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卦-艮卦䷳艮卦为山-[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第52卦-艮卦䷳艮卦为山-[清]沈起元撰《周易孔义集说》

艮为山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少阴|错卦:兑为泽|综卦:震为雷|交互卦:雷水解

【周易下经】第52卦-艮卦䷳艮卦为山(艮下艮上)-(清)沈起元撰《周易孔義集說•卷十四》

䷳【艮下艮上】

中爻坎震。

《程傳》艮,止也。不曰止者,艮山有安重堅實之意,非止義可盡也。陽動而上進之物,既至于上則止矣。隂者静也,上止而下静,故為止。

《本義》取坤地而隆其上之象,亦止于極而不進之義。

○趙汴水曰:探其源,乾之索至艮而止,陽之升亦至艮而止。玩其象,一陽止于二隂之上,陽自止也。二隂欲升,閡于陽而止,能止隂也。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象傳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王輔嗣曰:凡物對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艮止而不相交,與之卦也。各止而不相與,何得无咎?唯不相見乃可也。背无見之物,无見則不得其身矣。相背者,雖近而不相與,故行其庭,不見其人也。易背為止,以明背即止也。

孔仲達曰: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若止于面,則對面不相通,必有凶咎。止而无見,則所止在後,所止无見,何及其身?既不獲其身,則相背雖近而不相見,故得无咎。凡應者,一隂一陽,二體不敵。今上下位爻皆峙敵,不相交與,故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然八純卦皆六爻不應,獨于此言之者,此卦既止而不交,爻又峙而不應,與止義相協,故兼取以明相與,則有咎也。

○李氏鼎祚曰:艮為門闕,今重艮兩門之間,庭中之象。

○周子:艮其背,背非見也。静則止,止非為也。

蘇子瞻曰:艮其止,止其所也,此所以不獲其身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此所以行其庭,不見其人也。

○《程傳》:止之道唯其時,仲尼仕止久速是也。艮體篤實,有光明之義。

○朱子:定則明,凡人胸次煩擾,則愈見昏昧。中有定止,則自然光明。莊子所謂泰宇定而天光發是也。

○楊龜山曰:艮者,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止于此,復出乎震,不終止也。故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徐進齋曰:光明,陽德也。艮以一陽進居二隂之上,光明著見,非隂暗所能揜蔽,其道自然光明。

○鄭東谷曰:艮之彖辭,惟曰无咎而已。无咎,非善之至也,故夫子于彖傳備言之。聖人之止事物,作于吾前,而不為事物之所亂,時止時行,行不累吾之止,動静不失其時,動不害吾之静,此道之所以光明也。今艮,重艮也,有六位焉,上下皆敵應而不相與,猶人之相背也,故曰艮其背。艮其背,則在我者不獲其身,在人者不見其人,此所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也。聖人見可欲而不亂,必不見而不亂,有所見則復亂矣,故艮其背,非聖人之所謂艮,僅能免于咎而已。彖傳言艮,止也,此三畫為艮,聖人之事也。又言艮其止,止其所也,此重卦為艮,而成六位之不相與也。夫止而至于止其所,其執一者之謂乎?說者不詳其義,于艮其背、止其所,皆大其辭以為聖人之事,烏有聖人之止而唯曰无咎者乎?

○項平甫曰:卦辭為艮其背,彖為艮其止。晁說之氏曰:彖亦當為艮其背,自王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說。今古文背字為北,有訛為止字之理。

○趙汴水曰:時行時止,動静以時,其道光明,文王言外之意也。

○蘭惠卿曰:艮其背,不獲其身,我不應人也。行其庭,不見其人,人不應我也。人我不交,悔吝從何而生?

○馮厚齋曰:合全卦言,上一陽,肩也;中二隂,脊骨也;下一陽,腰也;下二隂,足也。背之象分二卦而言,上一人背而立也,下一人亦背而立也。一陽為肩,二陰手足也,三、四内外之交庭也。

○姚小彭曰:言輔不言口,言身不言面,言夤不言心,言限不言腹,言腓不言股,言趾不言足,皆不獲其身也。

○胡雲峯曰:人身唯背不動,艮止象。不獲其身,内艮象;不見其人,外艮象。

○何玄子曰:艮其背,主静之功,學者之事也。時止則止四語,聖人發明艮止之義,程子所謂静亦定,動亦定也。是道也,唯敦艮之上九足以當之。若彖辭所稱艮其背者,則以止為止也。人之精神盡在于面,不在于背,故聖人教之以艮其背,此求止法也。使面之所向一如其背,則應用交錯,擾攘萬端,未始不寂然矣。然而其初未能也,必自艮背而入,故曰艮其止。夫道无方所,以背為止,明乎有方所矣。彼其心一于背,即視身與背若不相涉,視人與己滋不相涉,則上下敵應之象也。内不與外,未嘗引外物而入;外不與内,莫能誘吾心而出。雖未能忘乎有所,然操存之熟,則可以馴至于無所,故曰无咎也。先儒看彖辭太好,又以不獲其身為无我,不見其人為无物,細繹彖、象中,俱无此意。

:彖不直曰艮,而曰艮其背,正以明六畫卦之艮也。三畫卦則无背象,彖辭皆從背起義。彖傳至艮其止,始釋卦辭,是以二字祇承艮其止四句來,不兼承時止則止四語。時止則止四語,專論三畫卦艮止之義。蘇氏、鄭氏、何氏深契易旨。敵應不相與,原非美事,惟艮止之義,乃得无咎。王童溪所謂施于他卦,則不能无咎也。觀敵應不相與之原非美事,即可見止其所之,未為盡善,與彖傳上截所言時止時行者,相懸殊甚。六畫卦之本象,與三畫卦艮止之義,自不可混。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象傳:艮其趾,未失正也。

《本義》:隂柔居艮初,艮趾象,占者如之則无咎。又以其隂柔,故又戒其利永貞。

○郭白雲曰:止于未動之先則易,止于既動之後則難。止于先,故得无咎。利永貞者,利在久于其道而固守之也。

○朱漢上曰:初六不正,宜有咎。事止于初,其止早矣,未失正也。

○趙汴水曰:人之能行,必有其才,有其時,有其位,乃可。初六隂柔則无才,卦為止則无時,在下則无位,是未可行而宜止者也。艮其趾,故无咎。人之于止,能安者難,故利永貞。

○王秋山曰:當止而行者,非正也。當止則止,則不失其正。

○易外止,莫止于山之足。初山之足,不可移者也,故曰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傳: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程傳》:六二居中得正,得止之道者,三主乎止者也。剛而失中,不得止之宜,剛止于上,非能降而下求,二雖中正之德,不能從也。二之行止,係乎所主,非得自由,腓之象。股動則腓隨,雖咎不在已,其心不快,在上者未能下從也,退聽下從也。

《本義》:三為限,則腓所隨也。過剛不中,以止乎上,二體柔弱,不能往而拯之,是以不快。

○張紫巖曰:互坎,坎心病為不快。

○朱漢上曰:二動成巽,巽為股,其隨者,隨九三也。三震,二動成兑,澤雷之象,三坎為耳聽也。

○吳懿鼎曰:拯以拯人之陷溺為言,三互坎陷,乃待乎拯。二隂柔,能為陷而不能為拯,三動于震,二即隨之,腓之行止,不得自由。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列,孟喜作裂】。

象傳:艮其限,危薰心也。

王輔嗣曰:限,身之中也。三當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夤,當中脊之肉。

○虞仲翔曰:限,腰帶處。坎為腰,故艮其限。夤,脇肉。艮為背,坎為脊,震起艮止,故裂其夤。

○張子一身而動,止中列,危至薰心。

○楊誠齋曰:限,閾也。九三奇而橫,有門限象。艮為門闕。

○朱漢上曰:下體欲静,上體欲動,而争之則上下不相屬。

○沈守約曰:艮變為坤,艮為背,坤為腹,在腹背之間,體之限,身之夤也。

○張紫巖曰:艮一陽居上,陽止其所,得止静之道,因而重之。三位在四隂中,有互坎互震,體于止静,失矣。

○鄭亨仲曰:心處中,背處隂,夤在背,與心密相向。列其夤,則憂危之厲,薰灼及心。

○趙汴水曰:以一陽介于四隂之中,故曰限。限,隔也。在身為膺鬲,亦限也。

○胡雙湖曰:夤為膂。膂,脊骨。以卦體橫看,九三似脊骨,四隂似夾脊肉。

○俞石澗曰:三居上下二體之間,其象如門之限閾,在人身則腰也。九三過剛不中,妄動于艮止之時,故其象如此。重震重艮,皆以兩剛爻取義。震初動而四則止,艮上止而三則動。震之四互艮,止于震動之時,故有震遂泥之失。艮之三互震,而動于艮止之時,故有列其夤之患。盖與卦義相反故也。

○唐凝菴曰:以坎心當艮之堅木,震動生火,有薰心象。

○何玄子曰:震性好動,而欲限之使不動。然好動之性,終在妄想坐馳,紆軫内熱,薰灼其心。三至上肖離火,有薰象。互坎為心病。

,此爻之象,病不在止而在動。以剛居剛,非能静止者。况處坎震之位,坎陷則急欲出險,震動則勢不可止。而下牽于艮體,欲止不可,欲動不能。當分界之際,窮于進退,上下无交,而過剛之資,又不得自安,故其象如此。艮其限者,謂身在限所,爻之本象。列夤薰心,乃以坎險震動之故。諸儒多作上下兩截看,且以三不當止而強止為過。夫上下兩截,乃成卦之本象。卦以止為義,三乃艮主,能止非過,何至有列夤薰心之象?虞氏震起艮止一語,可為妙會,宗其說者得之。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傳:艮其身,止諸躬也。

孔仲達曰:艮卦總兩體為一身,兩體不分乃全,全乃謂之身。九三止于下體,不與上交,所以體分夤列。六四已入上體,則不分而身全。

○胡安定曰:人之體,統而言之則謂之身,分而言之則腰足而上謂之身。六四出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身象也。夫人患不能自止其身,今能止之,得其道,使四肢不妄動,故无咎。

○石守道曰:四過中而近上,心之所也。心者,身之主,故四即曰艮其身。心始思慮,知其宜静,便能止之。

○呂藍田曰:六四以隂居隂,止乎至静,在上體之下,任一身之事。

○徐進齋曰:四當心位,不言心者,心不可見。身者,心之區宇也。身止則知心得其所止矣。

○項平甫曰:四在輔之下,腰膂之上,正當艮其背之地,在諸爻之中,獨得其所止,故合于卦辭之无咎象。恐人誤以身為正面,故以躬解之。傴背為躬,躬者,見背而不見面也。

○趙汴水曰:不獲其身,心自與身對。不見其人,己乃與人對。今言艮其身,殆行其庭,不見其人者,是以无咎。

○俞石澗曰:陽好動,隂好静。六四純乎隂静,雖互震體而不妄動。

○吳敬齋曰:視聽言動,身之用也。非禮勿視聽言動,艮其身也。

○易外躳者,舉腰膂而言。躳从身从呂,呂,脊骨,止于身之後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傳:艮其輔,以中正也。

杜元凱曰:震為車。輔,頰車。互震而艮,止其上也。

○虞仲翔曰:三至上,頤體艮,止之,艮其輔也。

蘇子瞻曰:口欲止,言欲寡。

○《程傳》:序中節有次序也。

《本義》:悔謂以隂居陽。正字羨文,協韻可見。

○趙復齋曰:能默故能言,非默而不言也。由言以推行,所謂艮者,亦如是而已。

○郭白雲曰:五君位,主天下之止者也。天下命令之所由出,可不慎乎?

李西溪曰:頰之兩旁背後可得而見,咸言其面,故并見頰舌。艮言其背,故止見其輔。口言則輔動,輔止則言寡,故有序。

○沈守約曰:艮而為巽,巽出命言象。

○李隆山曰:人所見于外者,言行在下,有腓趾以象其行,在上有輔頰以象其言,所以明艮之義則一。

○姚小彭曰:以中正當作以正中,于韻為協。

○王秋山曰:互體震,震為聲音,故以出言取義。

○龔泉峯曰:非不言也,言而有序,所以為艮。

○唐凝菴曰:咸之輔在上,艮之輔在五,皆隂也。輔有兩,故以隂取象。

上九:敦艮,吉。

象傳: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程傳》:人之止難于久終,故節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終,事或廢于久。上能厚于終止,道之至善。

《本義》:以陽剛居止之極,敦厚于止。語錄:艮居外卦者八,而皆吉。

○趙復齋曰:其安仁者乎!

邱行可曰:艮者,震之反。震之用在下,故震陽最下者獨吉。震四之陽為互艮,失所以為震矣,故遂泥。艮之用在上,故艮陽最上者獨吉。艮三之陽為互震,失所以為艮矣,故列夤。

○王秋山曰:艮,止也。自初至五,皆未得其止。至上則以剛居柔,是能止也。處卦之外,是知止也。居艮之終,止其止也。重艮之上,厚之至也。是以重厚之德,得其所止而安者也。

○吳草廬曰:上變成坤,故象與臨上復五同。此一卦之主,故不言艮。其盖諸爻之艮,皆上之敦也。

○胡雙湖曰:咸、艮皆以人身取象,但差一位。咸九四為心,而艮九三為心。咸上六為輔,而艮六五為輔。大要欲以九當心,以六當輔,故不能不差一位爾。

○胡雲峯曰:敦臨、敦復,皆取坤土。艮山乃坤土,而隆其上者,其厚也彌固。

○易外艮者,物之終始。内艮所以成始,外艮所以成終。上九重艮之極,終始皆成,故曰敦、曰厚。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详解,泽地萃卦九四爻辞详解:大吉,无咎。

一、泽地萃卦九四爻辞及爻辞释义1、泽地萃卦九四爻辞3、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释义二、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解卦吉凶三、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卦解析九四爻动变得周易第8卦:水地比。四、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详解1、泽地萃卦爻辞九四释意:4、泽地萃卦爻辞九四爻

转载随笔 85 2023-12-19

周易六十卦在线摇卦

对应着下面的六十四个卦自己找“吉凶祸福”就可以了。所谓易经八卦“算命”,主要是通过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用以测算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要发生的事,如:天时,求官,风水,婚姻,捕盗,遗失,出行,交易,寻人,见贵,田种,求财,

转载随笔 101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