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十翼]系辞•下传-[元]胡炳文撰《周易本义通释》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易经十翼]繫辭下-(元)胡炳文撰《周易本義通釋•卷六》

周易本義通釋卷六

元胡炳文撰

繫辭下傳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成列,謂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類。象,謂卦之形體也。因而重之,謂各因一卦,而以八卦次第加之為六十四也。爻,六爻也,既重而後卦有六爻也。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而卦爻之變,往來交錯,无不可見。聖人因其如此,而皆繫之辭以命其吉凶,則占者所值當動之爻象,亦不出乎此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吉凶悔吝,皆辭之所命也。然必因卦爻之動而後見,

《通》曰:八卦成列,即先天八卦横圖也。因而重之六。

十四卦,横圖也。象非特天地山澤之類,即八卦之畫成列,而象即在畫矣。未動之先,有八卦之畫,而未見八卦之交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者,爻之為言交也,有交則有變,故剛柔相推,而變在其中。變統指卦爻而言,動專指所值之變爻而言也。繫辭焉而命之,則文王、周公之易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一剛一柔,各有定位,自此而彼,變以從時,

《通》曰:上繫。曰剛柔者,晝夜之象,即此所謂立本;曰變化者,進退之象,即此所謂趣時。卦有卦之時,爻有爻之時。立本者,天地之常經;趣時者,古今之通義。

吉凶者,貞勝者也。

貞,正也,常也,物以其所正為常者也。天下之事,非吉則凶,非凶則吉,常相勝而不已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觀,示也。天下之動,其變无窮,然順理則吉,逆理則凶,則其所正而常者,亦一理而已矣。

《通》曰:上繫於吉凶悔吝无咎之義,發之詳矣,獨貞字未發,故於下繫發之。貞者,正而固也。《本義》曰:正而常何㦲?固者,人事之當然;常者,天理之必然。天下之動,非吉勝凶,則凶勝吉,二者常相勝而不已,然亦天下之正理也。人之所為,正則吉,不正則凶,雖其動也不一,而常有至一者存,亦不外乎此至正之理而已。天地日月之道,亦猶是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確然,健貌。隤然,順貌。所謂貞觀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此謂上文乾、坤所示之理,爻之奇耦,卦之消息,所以效而像之。

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内謂蓍卦之中,外謂蓍卦之外。變即動乎内之變,辭即見乎外之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曰:人之人,今本作仁,呂氏從古,盖所謂非衆罔與守邦

《通》曰:上繫首章,由乾之始,坤之成,說歸乾坤易簡之理;下繫首章,則由乾之易,坤之簡,說出天地大生之德。得乾坤易簡之理,如聖人乃可以成人之位;行天地大生之德,在聖人不可无大寶之位。兩位字不同。位乎天地之中,人所同也,而聖人能成之;大寶曰位,聖人之所獨也,而天地實賴之。上下繫之首章,其有望於後世有德有位之聖人也如此㦲。

右第一章

此章言卦爻吉凶,造化功業。

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王昭素曰:與地之間,諸本多有天字,俯仰遠近,所取不一,然不過以驗陰陽消息兩端而已。神明之德,如健順動止之性;萬物之情,如雷風山澤之象。

《通》曰:神明之德,不外乎健順動止八者之德;萬物之情,不止乎天地雷風八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盖取諸離。

兩目相承而物麗焉,

《通》曰:民以食為先。自古未有耕種,則鮮食乃其先也。伏羲氏非取諸離然後為網罟,特網罟兩目相承而物麗,自有似於離之象焉耳。盖之言,疑辭也。下倣此。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諸益。

二體皆木,上入下動,天下之益,莫大於此。

《通》曰:自古未有牛耕。神農教民耒耜,其動也在下之耜,而所以入之者在上之耒,於益之卦德,上入下動,盖有合焉。況為天下之益,於卦名又有合也。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諸噬嗑。

日中為市,上明而下動,又借噬為市,嗑為合也。

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諸乾坤,

乾坤變化而无為。

《通》曰:食貨既足,不可无禮。於是垂衣裳以明尊卑貴賤之分,而於乾坤之尊卑有合。然垂衣裳而天下治,即乾坤之變化而无為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盖取諸渙。

木在水上也,致遠以利天下,疑衍。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盖取諸隨。

下動上說: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盖取諸豫。

豫備之意。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盖取諸小過,

下止上動。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諸睽。

睽乖,然後威以服之。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盖取諸大壯。

壯固之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盖取諸大過。

送死大事而過於厚。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盖取諸夬。

明決之意。

右第二章

此章言聖人制器尚象之事,

《通》曰:舟楫取渙,以卦象取也;服乘取隨,臼杵取過,以卦德取也;豫備睽乖,壯固夬決,大過過於厚,皆以卦義取也。諸家往往皆以互體推之,未免穿鑿。殊不知夫子之意,亦不過謂聖人之制此器也,此卦之中自有此理而已。盖之一字,疑取諸此,而非必取之此也。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上傳為君子之用易者言之,下傳又為聖人之通變者言之,何也?天者,理而已。聖人之制器,不能先天而強為,不能後天而不為,非一時之所可為也,非一人之所能為也,皆天理之自然者也,所以亦曰自天祐之。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卦之形,理之似也。

彖者,材也。

彖言一卦之材。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效,放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悔吝本微,因此而著,

《通》曰:至著者象,至微者理。易之象,理之似也。彖者材也,材者象之質。爻效天下之動,動者象之變。悔吝在心未著,吉凶在事已著。吉者悔之著,凶者吝之著也。

右第三章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震、坎、艮為陽卦,皆一陽二陰;巽、離、兌為陰卦,皆一陰二陽。

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

凡陽卦皆五畫,凡隂卦皆四畫。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君謂陽,民謂陰。

《通》曰:論其故,則陽卦五畫,陰卦四畫,陽與陰一定之分固如此;論其德行,則陽為君,陰為民,陽為君子,陰為小人,易之扶陽抑陰又如此。

右第四章。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此引咸九四爻辭而釋之,言理本无二,而殊塗百慮,莫非自然,何以思慮為㦲?必思而從,則所從者亦狹矣。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言往來屈信,皆感應自然之常理,加憧憧焉,則入於私矣,所以必思而後有從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因言屈信往來之理,而又推以言學,亦有自然之機也。精研其義,至於入神,屈之至也,然乃所以為出而致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適不安,信之極也,然乃所以為入而崇德之資。内外交相養,互相發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下學之事,盡力於精義利用,而交養互發之機,自不能已。自是以上,則亦无所用其力矣。至於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致耳。然不知者往而屈也,自致者來而信也,是亦感應自然之理而已。張子曰: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此上四節,皆以釋咸九四爻義。

《通》曰:天下何思何慮一語,所以破思慮之感,息憧憧之思也。天地間凡一往一來,皆感應自然之常理,非唯日月寒暑如此。以吾之學言之,精義以致用,利用以崇德,亦有自然屈信之理。至於窮神知化,而德之盛皆自然而已矣,皆非思慮所及,故曰天下何思何慮。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釋困六三爻義。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括,結礙也。此釋解上六爻義。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此釋噬嗑初九爻義。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此釋噬嗑上九爻義。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此釋否九五爻義。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此釋鼎九四爻義。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此釋豫六二爻義。漢書吉之之間有凶字。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柢,悔,元吉。

殆,危也。庶幾,近意,言近道也。此釋復初九爻義。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絪緼,交密之狀。醇,謂厚而凝也,言氣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此釋損六三爻義。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此釋益上九爻義。

右第五章

《通》曰:上繫七爻,下繫十一爻,皆象傳之文言也,學易者可觸類而通其餘矣。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諸卦剛柔之體,皆以乾坤合德而成,故曰:乾坤,易之門。撰,猶事也。

《通》曰:其初也,隂陽分而為兩儀,陰陽之合則為四象八卦,而剛柔於是乎有體。著而天地之撰,微而神明之德,皆自乾開其始,而坤成其終,故曰:乾坤,易之門。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萬物雖多,无不出於陰陽之變,故卦爻之義雖雜出而不差繆,然非上古淳質之時思慮所及也。故以為衰世之意,盖指文王與紂之時也。

《通》曰:伏羲三畫卦名,自乾一至坤八,有自然之序,因而重之亦然。至文王稱卦之名則雜,而非復伏羲之序矣。然其稱名雖雜,而於伏羲之易未嘗差違。稽類考正,世之衰也,盖有不得不然者矣。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而微顯,恐當作微顯而。開而之而,亦疑有誤。

《通》曰:辨物,正言斷辭。後天之易也,視先天則為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貮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肆,陳也。貳,疑也。

《通》曰:稱名雖小,而取類於陰陽也甚大,不可以淺近卑吾易也。其旨雖遠,而其文經緯可見,不可以高遠荒吾易也。其言雖委曲,而又皆中於理,易豈高遠之書㦲?其事雖横陳,而實本於至隱,易豈淺近之書㦲?上古之時,唯有易畫,以明失得之報,而民无疑。至于衰世,不得不因民之疑,而明之以辭矣。

右第六章

此章多闕文疑字,不可盡通,後皆放此。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於羑里而繫彖辭,易道復興。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禮也。上天下澤,定分不易,必謹乎此,然後其德有以為基而立也。謙者,自卑而尊人,又為禮者之所當執持而不可失者也。九卦皆反身修德以處憂患之事也,而有序焉。基所以立,柄所以持。復者,心不外而善端存。恒者,守不變而常且久。懲忿窒慾以修身,遷善改過以長善,困以自驗其力,井以不變其所,然後能巽順於理以制事變也。

《通》曰:夫子偶於上經取三卦,下經取六卦,言文王以憂患之心作易,而文王處憂患之道自无非易也。履之象,上天下澤,定分不易。履之爻以一隂安處於三陽之下,此履之所以為禮也。謙之象也,中有山,不見其高。謙之爻以一陽而退處於三陰之下,此謙之所以制禮也。復則一陽生於五陰之下,天地之心可見。《本義》所謂心不外而善端存者,指仁而言也。如墉之基,所以立也。如器之柄,所以執也,文王之禮也。如木之本,所以生也,文王之仁也。恒,德之固。文王之心无時而非禮,无時而非仁也。損以懲忿窒慾,益以遷善改過,困以知命而取舍有辨,井以定性而動靜不改。其終也,巽順於理以制事變,文王盖无適而非義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此如書之九德。禮非強世,然事皆至極。謙以自卑而尊且光。復陽微而不亂於羣陰。恒處雜而常德不厭。損欲先難,習熟則易。益但充長而不造作。困身困而道亨。井不動而及物。巽稱物之宜而潛隱不露。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寡怨,謂少所怨尤。辨義,謂安而能慮。

《通》曰:謙以制禮,而履以和行,則禮之至者也。井以辨義,而巽以行權,則義之精者也。

右第七章

此章三陳九卦,以明處憂患之道。

《通》曰:此章三陳九卦,雖夫子偶即九卦言之,然上經自乾至履九卦,下經自恒至損、益亦九卦。上經履至謙五卦,下經益至困、井亦五卦。上經謙至復又九卦,下經井至巽又九卦。上經自復而後八卦,而為下經之恒。下經自巽而未濟亦八卦,復為上經之乾。上下經對待,又似非偶然者,或於此可見文王之心焉。對待凡十卦,置乾不言。乾為君也,文王常存事君之小心,而不知其有君民之大德者也。九卦上下體无離,文王晦其明者也。然有互體離在焉,實未嘗不明也。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遠,猶忘也。周流六虛,謂陰陽流行於卦之六位。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

此句未詳,疑有脫誤。

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雖无師保,而常若父母臨之,戒懼之至。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方,道也。始由辭以度其理,則見其有典常矣。然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

右第八章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質謂卦體。卦必舉其始終而後成體,爻則唯其時物而已。

《通》曰:卦有定體,故曰質;爻无定用,故曰時。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此言初上二爻

《通》曰:,此承上文原始要終而言也。原其始,則初爻為本質未明,故難知;要其終,則上爻為末質已著,故易知。故初爻之辭必擬之,而上爻之辭則成之矣。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此謂卦中四爻,

《通》曰:此承上文六爻相雜而言也。六爻本自相雜,二三四五於六爻之中,又雜物撰德者。如屯下震物為雷,德為動;上坎物為雲,德為險。下互坤,則雜物為地,撰德為順矣;上互艮,則又雜物為山,撰德為止矣。亦可以辨是與非,而易愈備矣。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彖統論一卦六爻之體。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此以下論中爻。同功,謂皆陰位。異位,謂遠近不同。四近君,故多懼。柔不利遠,而二多譽者,以其柔中也。

《通》曰:上文雜物撰德,是謂中爻之互體。此則論中爻之本體。二與四為陰,陰以降為用,故不成乎四。退而成乎二,柔雖不利遠者,二隂成而得中,故多譽。四近君,若陰柔未成而不中,故多懼。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三五同陽位,而貴賤不同。然以柔居之則危,唯剛則能勝之。

《通》曰:三與五為陽,陽以升為用,故不成乎三,獨進而成乎五。五為貴,又陽剛成而得中,故多功。三為賤,又陽剛未成而不中,故多凶。其柔危,其剛勝,專為三言也。於四不曰其剛危者,九居四,猶為剛而能柔者。危者,六居三,則才柔而志剛,所以危也。

右第九章。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三畫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為天,中二爻為人,下二爻為地。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道有變動,謂卦之一體;等,謂遠近貴賤之差;相雜,謂剛柔之位相間;不當,謂爻不當位。

《通》曰:前章始以質言,此章末以文言。卦必舉始終而成體,故曰質;爻必雜剛柔以為用,故曰文。

右第十章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易之道也。

《通》曰:文王以憂懼之心作易,故其辭危。危懼故平安,慢易故傾覆。易之道雖廣大悉備,不過使人懼以終始而已。懼以始者易,懼以終而猶始者難。乾第一卦而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此懼以終始,其要无咎之說也。

右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至健則所行无難,故易;至順則所行不煩,故簡。然其於事皆有以知其難,而不敢易以處之也。是以其有憂患,則健者如自高臨下而知其險,順者如自下趨上而知其阻。盖雖易而能知險,則不陷於險矣;既簡而又知阻,則不困於阻矣。所以能危能懼,而无易者之傾也。

《通》曰:前言乾坤之易簡,此言乾坤之所以為易簡。盖乾之德行所以恒易者,何也?乾,天下之至健也。坤之德行所以恒簡者,何也?坤,天下之至順也。乾健而易,宜无險矣;坤順而簡,宜无阻矣。此復曰險阻者,為上文有憂患而言也。下危曰險,乾在上也;上難曰阻,坤在下也。以乾坤健順而又曰險阻,易之辭危也。健而知險,則其健也不䧟順而知阻,則其順也不阻。此危者之使平也。不能知險阻而或䧟焉,此易者之使傾也。聖人憂患之意至矣㦲。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侯之二字衍。說諸心者,心與理會,乾之事也;研諸慮者,理因慮審,坤之事也。說諸心,故有以定吉凶;研諸慮,故有以成亹亹。

《通》曰:理悟而心說,乾之事也,故有以定吉凶;事來而慮研,坤之事也,故有以成亹亹。此言易之辭危,而能使人如此也。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變化云為,故象事可以知器;吉事有祥,故占事可以知來。

《通》曰:在天道為變化,在人事為云為。人事與天道相符,則吉事有祥矣。此言易之理如此也。如變化云為,則象之而知其已形之器;於吉事有祥,則占之而知其未形之事。此言人於易之理,可以知其如此也。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天地設位,而聖人作易以成其功,於是人謀鬼謀,雖百姓之愚,皆得以與其能。

《通》曰:天地有此理,不能以告人。聖人作為卜筮之書,明則謀諸人,幽則謀諸鬼,百姓亦得以與其能。此聖人所以成天地之能也。聖人成天地所不能成之能,百姓得以與聖人所已成之能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象謂卦畫,爻、彖謂卦爻辭。

《通》曰:以象告者,先天之易也;以情言者,後天之易也。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上古觀之於象可見,後世非爻、彖以情言不可也。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不相得,謂相惡也。凶害悔吝,皆由此生。

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卦爻之辭,亦猶是也。

《通》曰:末及六辭,則謂非特彖爻之辭可以見其情,人之辭亦可以占其情,使人又由易以知言也。

右第十二章。

周易本義通釋卷六

相关推荐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第二十五卦 无妄卦

今天共同学习《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序卦传》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意思是《象辞》说:无妄卦的卦象是震(雷)下乾(天)上,好比在天的下面有雷在运行之表象,雷在天下运行,万物都不可以虚妄。初九,无妄,往吉。

转载随笔 115 2023-12-18

易经64卦灵签

什么是易经灵签易经六十四卦简称为“金卦卜”或“金钱卦”,相传为周文王所创,据说根据易经六十四卦来推算会十分的准确。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百八十四种状态。如何求取易经灵签什么是易经六十四卦?因为有六十四卦,所以

转载随笔 126 2023-12-18

未济卦-周易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未济卦是既济的综卦,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二十:五卦的主卦是二卦坎卦,卦象是水,阳数是二十;客卦是五卦离卦,卦象是火,阳数是五十。象曰:火在水上,未济。《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济卦的

转载随笔 125 2023-12-18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全解|易经六十四卦

易经六十四卦。有关易经六十四卦之卦序,粗看起来应是早已有权威性定论的课题。通行本的卦序来自《序卦传》,乾、坤、屯、蒙、需、讼…是春秋时期仁义道德礼教兴起时的产物,偏重于哲理。作为占筮的依据,此序列对理解卦象卦义,或会更合原意一些。现用通行本

转载随笔 102 2023-12-18

周易第二十五卦天雷无妄(无妄卦)详解,看完自己就会占卦了《64卦详解》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无妄卦原文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无妄卦:嘉美通泰,卜问得吉兆。《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震为雷,天宇之下,春雷滚动,万物萌发,孳生繁衍,这是无妄的卦象。卦解:无妄卦

转载随笔 85 2023-12-1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