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渊源及构成辨正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摘要:关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渊源及构成,纳兰成德“自序”误以为其源之一为“陈友文《大易集义》”,朱彝尊与四库馆臣因袭以传讹直至今日,其实当为魏了翁《周易集义》。《周易集义》是在《大易粹言》基础上编成。此两书后来由纳兰成德所找的无名氏代劳而合编为《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相对于主体部分——宋人“易学”集解的成果——《大易集义》与《大易粹言》而言,清人的贡献有限。

作者:

作者:李东峰,舒大刚

关键词:《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纳兰成德;《大易集义》;《大易粹言》;《大易集传精义》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1—0142—05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80卷,署名纳兰成德辑,因其汇集宋人十八家“易说”,简要精当,故颇受时人推许。继徐乾学点头称善后,朱彝尊对编者的工作予以高度赞扬,《曝书亭集》言其“择焉精,语焉详,庶几哉!有大醇而无小疵也乎!”四库馆臣更将编者与宋人李衡、俞琰相提并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琰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亦约晷相亚矣。”另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至今还分享着《通志堂经解》所带来的保存古籍及学术史上标志点地位的赞誉。

然而,上述有关《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评价却建立在对其渊源、构成,甚至作者归属等错误认识的基础之上。

一、从有关《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三篇简介文字谈起

作为“易说”汇编性质文献,《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是以同类性质的两部宋人作品为骨干,辅之清人的少量辑补而成。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书渊源及构成,自纳兰成德开其端后,朱彝尊及后来的四库馆臣均有简要的介绍。署名纳兰成德的自序言“宋陈友文《大易集义》六十四卷,曾穜《大易粹言》七十卷。二书摭拾宋儒论说凡十八家,而《粹言》所采二程、横渠、龟山、定夫、兼山、白云父子七家,其康节、濂溪、上蔡、和靖、南轩、蓝田、五峰、屏山、汉上、紫阳、东莱十一家之说皆《集义》上下经所引,《粹言》则未之及也。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集义》止上下经。余窃病其未备,因于十一家书中将讲论《系辞》以下相发明者一一采集,与《粹言》合而订之。”这里,所谓的两部宋人作品,即曾穑的《大易粹言》与陈友文的《大易集义》。

然而,《曝书亭集》《四库总目提要》的相关记载于此却存在出入。朱彝尊言“吾友纳兰侍卫容若读《易》渌水亭中,聚易义百家插架。于温陵曾氏(檀)《粹言》,隆山陈氏(友文)《集传精义》一十八家之说有取焉。合而订之,成八十卷。”这里,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作者均为宋人陈友文,但是朱氏却记作“《集传精义》”,并非纳兰氏所言的“《大易集义》”。

四库馆臣于此尽管沿袭纳兰成德的成说,但对“陈友文《大易集义》”内容的描述却稍有差别。《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提要》载“是书乃取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案此书原本误作曾穜,今考正)二书而合辑之。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集诸儒之说凡十八家,又失姓名两家。”这里,仅所谓“友文书”含诸儒之说竟达20家,这与纳兰氏所谓“二书摭拾宋儒论说凡十八家”多少存在出入。

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来源,纳兰成德、朱彝尊,乃至四库馆臣三者记载之间的差别意味着什么呢?显然,要回答这些问题,作者陈友文这一线索或许是一把不错的钥匙。

陈友文,字隆山,《宋史》无传。最早的相关记载见于胡一桂《周易本义启蒙翼传》中篇。在历数宋人易学成果时,元人胡一桂言“陈隆山《大易集传精义》六十四卷(无《系辞》以后)……案,隆山所集王辅嗣、孔颖达、周濂溪、司马涑水、邵康节、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苏东坡、游广平、杨龟山、郭兼山、郭白云、朱汉上、朱文公、张南轩、杨诚斋、冯缙云,又两家失姓名,但称先正先儒别之。自序于宝佑甲寅年。”这里的“陈隆山”即朱彝尊所谓的“隆山陈氏(友文)”,宝祐甲寅年为公元1254年。原来,朱彝尊所言的“《集传精义》”全称应为“《大易集传精义》”,作于南宋末年,今已不传。陈氏《大易集传精义》或可简称为“《大易集义》”,因此,纳兰氏与朱彝尊记载之间存在着融通的可能。

然而,当我们将元人胡一桂所描述《大易集传精义》内容与纳兰成德所言《大易集义》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结果却大出人意料之外。尽管卷数相同,但是具体到所汇集“易说”的诸儒,二者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一方面,就所辑诸儒时代言之,《大易集义》均为宋儒,而《大易集传精义》则除宋儒外,还有魏王弼与唐孔颖达两家。另一方面,具体到所涉及诸儒,两厢比较,纳兰氏所言的吕大临、谢良佐、尹焞、胡宏、刘子翚、吕祖谦等6家溢出了《大易集传精义》范围,而后者所引王弼、孔颖达、司马光、苏东坡、杨万里、冯缙云、郭忠孝、郭雍等8家则为纳兰氏所未提及。若验之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文本,其中并没有《大易集传精义》所引王弼、孔颖达等6家易说,相反,《大易集义》所言吕大临、谢良佐等6家则悉数在列(见表1)。

显然,从内容简介到文本考察,纳兰成德所谓的“《大易集义》”并非陈友文“《大易集传精义》”的简称,相反,二者为内容有所差别的两种文本。考虑到不存在陈友文同时编写性质相同,且内容有同有异的两部作品,我们基本可以推断,纳兰成德所谓的“宋陈友文《大易集义》”无疑记载有误,而《大易集义》的作者应另有其人。

其实,朱彝尊大概觉察到了纳兰氏的疏漏,因无缘亲见《大易集义》一书,遂依作者而径改书名,故有“隆山陈氏(友文)《集传精义》”之说,但却没有注意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与《大易集传精义》在内容上的出入。四库馆臣尽管沿用纳兰氏说法,却自觉不自觉地将相关介绍向作者——陈友文方向归拢。

今人潘雨廷先生因信从朱彝尊而怀疑纳兰成德的立场,使他没能进一步深究纳兰氏所言《大易集义》与《大易集传精义》之间的差别,从而与问题的解决擦肩而过。

二、纳兰氏所言“《大易集义》”乃魏了翁《周易集义》之别称

既然《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部分内容并非源自陈友文的《大易集传精义》,纳兰成德所谓的“宋陈友文《大易集义》”实属误记。那么,《大易集义》究竟是什么来路呢?

王士祯《池北偶谈》的一则记载颇值得留意。在卷4《访遗书》条中,王氏言“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上谕礼部翰林院:自古帝王致治隆文,典籍具备,犹必博采遗书,用充秘府,以广见闻而资掌故,甚盛事也。朕留心艺文……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宜广为访辑……时礼侍徐乾学疏进宋朱震《汉上易传》并《图说》十五卷,宋张浚《紫岩易传》九卷,《读易杂说》一卷,魏了翁《大易集义》六十四卷,曾植《大易粹言》十卷,吕祖谦《东莱书说》十卷”。

原来,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曾有搜访遗书的号召,并命礼部领其事。于是,当时任礼部侍郎的徐乾学积极响应,遂进献了一批共12部珍稀图书,其中除“曾穜《大易粹言》十卷”外,还有“《大易集义》六十四卷”,其署名作者却是稍早于陈友文的魏了翁。

众所周知,大藏书家徐乾学为纳兰成德的老师,两人曾于康熙十九年,以传是楼相关收藏为基础,合作刊刻过《通志堂经解》,署名纳兰氏的《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恰恰被收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曾穜《大易粹言》十卷”与“魏了翁《大易集义》六十四卷”一起均在徐乾学所献书籍之列,此二者恰好是《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主要来源与依据。因此,纳兰成德所提到的《大易集义》应是六年之后徐氏所献本——“魏了翁《大易集义》六十四卷”。

翻检魏了翁著作,原来,《池北偶谈》所引“魏了翁《大易集义》六十四卷”,《玉海》记作“魏了翁《周易集义》六十四卷”,《宋志》录为“魏了翁《易集义》六十四卷”。其作于魏氏谪居靖州的第四年,即绍定二年(1229)。由魏克愚于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刻于徽州紫阳书院。后来,书版在元代时曾经修补并刊印,至清代已流传颇稀。今存有国图藏本,列入中华再造善本丛书。

除了与纳兰成德所言“《大易集义》”的书名、卷数相同外,在内容描述上,魏了翁《大易集义》与纳兰氏所言基本吻合。与陈友文《大易集传精义》同篇,元人胡一桂也提到了魏了翁的《周易集义》,《周易启蒙翼传》言:“魏文靖公《周易集义》六十四卷,案《集义》自周子、邵子、二程子、横渠张子。程门诸大儒,吕蓝田、谢上蔡、杨龟山、尹和靖、胡五峰、游广平、朱汉上、刘屏山,至朱子、张宣公、吕成公。”

不仅如此,若进一步将《大易集义》“中华再造善本”丛书本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文本逐条比对,除极个别文字外,包括版式安排在内,颇为吻合。

因此,无论从前人对《大易集义》内容的描述,还是从《大易集义》文本本身,均证明纳兰成德所言“《大易集义》”实乃宋魏了翁所作。

三、《大易粹言》及《大易集义》关系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由来

除了魏了翁《大易集义》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另一重要来源为署名曾穜的《大易粹言》。《郡斋读书附志》言:“《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右集明道先生程颢伯淳、伊川先生程颐正叔、横渠先生张载子厚、广平游酢定夫、龟山杨时中立、兼山郭忠孝立之、白云郭雍子和之说也。舒守曾穜序。”显然,与《大易集义》一样,《大易粹言》也属于资料汇编性质,汇集有二程等七家“易说”。今存四库全书本。

惯常认为《大易粹言》编者为曾穜,但四库馆臣则依据张嗣古《大易粹言》后跋,重新厘定为“方闯一”。但若再参照当事人程九万与李祐之《大易粹言》的另两篇后跋,显然,精通易学的曾穜从策划、编辑到刊印最为有功。公允些言之,当为二人合编,四库馆臣稍显矫枉过正。

《大易粹言》刊于淳熙二年(1175),因为主编者曾穜从郭雍问学,郭雍则继承其父郭忠孝的易学,故《大易粹言》所收“易说”7家中,郭氏父子占据二席,其标举师门的立场不言而喻。

对于郭忠孝其人其学,晚生的魏了翁不很认同。故在《大易粹言》刊行约半个世纪以后,魏了翁在编辑濂洛诸儒“易说”时,删黜程门郭忠孝、郭雍父子之说。在紫阳书院《周易集义》重刊本的后跋中,方回谈及其中原委时,言“先是温陵曾穜刋《易粹言》七家中有郭兼山《易》。文靖公谓:‘忠孝《易》书去程门远甚,自党论起,绝迹程门,殁不设奠’。故并其子雍曰白云易者,黜之。”

与删黜郭氏父子“易说”相反,在《大易粹言》基础上,魏了翁于“北宋五子”增益周敦颐、邵雍两家,于程门诸大儒补人吕大临、谢良佐、尹焯、胡宏、朱震、刘子翠,至朱熹、张拭、吕祖谦等共9家,最终扩展为16家的规模。

清初,当徐乾学、朱彝尊、纳兰成德等拟汇集宋元诸儒经说时,因为荟萃宋人“易说”,故魏了翁的《大易集义》与曾穜、方闻一《大易粹言》均在备选之列。然而,《大易集义》尽管囊括诸家易说多至16家,但不及程门郭氏父子,且以经传合刊本论,独缺诸家有关《系辞》《说卦》《序卦》《杂卦》4篇的解说。《大易粹言》虽经传俱全,但仅包含郭氏父子在内7家易说。显然,从体例上借鉴《大易粹言》,在内容上扩展至《大易集义》的规模,于二者合而订之,便是两全齐美的事情。

对于将《大易集义》与《大易粹言》合编的详情,已故著名易家潘雨廷先生因无缘一见新出的《大易集义》文本,贸然下断语说“《大易集义粹言》即《大易集传萃义》与《大易粹言》之简称。若以时言,似当名《大易粹言集成》”。对《大易集传精义》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关系,潘雨廷先生想当然地通过“补陈书之《系辞》以下,且与陈书所集之二十家中,删八家而补六家”来解释。然而,这却与纳兰成德所言“余窃病其未备,因于十一家书中将讲论《系辞》以下相发明者一一采集,与《粹言》合而订之”的编辑工作不相一致。这里,纳兰氏所言编辑工作仅涉及“《系辞》以下”,即《系辞》《说卦》《序卦》《杂卦》4篇,并未言及潘氏“且与陈书所集之二十家中,删八家而补六家”的《周易》上、下经部分。

经笔者将《大易集义》《大易粹言》以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三者的文本进行比对后发现,大概当时《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编辑至少分二步:一、关于《周易》上、下经(含《彖传》《象传》《文言》),依魏了翁《大易集义》为框架,随文抄入《大易粹言》中相关的郭兼山、郭白云父子二人之说,而对于张载、程颢等五家重合部分的内容则需要去掉,是为“删”,但并非潘雨廷所谓“删八家而补六家”的“大手术”。二、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4篇,以曾穜、方闻一《大易粹言》为框架,由清代编者补入魏了翁所增益的其他9家的部分,是为“补”。从整体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主体部分为宋人两部作品汇集而成,是为“合订”。《大易集义》与《大易粹言》名称共同部分“大易”揭示话题的性质,故保留;而“集义”与“粹言”均暗示其文献“集解”特征,且各自代表与原书的渊源关系,亦不可或缺,于是有“大易集义粹言”之称。若上述诸要素依内在联系排列即为“《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其实,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编辑过程中,除“删”《大易集义》与《大易粹言》相重复的5家“易说”之外,清人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是以《大易粹言》为框架,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4篇,补入魏了翁所增益9家解说。这才是清代编者的价值体现,但较之《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全书,这一部分篇幅极为有限。在不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书的渊源及构成情况下,朱彝尊、四库馆臣等对于此书编者工作的褒扬显然“名”不符“实”。尤其在编者归属尚成问题时候,更显得不合时宜。

四、《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作者归属

尽管先有《通志堂经解》署名的纠纷,再有署名纳兰成德的《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已为方苞揭露出自陆元辅之手,还有四库馆臣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作者归属问题上的狐疑。然而,这些在当时均难撼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编者为纳兰成德的结论。

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作者归属,今人潘雨廷先生坚持四库馆臣信疑两存的立场,一方面声言“此书盖与友人陆元辅合辑”,另一方面则言“或实托名耳”。稍后的赵秀廷则立足于证据,在驳斥《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出于陆元辅的传言基础上,更力挺作者为纳兰成德。于是乎,纳兰成德编辑《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事几近于“定论”。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如上所述,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书的主要来源——《大易集义》,在“辞情恳切”的自序中,纳兰成德居然将该书的作者张冠李戴,且并非笔误。以致于稍后的朱彝尊、四库馆臣转相因袭,以讹传讹,这只能说明对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内容,纳兰成德很不熟悉。惟一的解释只能是纳兰成德并没有实际参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书编辑工作,而仅仅为之作序以“借名”。无独有偶,尽管所依据纳兰氏序文的纰漏不同,潘雨廷先生也有“盖托名之说,洵非诬也”的结论。

就像署名纳兰成德的《通志堂经解》《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并非其亲力亲为一样,《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署名,亦为纳兰成德沽名钓誉的“幌子”。接下来,或许有人会问,其作者归属是否与《通志堂经解》一样,为“逢迎权贵”的徐乾学代劳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序文末尾,纳兰成德言“自揣固陋,未必有当于《集义》《粹言》所以为书之宗要,或亦陈、曾两公之所不废也。书成。请正于座主徐先生,先生曰:‘善’。命梓之,附于《经解》之末。”这里,“座主徐先生”即纳兰成德的老师徐乾学,《经解》即《通志堂经解》的省称。若纳兰氏序文所言不虚,当《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编成后,成德曾将文稿呈给其师徐乾学过目,徐氏对之很是满意,从中不难看出,代劳者并非徐乾学。

既然并非依《通志堂经解》冠名之例,那么会不会像《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一样,直接将别人现成的书稿拿来而自署其名呢?笔者以为可能性不大。因为魏了翁《大易集义》在当时流传甚希,故才有徐乾学以之为“遗书”,进献皇宫,连徐氏朋友朱彝尊,甚至接近皇家藏书的四库馆臣均未能一饱眼福,这也是他们轻信纳兰成德,从而“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更何况是旁人?

联系到徐乾学与纳兰成德的师生关系,再揣摩纳兰成德序文的情境,情况可能是,清初宋学初兴,与其他宋元经说(大概以《通志堂经解》为范围)一起,孤本魏了翁《大易集义》《大易粹言》《大易集传精义》等书均由徐乾学提供,作为纳兰成德学习阅读材料,并布置下编辑《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的任务,而纳兰氏却找人代劳,仅写序文以应付。因纳兰成德与徐乾学均不曾参与实际的编辑工作,故有纳兰成德序文的纰漏,及徐乾学的点头称善。恰恰这一线索却暴露出纳兰成德作业“作弊”,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

继《通志堂经解》《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署名事件”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又是纳兰成德沽名钓誉伎俩的现形。一定程度上,乾隆皇帝对于纳兰氏经学水准及其人品的质疑并非全出于政治偏见,反而相当有见地。四库馆臣无意中将之置于《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一书之前,可谓“歪打正着”。至于今人大谈纳兰成德经学造诣,企图为之翻案,其识见反而在清人之下了。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周易六十卦在线摇卦

对应着下面的六十四个卦自己找“吉凶祸福”就可以了。所谓易经八卦“算命”,主要是通过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用以测算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要发生的事,如:天时,求官,风水,婚姻,捕盗,遗失,出行,交易,寻人,见贵,田种,求财,

转载随笔 101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周易第四十五卦萃卦九四爻详解 大吉,无咎。

周易第四十五卦详解第四十五卦初六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二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三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四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五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上六爻详解从卦象上看,九四下临坤卦,坤为众,众人聚合支持九四,所以说“大吉”。象辞意思是:占卜大吉大利才能没有灾

转载随笔 141 2023-12-1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