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宋)董楷撰《周易传义附录•卷二上》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宋)董楷撰《周易传义附录•卷二上》

坤为地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乾为天|综卦:坤为地|交互卦:坤为地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宋)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卷二上》

周易傳義附録卷二,宋董楷撰

上經

【原文】坤卦䷁卦辞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傳:坤,乾之對也。四德同而貞體則異。乾以剛固為貞,坤則【一作以】柔順,而【一作為】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曰牝馬之貞。

《程氏•附録》:利字不連牝馬為義,如云利牝馬之貞,則坤便只有三德。

【原文】君子有攸往

傳: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合坤德也。

【原文】先迷,後得主利。

傳:陰從陽者也,待唱而和,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後,乃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於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於事者,臣之職也。《程氏•附録》:先迷後得是一句,主利是一句,蓋坤道惟是主利。

【原文】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喪,息浪反。下同】。

傳:西南陰方,東北陽方,陰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於常則貞,是以吉也。

《本義》:者,偶也,陰之數也。坤者,順也,陰之性也。注中者,三畫卦之名也。經中者,六畫卦之名也。隂之成形,莫大於地。此卦三畫皆偶,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隂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牝馬順而健行者,陽先陰後,陽主義,隂主利。西南隂方,東北陽方。安,順之為也。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以順健為正。如有所往,則先迷後得,而主於利。往西南則得朋,往東北則喪朋,大抵能安於正則吉也。

《朱氏•附録》:乾主義,坤便主利,占得這卦便主利。這事不是坤道主利萬物,乃是此卦占得時主有利。

乾卦元亨利貞便都好,到坤只一半好。全好,故利永貞;一半好,故云利牝馬之貞,即是亦有不利者。又曰:利牝馬之正,言利於柔順之正,而不利於剛健之正。利是箇虚字。西南得朋固是好了,東北喪朋亦自不妨為有慶。坤比乾都是折一半用。㡳

問:牝馬取其柔順健行之象,坤順而言健,何也?曰:守得這柔順亦堅確,故有健象。柔順而不堅確,則不足以配乾矣。

利牝馬之貞,不可將利字自作一句。後云主利,卻當如此絶句。伊川只為泥每四德,所以如此說不通。

問:坤彖辭君子有攸往,何也?曰:此是虚句,意在下句。伊川只見彖傳辭押韻有柔順利貞,君子攸行之語,遂解云: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恐非也。蓋言君子有所往,先迷後得,主利也。

問:東北喪朋,西南得朋,何也?曰:隂不比陽,隂只理會得一半,不似陽兼得隂,故无所不利。隂半用,故得於西南,喪於東北。先迷後得亦然。自王輔嗣以下皆不知此,錯解了。

先迷後得,東北西南,大槩是隂為陽一半。就前後言,没了前一截;就四方言,没了東北一截。陽卻是全體安貞之吉。他這分段只到這裏,若更妄作以求全時,便凶了。在人亦當如此。伊川說東北喪朋處,但不知這處添得許多否?

先生荅袁機仲書曰:來諭謂冬春為陽,夏秋為隂。以文王八卦論之,則自西北之乾以至東方之震,皆父與三男之位也;自東南之巽以至西方之兌,皆母與三女之位也。故坤、蹇、解卦之彖辭,皆以東北為陽方,西南為隂方。然則謂冬春為陽,夏秋為隂,亦是一說。但說卦又以乾為西北,則隂有不盡乎西;以巽為東南,則陽有不盡乎東,又與三卦彖辭小不同。

此以來書之說推之,而說卦之文適與彖辭相為表裏,亦可以見此圖之出於文王也隂體柔躁,只為他柔所以躁,剛便不躁。躁是每欲動而不得動之意,剛則便動矣。柔躁不能自守,所以說安貞吉。

【原文】坤卦䷁彖传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傳:資生之道,可謂大矣。乾既稱大,故坤稱至。至義差緩,不若大之盛也。聖人於尊卑之辨,謹嚴如此。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順承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德,持載萬物,合於乾之无疆也。《程氏•附録》:天地之中,理必相直,則四邊當有空缺處。空缺處如何?地之下豈无天?今所謂地者,特於【一作為天中一物爾,如雲氣之聚,以其久而不散也,故為對。凡地動者,只是氣動。凡所指地者【一作】。缺處只是土,土亦一物爾,不可言地。更須要知坤元承天,是地之道也。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傳:以含、弘、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猶乾之剛健、中正、純粹也。含,包容也。弘,寛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四者,故能成承【一作順】,天之功品物【一作類】。咸得亨,遂取牝馬為象者,以其柔順而健,行地之類也。行地无疆,謂健也。乾健坤順,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柔順而利貞,乃坤德也,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德也。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傳:乾之用,陽之為也。坤之用,陰之為也。形而上曰天地之道,形而下曰陰陽之功。先迷後得以下,言陰道也。先唱則迷失陰道,後和則順而得其常理。西南陰方,從其類得朋也。東北陽方,離其類喪朋也。離其類而從陽,則能成生物之功,終有吉慶也。與類行者,本也。從於陽者,用也。陰體柔躁,故從於陽,則能安貞而吉,應地道之无疆也。隂而不安貞,豈能應地之道?彖有三无疆,蓋不同也。德合无疆,天之不巳也。應地无疆,地之无窮也。行地无疆,馬之健行也。

《程氏•附録》:陰必從陽,然後乃有終慶也。

《本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此以地道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至,極也,比大義差緩。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之道也。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言亨也。德合无疆,謂配乾也。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言利貞也。馬,乾之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陰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行地无疆,則順而健矣。柔順利貞,坤之德也。君子攸行,人之所行,如坤之德也。所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也。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陽大陰小,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於乾之半也。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矣。安貞之吉,應地无疆,安而且貞,地之德也。

《朱氏•附録》:資乾以始,便資坤以生。不爭得霎時閒,乾底亨時,坤底亦亨。生是生物,即乾之所始者。

利牝馬之貞,本无四德厎意,彖中方有之。彖中說四德,自不分曉。前數句說元亨處,卻說得分明。後面幾句无理會。牝馬地類,行地无疆,便是。每柔順利貞,君子攸行,本連下面。緣他趂押韻後,故說在此。這般㡳難十分理會。

問: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如何?曰:柔順利貞,坤之德也。君子而能柔順堅正,則其所行雖先迷而後得。雖東北喪朋,反之西南,則得朋而有慶。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既言終有慶,則有慶不在今矣。為他是箇柔順。㡳物東北陽方,非他所安之地。如慢水中魚,去急水中不得,自是喪朋。喪朋於東北,則必反於西南,是終有慶也。正如先迷後得。為他柔順,故先迷;柔順而不失乎健,故後得。所以卦下言利牝馬之貞。喪朋先迷,便是牝;有慶後得,便是馬。將牝馬字分開,卻形容得意思。又曰:牝馬柔順,故先迷而喪朋;然馬健行,卻後得而有慶。牝馬不可分為二,今姑分以見其義。

未有乾行而坤止,此說是。且如乾施物,坤不應,則不能生物。既會生物,便是動。若不是他健後,如何配乾?只是健得來順。

【原文】坤卦䷁象传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傳:坤道之大猶乾也,非聖人孰能體之?地厚而其勢順傾,故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君子觀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載庶物。

《本義》: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无窮,至順極厚,而无所不載也。

《朱氏•附録》:地之勢,常有順㡳道理。且如這箇平地,前面便有坡陁處突然起,㡳也自順。

問:地勢,猶言高下相因之勢,以其順且厚否?曰:高下相因只是順,若厚,又是一箇道理。然惟其厚,所以上下只管相因去,只見得地順若是薄。㡳物高下只管相因,則傾陷了,不能如此之无窮矣。惟其高下相因无窮,所以為至順也。君子體之,惟至厚為能載物。天行甚健,故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地勢至順,故君子體之以厚德載物。

問:坤言地勢,猶乾言天行;天行健,猶言地勢順。然大象乾不言乾而言健,坤不言順而言坤,說者雖多,究竟如何?曰:此不必論,只是當時下字時偶不同,必欲求說則鑿,卻反晦了當理會。㡳

【原文】坤卦䷁初六

初六:履霜,堅冰至。

傳:隂爻稱六,隂之盛也。八則陽生矣,非純盛也。隂始生於下,至微也。聖人於隂之始生,以其將長,則為之戒。隂之始凝而為霜,履霜則當知隂漸盛而至堅冰矣。猶小人始雖甚微,不可使長,長則至於盛也。

《本義》六,陰爻之名。陰數六老而八少,故謂隂爻為六也。霜,隂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隂始生於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夫陰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无,而消長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陰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故聖人作易,於其不能相无者,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謹微之意,巳可見於象中矣。

《朱氏•附録》:隂陽有以動靜言者,有以善惡言者。如乾元資始,坤元資生,則獨陽不生,獨隂不成。造化周流,須是並用。如履霜堅冰至,則一隂之生,便如一賊。這道理在人如何看?直看是一般道理,横看是一般道理,所以謂之易。

問履霜堅冰至。曰:陰陽者,造化之本,所不能无,但有淑慝之分。蓋陽淑而隂慝,陽好而隂不好也。猶有晝必有夜,有暑必有寒,有春夏必有秋冬。人有少必有老,其消長有常,人亦不能損益也。但聖人參天地,贊化育,於此必有道。故觀履霜堅冰至之象,必有謹微之意,所以扶陽而抑隂也。

盈天地之閒,所以為造化者,陰陽二氣之始終盛衰而已。陽生於北,長於東,而盛於南;陰始於南,中於西,而終於北。故陽常居左,而以生育長養為功,其類則為剛,為明,為公,為義,而凡君子之道屬焉;陰常居右,而以夷傷慘殺為事,其類則為柔,為暗,為私,為利,而凡小人之道屬焉。聖人作易,畫卦係辭,於其進退消長之際,所以示人者深矣。又曰:易中說到陽處,便扶助推移他;說到陰處,便抑遏壅絶他。

曰:聖人作易,常以陽為君子,而引翼扶持,惟恐其不盛;陰為小人,而排擯抑黜,唯恐其不衰。

問:履霜堅冰,何以不著占象?曰:此自分曉。占者目前未見有害,卻有未萌之禍,所宜戒謹。

【原文】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傳:陰始凝而為霜,漸盛則至於堅冰【一有也字】。小人雖微長,則漸至於盛,故戒於初。馴謂習,習而至於盛。習,因循也。

《本義》: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當從之。馴,順習也。

【原文】坤卦䷁六二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傳:二陰位在下,故為坤之主,統言坤道中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德用,盡地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習而无所不利。不習謂其自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在聖人則從容中道也。直方大,孟子所謂至大至剛以直也。在坤體,故以方易剛,猶貞加牝馬也。言氣則先大,大,氣之體也。於坤則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直方大足以盡地道,在人識之耳。乾坤純體,以位相應。二坤之主,故不取五應,不以君道處五也。乾則二五相應。《程氏•附録》:至大至剛以直,此三者不可缺一,缺一便不是浩然之氣,如坤所謂直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剛,言剛則害坤體。然孔子於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動也剛。方即剛也。又曰:浩然之氣難識,須要認得當行不慊於心之時,自然有此氣象。然亦未盡,須是見至大至剛以直之三德,方始見浩然之氣。若要見時,且看取地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方便是剛,大便是大,直便是直。於坤不言剛而言方者,言剛則害于地道,故下【一作不復云:至柔而動也剛。以其先言柔而後云剛无害。大只是對小而言,是大也;剛只是對柔而言,是剛也;直只是對曲而言,是直也。如此,自然不習无不利。坤之六二,只為巳是地道,又是二,又是六,地道之精純者。至如六五,便不同。欲得學者,且只看取地道。坤雖是學者之事,然亦有聖人之道。

乾九二是聖人之事,坤六二是學者之事聖賢之道,其?无二,但至【一作只】有深淺大小。

介甫解直方大云:因物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之形而不可易,方也。人見似好,只是不識理。如此,是物先有箇性,坤因而生之,是甚義理?全不識也。

《本義》:柔順正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順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純者,故其德内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習而无不利。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也。

《朱氏•附録》:坤卦中唯這一爻最純粹。蓋五雖尊位,卻是陽爻破了體了。四重隂而不中,三又不正,惟此爻得中正,所以就這說箇直、方、大。此是說坤卦之本體。然而本意卻是教人知道這爻有這箇德,不待習學而无不利。人占得這箇時,若能直,能方,能大,則亦不習无不利,卻不是要。 ?明坤道,伊川有這箇病,從頭到尾皆然。

占者有直、方、大之德,則不習而无不利;占者无此德,即雖習而不利也。如奢侈之人而得共儉則吉之占,明不共儉者是占為不吉也。他皆放此。如此看,自然意思活。

孟子浩然之氣,要處只在集義,是浩然之氣生處。大剛與直,伊川須要說是三箇,何也?或言欲配直、方、大三德。曰:坤直、方,自是要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大,自是敬義立而德不孤也。又一說:或三或五,豈有定例?

問:坤六二爻,傳曰:由直方而大。竊意六是坤之本體,安得由直方而後大邪?曰:直、方、大,是坤有此三德。若就人事上說,則是敬義立而德不孤,豈非由直方而後大邪?

【原文】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傳:承天而動,直以方耳。直方則大矣。直方之義,其大无窮,地道光顯,其功順成,豈習而後利哉!《朱氏•附録》:問坤之六二之動直方。曰:方是一定不變之意。坤受天之氣而生物,故其直止是一定。

【原文】坤卦䷁六三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傳: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於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惡之心,下得柔【一作恭】。順之道也。可貞,謂可貞固守之,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一作吝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其成功,唯奉事以守其終耳,守職以終其事【一有者字】。臣之道也。

《本義》:六隂三陽,内含章美,可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故或時出而從上之事,則始雖无成,而後必有終。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則如此占也。

《朱氏•附録》:六三之爻有陽,所以言含章。若无陽,何由有章?含章為是有陽半動半靜之爻。若六四則渾是柔了,所以括囊。

【原文】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傳: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又從而明之。言為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不有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盡忠者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知音智】。

傳:象只舉上句,解義則并及下文,他卦皆然。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淺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也?

【原文】坤卦䷁六四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傳: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閉隔之時,其自處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括結囊口而不露,則可得无咎。不然,則有害也。既晦藏,則无譽矣。

《程氏•附録》:問:括囊事還做得在位使否?先生曰:六四位是在上,然坤之六四卻是重隂,故云賢人隱,便做不得在位。

《本義》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譽者,過實之名。謹密如是,則无咎而亦无譽矣。六四重隂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遁也。

《朱氏•附録》:問:重隂不中,何以見其有括囊之象?曰:隂而又隂,其結塞不開,則為括囊矣。

坤六四爻,不止言大臣事,在位者便當去,未仕者便當隱。

【原文】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傳:能慎如此,則无害也。

【原文】坤卦䷁六五

六五:黃裳,元吉。

傳: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黄裳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則元吉,謂守其分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則元吉,不盡發其義也。黄裳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凶可知。後之人未達,則此義晦矣,不得不辯也。五,尊位也。在他卦六居五,或為柔順,或為文明,或為暗弱。在坤則為居尊位。隂者,臣道也,婦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猶可言也。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常之變【一作大】,不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盡言也。或疑在革,湯、武之事猶盡言之,獨於此不言,何也?曰:廢興,理之常也。以隂居尊位,非常之變也。

《本義》黄,中色。裳,下飾。六五以隂居尊,中順之德,充諸内而見於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彊内温,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三者有闕,筮雖當,未也。後蒯果敗,此可以見占法矣。

《朱氏•附録》:六五,黄裳元吉,這是每居中處下之道。乾之九五,自是剛健㡳道理;坤之六五,自是柔順㡳道理。各隨他隂陽,自有一箇道理。其為九六不同,所以在每五處亦不同。這箇五之柔順,從每六裏來。

問:黄裳元吉,伊川解作聖人示戒,並舉女媧氏武后之事。今考本文无此象,這又是象外立教之意否?曰:不曉這意。看來伊川要立議論,教人可向别處說,不可硬配在易上說。此爻何曾有這義?都是硬入這意,所以說得絮了。

【原文】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傳:黄中之文,在中不過也。内積至美而居下,故為元吉。

《本義》:文在中而見於外也。

【原文】坤卦䷁上六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傳:隂從陽者也,然盛極則抗而爭。六既極矣,復進不已,則必戰,故云戰于野。野謂進至於外也。既敵矣,必皆傷,故其血玄黄。

《本義》:隂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

《朱氏•附録》:問:乾上九只言亢,坤上六卻言戰,何也?曰:乾无對待,只有乾而已,故不言坤,則不可无乾。隂體不足,常虧欠,若无乾,便没上截。大抵隂陽二物,本别无隂,只陽盡處便是隂。

【原文】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傳:隂盛至於窮極,則必爭而傷也。

【原文】坤卦䷁用六

用六:利永貞。

傳:坤之用六,猶乾之用九,用隂之道也。隂道柔而難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貞固。

《本義》用六,言凡得隂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隂而居首,故發之。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蓋隂柔而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於元亨云。

《朱氏•附録》:坤利在永貞,不知有何關捩子。這坤卻不得見他元亨,只得他永貞。坤之本卦固自有元亨,變卦卻无。

【原文】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傳:隂既貞固不足,則不能永終,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於終。能大於終,乃永貞也。

《本義》:初隂後陽,故曰大終也。

《朱氏•附録》:陽為大,隂為小。大過、小過之類,皆是以隂陽而言。坤六爻皆隂,其始本小,到此隂皆變為陽矣。所謂以大終也,言始小而終大。

【资料录入】:王玲玲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册-經部十四易类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文言傳-(宋)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卷二上》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傳: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坤體至靜,而其德則方。動剛,故應乾不違;德方,故生物有常。隂之道不唱而和,故居後為得而主。利成萬物,坤之常也。含容萬類,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脫利字。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承天之施行不違時,贊坤道之順也。

《本義》: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剛方,釋牝馬之貞也。方,謂生物有常,後得主而有常。《程傳》曰:主下當有利字。含萬物而化光,復明亨義。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復明順承天之義。

此以上申彖傳之意。

《朱氏•附録》:坤至柔而動也剛。坤只是承天,如一氣之施,坤則盡能發生承載,非剛安能如此?

問: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程傳》云:坤道至柔而動則剛,坤體至靜而德則方。柔與剛相反,靜與方疑相似,何也?曰:靜无形,方有體。方,謂生物有常。言其德方正一定,確然不易,而生物有常也。靜言其體,則不可得見;方言其德,則是其著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傳: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者善,則福慶及於子孫;所積不善,則災殃流於後世。其大至於弑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則知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辯之於早,不使順長,故天下之惡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於【一无於字】冰小;惡而至於【一无於字】大,皆事勢之順長也。

《本義》:古字順、慎通用。按此當作慎,言當辯之於微也。

《朱氏•附録》:隂陽皆自微至著,不是隂便積著,陽便合下具足。此處亦不說這箇意。履霜堅冰,只是說每微時便須著慎來,所以說蓋言慎也,由辯之不早辯。李光祖云:不早辯他,直到得郎當了卻方辯,剗地激成事來。此說最好。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傳: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一作則】内直。義形而【一作則】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程氏•附録》:敬以直内,有主於内則虚,自然无非僻之心。如是,則安得不虚?必有事焉,須把鏡來做件事著。此道最是簡,最是易,又省工夫。為此語雖近似常人所論,然持之【一本有久字】必别。又曰: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内。

心敬則内自直,

須是直内,乃是主一之義。至於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養,久之自然天理明。

中心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矣。此與敬以直内同理,謂敬為和樂則不可。然敬須和樂,只是中心没事也。

彦明嘗言:先生教人,只是專令用敬以直内。若用此理,則百事不敢輕為,不敢妄作,不愧屋漏矣。習之既久,自然有所得也。因說:往年先生歸自涪陵,日日見之。一日,因讀易至敬以直内處,因問先生:不習无不利時,則更无睹,當更无計校也邪?先生深以為然,且曰:不易見得如此,且更涵養,不要輕說。

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

【釋氏:内外之道,不備者也】。曰: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為學本。

坤六二文言云云,坤道也。誠為統體,敬為用。敬則内自直,誠合内外之道,則萬物流形,故義以方外。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謂率性之謂道是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則便不直矣。行仁義豈有直乎?必有事焉而勿正,則直也。夫能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則與物同矣,故曰敬義立而德不孤。是以仁者无對,放之東海而準,放之西海而準,放之南海而準,放之北海而準。

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

問:敬義何别?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箇敬,不是集義,卻是都无事也。且如欲為孝,不成只守着一箇孝字?須是知所以為孝之道,所以侍奉當如何,温凊當如何,然後能盡孝道也。又問:義只在事上,如何?曰:内外一理,豈持事上求合義也?

問:人有專務敬以直内,不務方外,何如?曰:有諸中者必形諸外,唯恐不直内,内直則外必方。

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與德不孤一也。為善者以類應,有朋自遠方來,充之至於塞乎天地,皆不孤也。

德不孤,與物同,故不孤也。學者不必遠求,近取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便是約處。易之乾卦言聖人之學,坤卦言賢人之學,惟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至于聖人,亦止如是,更无别途。

《本義》:此以學言之也。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則本體之守也。直内方外,《程傳》備矣。不孤,言大也。疑,故習而後利,不疑則何假於習。

《朱氏•附録》:坤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文言將敬字解直字,將義字解方字,敬義立而德不孤,即解大字也。敬而无義,則做事出來必錯了。只義而无敬,則无本。何以為義?皆是孤也。須是敬義立,方不孤。以之事君則忠於君,以之事親則悦於親,以之交朋友則信於朋友,自然不習无不利也。方外之方,謂有義以處之,事皆合宜,移易不得。如物之方,截然不可動,若圓物則可運而轉也。

直,是直上直下,胷中无纖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又曰:義以方外,是見得是處決定是恁地,不是處決定不恁地,截然方方正正。

敬以直内,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學工夫。

未有事時,只說敬以直内。若事物之來,當辨别一箇是非。敬譬如鏡,義便是能照。㡳又曰:有人專要就寂然不動上理會,及其應事,卻顛倒,又牽動他寂然。㡳又有人專要理會事,卻於根本上全无工夫。須是徹上徹下,表裏洞徹。如敬以直内,便義以方外;義以方外,便敬以直内。又曰:敬義工夫不可偏廢。彼專務集義,而不知主敬者,固有虚驕急迫之病,而所謂義者,或非其義矣。然專言主敬,而不知就日用閒念慮起處,分别其公私義利之所在,而決取舍之幾焉,則亦未免於昬憒雜擾,而所謂敬者,有非其敬矣。

敬義只是一事。如兩脚立定是敬,纔行是義;合目是敬,開眼見物便是義。

敬以養其心,无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而?所施各得其當,是之謂義。又曰:須是將敬來做本領,涵養得貫通時,纔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又曰:若无敬,也不知義之所在。又曰:敬以直内,便能義以方外;能義以方外,便是敬以直内。

或問: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伊川謂主一之謂敬,无適之謂一,而不涵義之意。莫須當明敬中有義,義自敬出之意,方好。曰:亦不必如此說。主一之謂敬,只是心專一,不以他念亂之。每遇事與至誠專一做去,即是主一之義。但既有敬之名,則須著還他敬字;既有義之名,則須是還他義字。二者相濟則无失,此乃理也。若欲并合謂義自敬出,則聖人何不只言敬字便了?既又言義字,則須與尋義字意始得。

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八箇字,一生受用不窮。

敬立而内自直,義形而外自方。若欲以敬要去直内,以義要去方外,則非矣。

問義形而外方。曰:義是心頭斷事。㡳心斷於内,而外便方正,萬物各得其宜。

問:程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仁也。如何這處便謂之仁?曰:會到私欲淨盡,天理流行處,皆可謂之仁。如博學篤志,切問近思,能如是,則便可為仁。如克己復禮,亦是仁;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亦是仁;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亦是仁。看從每路入,做到極處,皆是仁。

德不孤,易中所說,與論語不同。德盛逢原者,易之說也;善以類應者,論語之說也。各指所之,不可偏用。

不疑,所行不疑,方可入乾知處。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傳: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王事,代上以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代天終物,而成功則主於天也。妻道亦然。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傳: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義,故為隔絶之象。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際而道亨。天地閉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絶,賢者隱遯。四於閉隔之時,括囊晦藏,則雖无令譽,可得无咎,言當謹自守也。

《程氏•附録》:維天之命,於穆不巳,不其忠乎!天地變化草木蕃,不其恕乎!

或問明道先生:如何斯可謂之恕?先生曰:充擴得去則為恕。心如何是充擴得去㡳氣象?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充擴不去時如何?曰:天地閉,賢人隱。

《朱氏•附録》:草木蕃,如說草木暢茂。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傳: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達於理,居正位而不失為下之體。五尊位,在坤則惟【一作故唯】,取中正之義。美積於中,而通暢於四體,發見於事業,德美之至盛也。

《本義》:君子黄中通理,黄中,言中德在内,釋黄字之義也。正位居體,雖在尊位,而居下體,釋裳字之義也。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美在其中,復釋黄中。暢於四支,復釋居體。

《朱氏•附録》:二在下,方是就工夫處說,文言云不疑其所行是也。五得尊位,則是就他成就處說,所以云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隂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黄。

傳:陽大陰小,陰必從陽。陰既盛極,與陽偕矣,是疑於陽也,不相從則必戰。卦雖純陰,恐疑无陽,故稱龍,見其與陽戰也。于野,進不巳而至於外也。盛極而進不巳,則戰矣。雖盛極,不離隂類也,而與陽爭,其傷可知,故稱血。隂既盛極,至與陽爭,雖陽不能无傷,故其血玄黄。玄黄,天地之色,謂皆傷也。

《本義》:疑,謂鈞敵而无小大之差也。坤雖无陽,然陽未嘗无也。血,隂屬,蓋氣陽而血隂也。玄黄,天地之正色,言隂陽皆傷也。

此以上申象傳之意。《朱氏•附録》:坤六爻雖有重輕,大槩皆是持守收斂畏謹㡳意。

《程氏•附録》: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二字,以明難明之道。

【乾坤毁則无以見易,須以意明之】。以此形容天地間事。

忠信所以進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乾道也。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者,坤道也。

乾是聖人道理,坤是賢人道理。

乾是聖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屬焉。坤,學者之分也,有諸巳之信屬焉。

《朱氏•附録》: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箇健,坤只是箇順。純是陽,所以健;純是隂,所以順。至健者惟天,至順者惟地。所以後來取象,乾便為天,坤便為地。

乾九二是聖人之學,可欲之善屬焉。可欲之善是自然道理,未曾犯手處,故曰聖人之學。坤六二是賢人之學,有諸巳之信屬焉。便須執持保守,依文按本做,故曰賢人之學。忠信進德,脩辭立誠,乾道也。是流行發用,朴實頭便做將去,是健之義。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坤道也。便只簡靜循守,是順之義。大率乾是做,坤是守。乾如活龍相似,氣焰猛烈,故九五便言飛龍在天。文言解得活潑潑地,到坤便說得善了,只說黄裳元吉。文言亦只說黄中通理,正位居體而已。凡看易,牢記隂陽兩字;看乾坤,牢記健順二字,便永不失錯。

乾卦連致知、格物、誠意、正心都說了。坤卦只說箇持守、柔順、貞固而已。坤卦是箇无頭物事,事事都不能為首,只是循規蹈矩,依而行之。乾父坤母,意亦可見。乾卦如創業之君,坤卦如守成之君。乾如蕭何,坤如曹參。如云先迷後得,先迷者,无首也;後獲,迷於先而獲於後也。乾則不言所利,坤則利牝馬之貞,每每不同。所以康節云:乾无十,坤无一。乾至九止,奇數也;坤,耦數也。或云:乾无十者,有坤以承之;坤无一者,有乾以首之。曰:然。乾便帶了箇知㡳意思,帶了箇健㡳意思。所謂進德,又是他心中已得這箇道理了。到坤,便有箇順㡳意思,便只蒙乾之知,更不說箇知字,只說敬義夾持做去。㡳已後事。

乾道更多得上面半截,坤只是後面半截。忠信進德,前面更有一段工夫。

乾卦分明是先見得這箇透徹,便一直做將去。如忠信所以進德至可與存義,也都是徑前做去,有勇猛嚴厲、斬截剛果之意。須是見得,方能恁地。又如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亦是這般剛決意思。所以生知者,分明是合下便見得透,故其健自然如此,更着力不得。坤卦則未到這地位。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未免緊帖把捉,有持守㡳意,不似乾卦見得來透徹。

乾從知處說,坤從守處說。

乾道奮發而有為,坤道靜重而有守。

問:乾一畫,坤兩畫,如何?曰:觀乾一而實與坤二而虚之說,可見。乾只是一箇物事,充實徧滿,坤便有開闔。乾氣上來時,坤便開從兩邊去,如兩扇門相似。正如扇之運風,甑之蒸飯。扇甑,坤風與蒸乾之氣也。

物物有乾坤之象,雖至微至隱,纖毫之物亦无有无者。子細推之,皆可見。

乾坤隂陽,以位相對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而言,乾尊而坤卑,陽尊而隂卑,不可並也。以一家言之,父母固皆尊,然母終不可以並乎父,所謂尊无二上也。

論乾坤必先乾而後坤,然又常以靜者為主,故復卦一陽來復,乃自靜來。

問:如乾初九潛龍是象,勿用是占辭;坤六五黄裳是象,元吉是占辭,甚分明。至若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黄,皆是舉象,而占意巳見於象中,此又别是一例,如何?曰:象占例不一,有占意只見於象中者,亦自可見。如乾初九、坤六四,此至分明易見者。如直方大,惟直方故能大,所謂敬義立而德不孤。六二有直方大之象,占者有此德而得此爻,則不習而无不利矣,言不待學習而无不利也。故謂直方大為象,不習无不利為占辭亦可。然直方故能大,故不習无不利。象既如此,占者亦不離此意矣。六三隂居陽位,本是隂帶些陽,故為含章之象。又貞以守,則為隂象矣。或從王事者,以居下卦之上,不終含藏,故有或時出從王事之象。无成有終者,不居其成而能有終也。在人臣用之,則為不居其成而能有終之象;在占者用之,則為始雖无成而能有終也。此亦占意巳見於象中者。六四重隂不中,故有括囊之象。无咎无譽,亦是象中巳見占意。又曰:易有象辭,有占辭,有象占相渾之辭。

伊川云:卦爻有相應。看來不相應者多。且如乾卦,如其說時,除了二與五之外,初何嘗應四?三何嘗應上?坤卦更都不見相應,此似不通。

先就乾坤上看得本意了,則後面皆有通路。

問:乾坤大過頤坎離中孚小過八卦番覆,不成别卦,是如何?曰:八卦便只是六卦。乾坤坎離是四正卦,兌便是番轉㡳巽,震便是番轉㡳艮。六十四卦只八卦是正卦,餘便只二十八卦番轉為五十六卦。中孚便是箇大㡳離,小過是箇大㡳坎。又曰:中孚是箇雙夾㡳離,小過是箇雙夾㡳坎,大過是箇厚畫㡳坎,頤是箇厚畫㡳離。

三畫之卦,只是六卦,即六畫之卦。以正卦八加反卦二十有八,為三十有六,六六三十六也,邵子謂之暗卦。小成之卦八,即大成之卦六十四,八八六十四也,三十六與六十四同

卦有反有對。乾坤坎離是反,艮兌震巽是對。乾坤坎離倒轉也只是四卦,艮兌震巽倒轉則為中孚頤小過大過,其餘皆是對卦。

 

【资料录入】:王玲玲

【初次点校】:訾翠芬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册-經部十四易类

相关推荐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6.4万阅字体:二十八、大过卦大过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八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易卦》作者将这凶吉绝然相反的占卜之辞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过的卦、爻之象预示着多种意义。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

转载随笔 52 2023-12-19

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详解,泽地萃卦九四爻辞详解:大吉,无咎。

一、泽地萃卦九四爻辞及爻辞释义1、泽地萃卦九四爻辞3、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释义二、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解卦吉凶三、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卦解析九四爻动变得周易第8卦:水地比。四、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详解1、泽地萃卦爻辞九四释意:4、泽地萃卦爻辞九四爻

转载随笔 85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第二十五卦 无妄卦

今天共同学习《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序卦传》曰:“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意思是《象辞》说:无妄卦的卦象是震(雷)下乾(天)上,好比在天的下面有雷在运行之表象,雷在天下运行,万物都不可以虚妄。初九,无妄,往吉。

转载随笔 115 2023-12-18

未济卦-周易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未济卦是既济的综卦,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二十:五卦的主卦是二卦坎卦,卦象是水,阳数是二十;客卦是五卦离卦,卦象是火,阳数是五十。象曰:火在水上,未济。《象辞》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济卦的

转载随笔 125 2023-12-1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