无咎者也。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大君持恩赏之柄,以正军旅之功。师之终也,虽赏其功,小人则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用之必乱邦。小人恃功而乱邦者,古有之矣。

坤下坎上

比,序卦:“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亲辅也。人之类,必相亲辅,然后能安。故既有众,则必有所比,比所以次师也。为卦,上坎下坤。以二体言之,水在地上,物之相切比无间,莫如水之在地上,故为比也。又众爻皆阴,独五以阳刚居君位,众所亲附,而上亦亲下,故为比也。

比:吉,原,元永贞,无咎。

比,吉道也。人相亲比,自为吉道。故杂卦云:“比乐师忧。”人相亲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则有悔咎,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谓占决卜度,非谓以蓍龟也。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止道。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也。

不宁方来,后,夫凶。

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宁,方且来求亲比,得所比则能保其安。当其不宁之时,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独立自恃,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夫犹凶,况柔弱者乎?夫,刚立之称。传曰:“子南,夫也。”又曰:“是谓我非夫。”凡生天地之间者,未有不相亲比而能自存者也。虽刚柔之至,未有能独立者也。比之道,由两志相求。两志不相求,则睽矣。君怀抚其下,下亲辅于上,亲戚朋友乡党皆然,故当上下合志以相从。苟无相求之意,则离而凶矣。大抵人情相求则合,相持则睽。相持,相待莫先也。人之相亲固有道,然而欲比之志,不可缓也。

日: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比吉也,比者吉之道也。物相亲比,乃吉道也。比辅也,释比之义,比者相亲辅也。下顺从也,解卦所以为比也。五以阳居尊位,群下顺从以亲辅之,所以为比也。

,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推原筮决相比之道,得元永贞而后可以无咎。所谓元永贞,如五是也,以阳刚居中正,尽比道之善者也。以阳刚当尊位为君德,元也。居中得正,能永而贞也。卦辞本泛言比道,彖言元永贞者,九五以刚处中正是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人之生,不能保其安宁,方且来求附比。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宁;君不能独立,故保民以为安。不宁而来比者,上下相应也。以圣人之公言之,固至诚求天下之比,以安民也。以后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则危亡至矣。故上下之志,必相应也。在卦言之,上下群阴比于五,五比其众,乃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众必相比,而后能遂其生。天地之间,未有不相亲比而能遂者也。若相从之志不疾而后,则不能成比,虽夫亦凶矣。无所亲比,困屈以致凶,穷之道也。

象日: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夫物相亲比而无间者,莫如水在地上,所以为比也。先王观比之象,以建万国,亲诸侯。建立万国,所以比民也。亲抚诸侯,所以比天下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诚,乃无咎也。孚,信之在中也。

有孚盈,终来有他吉。

诚信充实于内,若物之盈满于缶中也。缶,质素之器。言若缶之盈实其中,外不加文饰,则终能来有他吉也。他,非此也,外也。若诚实充于内,物无不信,岂用饰外以求比乎?诚信中实,虽他外皆当感而来从。孚信,比之本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言比之初六者,比之道在乎始也。始能有孚,则终致有他之吉。其始不诚,终焉得吉?上六之凶,由无首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二与五为正应,皆得中正,以中正之道相比者也。二处于内,自内谓由己也。择才而用,虽在乎上,而以身许国,必由于己。己以得君,道合而进,乃得正而吉也。以中正之道应上之求,乃自内也,不自失也。汲汲以求比者,非君子自重之道,乃自失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守己中正之道,以待上之求,乃不自失也。易之为戒严密。二虽中正,质柔体顺,故有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无乃涉后凶乎?曰:士之修己,乃求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天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礼至,然后出也。

六三,比之匪人。

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阴柔而不中;二,存应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比于匪人,其失可知,悔吝不假言也,故可伤。二之中正,而谓之匪人,随时取义,各不同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于匪人,必将反得悔吝,其亦可伤矣。深戒失所比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四与初不相应,而五比之,外比于五,乃得贞正而吉也。君臣相比,正也。相比相与,宜也。五,刚阳中正,贤也;居尊位在上也。亲贤从上,比之正也,故为贞吉。以六居四,亦为得正之义。又阴柔不中之人,能比于刚明中正之贤,乃得正而吉也。又比贤从上,必以正道则吉也。数说相须,其义始备。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外比谓从五也。五,刚明中正之贤,又居君位,四比之,是比贤且从上,所以吉也。

九五,显比,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五居君位,处中得正,尽比道之善者也。人君比天下之道,当显明其比道而已。如诚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发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泽,是人君亲比天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亲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违道干誉,欲以求下之比,其道亦狭矣,其能得天下之比乎?故圣人以九五尽比道之正,取三驱为喻,曰:“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先王以四时之畋,不可废也。故推其仁心,为三驱之礼,乃礼所谓天子不合围也。成汤祝网,是其义也。天子之畋,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者,不出而反入者也。禽兽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前禽也。王者显明其比道,天下自然来比。来者抚之,固不煦煦然求比于物,若田之三驱,禽之去者从而不追,来者则取之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民,而莫知为之者也。邑人不诫吉,言其至公不私,无远迩亲疏之别也。邑者居邑,易中所言邑皆同。王者所都,诸侯国中也。诫,期约也。待物之一,不期诫于居邑,如是则吉也。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于显比见之矣。非惟人君比天下之道如此,大率人之相比莫不然。以臣于君言之:竭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庾逢迎,求其比己也。在朋友亦然,修身诚意以待之,亲己与否,在人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比己也。于乡党亲戚,于众人,莫不皆然,三驱失前禽之义也。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

显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正中也。处正中之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为善,故云正中。凡言正中者,其处正得中也,比与随是也。言中正者,得中与正也,讼与需是也。

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礼取不用命者,乃是顺取逆也,顺命而去者皆免矣。比以向背而言,谓去者为逆,来者为顺也。故所失者前去之禽也,言来者抚之,去者不追也。

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不期诫于亲近,上之使下,中平不偏,远近如一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六居上,比之终也。首谓始也。凡比之道,其始善则其终善矣。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或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终者也。故比之无首,至终则凶也。此据比终而言。然上六阴柔不中,处险之极,固非克终者也。始比不以道,隙于终者,天下多矣。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比既无首,何所终乎?相比有首,犹或终违。始不以道,终复何保?故曰无所终也。

小畜乾下

小畜,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相比附则为聚,聚,畜也。又相亲比,则志相畜,小畜所以次比也。畜,止也,止则聚矣。为卦,巽上乾下。乾在上之物,乃居巽下。夫畜止刚健,莫如巽顺,为巽所畜,故为畜也。然巽,阴也,其体柔顺,唯能以巽顺柔其刚健,非能力止之也,畜道之小者也。又四以一阴得位,为五阳所说,得位得柔,巽之道也;能畜群阳之志,是以为畜也。小畜谓以小畜大,所畜聚者小。所畜之事小,以阴故也。彖专以六四畜诸阳为成卦之义,不言二体,盖举其重者。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云,阴阳之气。二气交而和,则相畜固而成雨,阳倡而阴和,顺也,故和。若阴先阳倡,不顺也。故不和,不和则不能成雨。云之畜聚虽密,而不成雨者,自西郊故也。东北,阳方。西南,阴方。自阴倡,故不和而不能成雨。以人观之,云气之兴,皆自四远,故云郊。据四而言,故云自我。畜阳者四,畜之主也。

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言成卦之义也。以阴居四,又处上位,柔得位也;上下五阳皆应

相关推荐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地泽临卦上六爻辞动变详解,地泽临卦上六爻解析及探索

这里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地泽临卦上六爻辞详解方面的内容,包括地泽临卦上六爻爻辞及释义,地泽临卦上六爻动变卦事业、工作、时运吉凶解卦,以及地泽临卦上六爻爻辞释意、评议等方面的内容。三、地泽临卦上六爻动变卦解析四、地泽临卦上六爻辞详解地泽临卦象传

转载随笔 83 2023-12-16

周易第44卦上九爻详解,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周易中六十四卦里边的初九,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用九等等是...易经第四十九卦,求解卦?别的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可是大大的好呀,元亨利贞也是乾卦的卦辞,而乾卦又是最好的卦象.

转载随笔 122 2023-12-14

周易第44卦_姤卦_天风姤_乾上巽下_上乾下巽_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28卦:泽风大过。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兑)相叠。兑为泽、为悦,巽为木、为顺,泽水淹舟,遂成大错。上九爻详解姤卦第六爻,爻辞:上九:姤其角;吝,无咎。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总之姤卦六爻的凶,都是由于

转载随笔 78 2023-12-13

六爻及其起卦方法问答

15:06:01)标签:杂谈分类:六爻知识六爻及其起卦方法问答何为六爻预测?答:六爻预测又称纳甲筮法。六爻预测的特点是什么?六爻预测是怎样起卦的?但在六爻预测时,还是以“掷钱法”为主。年月日时数之和除以6之余数为动爻(如得0即六爻动,下同)

转载随笔 142 2023-12-12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