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卦-遯卦:天山遯卦(艮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七》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第33卦-遯卦:天山遯卦(艮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七》

遯卦(天山遯卦)【乾宫二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艮下:错兑综震|先天:西北|后天:东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阴】

第33卦-遯卦:天山遯卦(艮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七》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七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艮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遯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夫久則有去,相須之理也。遯所以繼恒也。遯,退也,避也,去之之謂也。為卦天下有山,天在上之物,陽性上進。山高起之物,形雖高起,體乃止。物有上陵之象,而止不進,天乃上進而去之。下陵而上去,是相違遯,故為遯去之義。二隂生於下,隂長將盛,陽消而退,小人漸盛,君子退而避之。【一作避而去之】,故為遯也。《易傳》

【原文】遯卦●卦辞:

遯亨,小利貞。

伊川先生曰:遯者,隂長陽消,君子遯藏之時也。君子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則為亨,故遯所以有亨也。在事亦有由遯避而亨者,雖小人道長之時,君子知幾退避,固善也。然事有不齊,與時消息,无必同也。隂柔方長,而未至於甚盛,君子尚有遲遲致力之道,不可大貞,而尚利小貞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古之人有大德而无其時則遯。方二隂浸長,進而之否,不利君子之時,進則否而遯則亨也。乾,健也;艮,止也。有剛健之德而止於上者,大畜也。有剛健之德而止於下,此其所以為遯也。孔子之德與天同矣,而可以止則止,遯之義也。小利貞者,可小事也。是以孔子乘田委吏、中都司寇,皆屑為之。至孟子為齊卿,其道皆止於一國、一邑、一職之間,在聖賢皆謂之小事也。《易說》

新安朱氏曰:遯,退避也。為卦二隂浸長,陽當退避,故為遯。六月之卦也,陽雖當遯,然九五當位,而下有六二之應,若猶可以有為,但二隂浸長於下,則其勢不可以不遯,故其占為君子能遯,則身雖退而道亨,小人則利於守正,不可以浸長之故,而遂侵迫於陽也。小,謂隂柔小人也。此卦之占,與否之初、二兩爻相類。《本義》

【原文】遯卦●彖传: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伊川先生曰:小人道長之時,君子遯退,乃其道之亨也。君子遯藏,所以伸道也。此言處遯之道,自剛當位而應以下,則論時與卦才,尚有可為之理也。雖遯之時,君子處之,未有必遯之義。五以剛陽之德,處中正之位,又下與六二以中正相應,雖隂長之時,如卦之才,尚當隨時消息,苟可以致其力,无不至誠自盡,以扶持其道,未必於遯。【一作退】,藏而不為,故曰與時行也。當隂長之時,不可大貞,而尚小利貞者,蓋隂長必以浸漸,未能遽盛,君子尚可小貞其道,所謂小利貞,扶持使未遂亡也。遯者,隂之始長,君子知微,故當深戒,而聖人之意未便。【一作使】,遽己也,故有與時行、小利貞之敎。聖賢之於天下,雖知道之將廢,豈肯坐視其亂而不救?必區區致力於未極之間,強此之衰,艱彼之進,圖其暫安,苟得為之,孔孟之所屑為也,王允、謝安之於漢晉是也。若有可變之道,可亨之理,更不假言也。此處遯時之道也,故聖人贊其時義大矣哉!或久或速,其義皆大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當位而應,理不當遯,以隂長故遯。故曰與時行,又曰小利貞,又曰遯而亨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遯,遠於害也。柔浸而長,非貞不立。可以自全,不足以求勝,故小利貞。

龜山楊氏曰:二隂浸而長,進而為否,理之必至也。止而不知去,則患之所由生也。遯而遠之,斯亨矣,故曰遯而亨也。遯之時,剛當位而應,未至乎上下不交也,故小利貞,與時行也。與屯之九五小貞吉之義同。《易說》

兼山郭氏曰:遯非有亨之理,其所亨者遯也。案卦,乾德廣運於外,艮知行之宜於内,所以能遯而亨也。易以陽稱大,隂稱小,六二柔順中正,知動静不失其時,是以言小利貞,又言浸長也。遯非可大之時,然其義則大也。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遯也。莊子曰:聖人鶉居而鷇食,亦遯也。充是二者,得聖人之道多矣,顧不大哉!《易說》

白雲郭氏曰:常人之亨,以得位失位言。聖人之亨,進退皆以道言。道不必位亨,雖遯亦亨也,故曰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五之應二也。與時行者,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是為遯之義,雖聖人亦不能自必也。小利貞,浸而長者,隂浸而長,不可大事之時也。不可大事,而彖言大矣哉者,蓋有天德而止者,謂之遯。不然,困窮逃難而已,非聖人所謂遯也。此遯之時義,所以為大也。雖堯、舜授受,亦不過於遯而已矣。聖人懼人之不知天德之大,徒以逃難避仇,遠迹山林者,皆謂之遯,則遯之為義小矣。故特曰遯之時義大矣哉也。遯之小利貞,睽之小事吉,不知者遂以為小而不思也。故孔子明其大,而後知小利貞者,有大義存焉。小事吉者,有大用存焉。《易說》

漢上朱氏曰:遯,坤再交乾也。陽長則隂消,柔壯則剛遯,晝夜寒暑之道也。二隂浸長,得位於内,君子之道漸消,是以四陽遯去,自内而之外,故曰遯。遯以全其剛,小人不能害其身,退而其道伸矣,故曰遯亨,遯而亨也。或曰:三隂進而至否,五隂極而至剥,君子猶居其間。二隂方長,君子何為遯哉?曰:否隂已盛,剥隂將窮,故否之九四、九五、上九,剥之上九,君子居之。遯隂方長,進而用事,可不遯乎?然君子之遯,未嘗一日忘天下。隂浸長而未盛,五剛當位應二,則與之應而不辭矣。與時偕行,豈必於遯哉?孔子所以遲遲去魯,孟子所以三宿而後出晝。鄭康成曰:正道見聘,始仕他國,亦遯而後亨也。故曰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此再以二五相應,伸遯亨之義也。二隂浸長,方之於否,不利君子貞,固有間矣。然不可大貞,利小貞而已。隂為小,剛當位而應六二,得乎中正也。先儒謂居小官,幹小事,其害未甚,我志猶行。易傳曰:聖賢之於天下,雖知道之將廢,豈忍坐視而不救哉?苟可致力焉,孔孟之所屑為也。蓋遯非疾世避俗,長往而不反之謂也。去留遲速,惟時而已。非不忘乎君,不離乎羣,消息盈虚,循天而行者,豈能盡遯之時義?故曰遯之時義大矣哉。在卦氣六月也,故太玄準之以逃。唐《易傳》

新安朱氏曰:剛當位而應,以九五一爻釋亨義。浸而長,以下二隂釋小利貞。時義大矣哉者,隂方浸長,處之為難,故其時義為尤大也。《本義》

問:遯卦小利貞,以彖辭小利貞,浸而長也之語觀之,則小當為隂柔,小人如小往大來,小過、小畜之小,言君子能遯則亨,小人則利於守正,不可以浸長之故而浸迫於陽也。此與程傳遯者隂之始長,君子知微,故當深戒,而聖人之意未遽已,故有與時行、小利貞之敎之意不同。先生曰:若程傳所言,則於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之下,當云止而健,隂進而長,故小利貞。今但言小利貞,浸而長也,而不言隂進而長,則小指隂小之小可知。況當遯去之時,事勢已有不容正之者。程說雖善,而有不通矣。問:遯亨,遯而亨也,分明是說能遯便亨,下更說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是如何?先生曰:此其所以遯而亨也。隂方微,為他剛當位而應,所以能知時而遯,是能與時行。不然,便是與時背也。問:小利貞,浸而長也,是見其浸長,故設戒令其貞正,且以寛君子之患,然亦是他之福。先生曰:是如此。此與否,初、二兩爻義相似。伊川說小利貞云:尚可以有為。隂已浸長,如何可有為?所說王允、謝安之於漢、晉,【王敦之事乃王導,非謝安也】。恐也不然。王允是算殺了董卓,謝安是乘王敦之老病,皆是他衰微時節,不是浸長之時也。兼他是大臣,亦如何去?此為在下位有為之兆者,則可以去。大臣任國安危,君在與在,君亡與亡,如何可去?又曰:王允不合要盡殺涼州兵,所以致敗。【並《語録》】

東萊呂氏曰:遯亨,遯而亨也。彖所以發明前意,遯本不可謂之亨,然屈於道而自附小人之列,身雖亨而道則未嘗亨也。全道以自遯,身雖遯而道未嘗不亨也。故當小人方盛之時,亨吾道者莫如遯,故曰遯而亨。蓋君子之所謂通塞,與世俗之所謂通塞異也。四陽在上,非不強盛,二隂在下,亦自微弱,君子何故便遯?君子見幾察微,知小人浸長必消,君子於此而退,乃君子之亨。遯亨者,身退則道亨也。俯就則屈己道,急退則忘天下,故雖二隂浸長,君子愛君之深,憂民之切,惓惓有不忍忘之意,尚欲有為以安生民、定社稷,雖不可大用,而猶可以小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易變體不同,以一卦言之,二隂在下,固小人也,四陽在上,固君子也。此以勢論,五為君子,二為小人,本不相應。以爻言之,五居中而適當其位,而應於二,二雖小人,至得九五,乃反應助於五。此以理論,二居中,是輔九五為善之臣也,故度時觀理,猶可小有所行。君子愛君深,憂民切,故其處位,未嘗敢遽去。雖小人方盛,理之所不可不遯,然必盡己之道,資二之輔,而思有以拯其難,見於小有所為。如孟子三宿出晝,猶不忍去,亦是意也。君子之所為,衆人固不識;時未可去,君子固不遽去;時可去,君子亦豈強留?然豈如潔已好名節者,知不可為,遂恝然忘情於天下乎?聖人於遯之義,亦曰大矣哉,蓋以此也。然遯之時義,尤為難識。學者看此,須别白得此理十分分明,乃可以處進退之際矣。又曰:當遯之時,尚可小利貞;若否之時,則不可為矣;至剥之時,則順止而已。雖然,遯、否消長,所爭不多,時節最難看,不可輕易處。須是人意盡後,時節方可見。【並《易說》】

【原文】遯卦●象传: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伊川先生曰:天下有山,山下【一作上】。起而乃止,天上進而相違,是遯避之象也。君子觀其象,以避遠乎小人。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惟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則自然遠矣。《易傳》

横渠先生曰:遠小人不惡而嚴,惡讀為憎惡之惡。遠小人不可示此惡也,惡則患及之,又焉能遠?嚴之為言,敬小人而遠之之義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物居地上,莫高於山。天之至高,雖非山比,然山之勢與天並高。天若遠避,遯之象也。君子之遠小人,如天之遠山,不惡而嚴,儼然望而畏之,不可犯也。

龜山楊氏曰:天下有山,健而止也。其藏疾也无所拒,然亦終莫之陵也。此君子遠小人之不惡而嚴之象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天下有山,内外之分也。不惡而嚴,全身潔己之道也。豈若小人悻悻然見於面目而後去之邪!《易說》

白雲郭氏曰:遯之為象,取二隂浸長而消陽,君子見幾而作,故卦謂之遯。天下有山,蓋備二體之象,非是名卦之意。易如此類者亦多矣。君子當遯之時,畏小人之害道,志在遠之而已。雖山林江海為遠害之地,然亦有以道遠之者。遠之之道何?如不惡其人而嚴其分是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疾之則惡也,不惡則不疾矣。孔子曰:君子无衆寡,无小大,无敢慢。又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皆嚴之謂也。自古山林江海,遯世之士多矣,獨遯以道者,孔、孟而已。若夫君臣授受,亦有遯之道者,蓋臣道上行,君不得不為之遯也。知其道而遯者,堯、舜也;不知其道而固有者,桀、紂也。然非舜、禹、湯、武而遯,則簒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山以下陵上天,遯而去之,不可干也。三、四、五、上,君子。初、二,小人。小人内君子,外遠小人也。小人遠之則怨,怨則所以害君子者,无所不至。初、四、二、五相應,不惡也。四陽以剛嚴在上臨之,不惡而嚴也。不惡故不可得而疎,嚴故不可得而親,是亦莫之怨,亦莫敢侮,而君子小人各得其所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天體无窮,山高有限,遯之象也。嚴者君子自守之常,而小人自不能近。《本義》

問:遯卦遯字雖是逃隱,大抵亦取遠去之意。天上山下相去甚遼絶,象之以君子遠小人,則君子如天,小人如山,相絶之義須如此方得。所以六爻在上而漸遠者,愈善也。先生曰:恁地推亦好。此六爻皆是君子之事。《語録》

廣漢張氏論蕭望之、劉向所處得失,曰:甚矣,二子之疎也!況其所為,自多不正。用人要當公天下選,而二子者,不惟其賢,惟其附已。不知小人迎合於外者,詎可保邪?故以鄭朋之傾邪,而使之待詔,至於華龍之汙穢,亦欲入其黨,彼蓋有所召之也。在易有之: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所謂嚴者,嚴其在我者也。二子處羣小之間,而不嚴如是,其可得乎?【南軒集史論

東萊呂氏曰:天下有山,勢不相附之象。君子觀小人浸長之時,勢不可相附也,不惡而嚴。大凡小人之情,近之則僭,遠之則怨。當待之以不嚴之威,則自然遠矣。語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要當思所以處之之道。夫不惡而嚴,最人之所難。蓋常人不惡則不嚴,苟欲其嚴,必作意而為之,亦如恭而安。尋常人恭敬者為拘束,才安肆則不恭矣。惟性情涵養,則自然嚴恭。苟内不足,則必待造作。威而不猛,亦其類也。《易說》

【原文】遯卦●初六: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伊川先生曰:他卦以下為初。遯者,往遯也。在前者先進,故初乃為尾。尾,在後之物也。遯而在後,不及者也,是以危也。初以柔處微,既已後矣,不可往也,往則危矣。微者易於晦藏,往既有危,不若不往之无災也。見幾先遯,固為善也。遯而為尾,危之道也。往既有危,不若不往而晦藏,可免於災,處微故也。古人處微下隱,亂世而不去者多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危而不往,何也?遯既後時,往則取災。故知者違難,在乎先幾。《易說》

龜山楊氏曰:二隂進矣,而隨其後,遯之尾也。居遯之時,不能遠之,隨其後,故厲。然柔方變剛,隨而往,則浸而為否矣,能无災乎?故勿用有攸往。而象曰:不往何災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易道貴早辨,而君子欲知幾,故自履霜堅冰之後,早辨之道言於初者多矣。而遯之初六,獨止而不知去,不能早辨者也,故曰遯尾厲。遯尾者,遯之後時也。為遯之尾,是為難之首也,其危宜矣。勿用有攸往者,言處遯尾之道雖危,而災猶可避也。蓋往之義在我,能止而不往,則何災之有?故止而不退則為厲,止而不往則无災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卦體以前為首,後為尾。四陽避患,患未至而先遯。初六止而在後,所處不正,危道也,故曰遯尾厲。往之四雖正,成離、坎,自明其節,而遇險災也。不若退藏於下,自晦其明,不往則何災之有?初六處下,非當位者,所處微矣,是故不去猶可以免患。易傳曰:古人處微下隱,亂世而不去者多矣。《易傳》

新安朱氏曰:遯而在後,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處靜俟,可免災耳。《本義》

遯尾厲,到這時節去不迭了,所以危。厲不可有所往,只得看他如何。賢人君子有這般底多。問: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者,言不可有所往,但當晦處静俟耳。此意如何?先生曰:程傳作不可往,謂不可去也。言遯已後矣,不可往,往則危。往既危,不若不往之為无災。某竊以為不然。遯而在後,尾也。既已危矣,豈可更不往乎?若作占辭看,尤分明。【並《語録》】

東萊呂氏曰:初六一爻,如獸之遯,則尾在後,衆賢皆去而已。不去,遯之尾也。大抵君子見幾而作,當小人道長之時,固當奉身而退,若羣賢既遯之後,方欲去則不可去矣,故有災。正如蔡邕當獻帝時,董卓擅權,君子皆去,獨邕未能遠遯,其後卒為卓所用,竟不能免。然君子當遯之際,雖无所往,亦有道以處之,如居下而為禄隱可也。易云何災,而蔡邕卒被戮者,以其為卓顯用,不能居下故也。初以隂居下,乃在微下者也,不當柄用,故但有厲而已。他卦上為尾,以其進而來也。遯則初為尾,以其遯而去也。《易說》

【原文】遯卦●六二: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伊川先生曰:二與五為正應,雖在相違遯之時,二以中正順應於五,五以中正親合於二,其交自固。黄,中色;牛,順物;革,堅固之物。二五以中正順道相與,其固如執,繫之以牛革也。莫之勝說,謂其交之固不可勝言也。在遯之時,故極言之。上下以中順之道相固結,其心志甚堅,如執之以牛革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黄牛,中順也,隂邪浸長。二居君臣正合之位,戡難救時,莫若中順固志,使姦不能干。不然,小人易間矣。《易說》

藍田呂氏曰:六二以柔居中,又處乎内,故曰黄牛。執言持革,言堅固也。方遯之時,衆陽皆遯,已不得而從之,以守中行順,堅持其志而不解,知所自信者也。

龜山楊氏曰:黄,中色。牛,順物。執之用黄牛之革,中順之志也。居隂進之時,中而不倚,和而不流,執用黃牛之革,則所執固矣。外物莫能勝也,故說。若夫萬變陳於前,則交喪於中,尚能說乎哉?《易說》

兼山郭氏曰:輔嗣云:說,解也。六二柔靜中正,有應於五,志在君親之人也。其執之堅,其持之固,庶幾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者也。然彼剛也,此柔也,故有黄牛之革,中順之辭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二柔順中正,上應九五,可謂得君之臣矣。而猶執用黃牛固志,何哉?方遯之時,小利貞,不可大事,勿用有攸往,雖應於君,而遯之志不可不固也。是以孔子於定、哀,孟子於齊、梁,非无應也,而其道不可以少貶,以從時好者,所謂固志也。六二為下體艮卦之主,知時止而止,故稱執焉。柔順,牛之象也;中正,黃之象也。不能執用黃牛,則見利忘義,終不可大有為於天下,而自衰其德多矣。勝說,或如字,或作脱。易以說為脱者有矣。此義實近之,而其言似膚淺,故先儒有不從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艮,手執也。坤為牛,坤中為黄,艮為革,執之用黃牛之革也。二近初六而應五,處於内,近小人,往從五,則所執說矣。二從五成離、兑,離火勝兑金,兑為毁折,有勝說之意。六二知其不可以處而比初,又不可往而從五,乃堅固以執其志。如執用黃牛之革,則初莫之止,五莫之勝,確乎不可拔,孰能奪其所守哉?故曰固志也。六二柔中,故執志如此,乃能遯。《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中順自守,人莫能解,必遯之志也。占者固守,亦當如是。《本義》

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此言象而占在其中,六二亦有此德也。【說,吐活反。

○語録】

東萊呂氏曰:大抵人情當屯難遯逃之際,最易相親。譬如魚相忘於水,及其在平陸,則相呴以濕,相濡以沫。當遯之時,正人情相親之時。以六二之才,與九五相應,其附麗固結,若黃牛之革,不可得而比喻,正以其情易親。故衛之北風曰:北風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又曰:攜手同歸。此亦相親密之意。序言衛國並為威虐,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則亦遯之時矣。《易說》

【原文】遯卦●九三: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伊川先生曰:陽志說隂,三與二切比,係乎二者也。遯貴速而遠,有所係累,則安能速且遠也?害於遯矣,故為有疾也。遯而不速,是以危也。臣妾小人女子,懷恩而不知義,親愛之則忠其上,係戀之私恩,懷小人女子之道也。故以畜養臣妾,則得其心為吉也。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三與二非正,應以暱此相親,非待君子之道。若以正,則雖係不得為有疾,蜀先主之不忍棄士民是也,雖危為无咎矣。遯而有係累,必以困憊致危,其有疾乃憊也,蓋力亦不足矣。以此暱愛之心,畜養臣妾則吉,豈可以當大事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為内之主,得位之正,立愛其下,畜臣妾之道盡矣。然以斯處遯,危疾宜焉。《易說》

藍田呂氏曰:九三獨近二隂,為隂所係。臣妾,役於人者也。隂為我役,則雖近之而无害。為隂所係,則憊矣。臣妾,亦隂類也。

龜山楊氏曰:一隂止乎上,艮體也。柔進而承之,止而不能遠係,遯也。能无疾憊乎?遯之時,小利貞而已。剛雖當位,不可大事也,故畜臣妾吉。大貞之,則難將作矣,尚何吉之有?《易說》

兼山郭氏曰:剥之六五以宮人寵,言君位也。遯之九三畜臣妾吉,言臣位也。位雖不同,其義則近之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遯以艮止,故六二止於下以固志,九三過於止而係於遯也。係於遯而不知變,是以疾困而危,其江海避世之徒歟!畜臣妾吉者,是道也,施之於家則可,施之於天下則不可。若是者,君子謂之隘,其可大事乎!《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三得位,係於二隂,而不能遯,巽繩係也,故曰係遯。九三遯則陽失位,以動為疾,故安其位而不動,故曰有疾。隂方剥陽,己私係之,未失位也,而曰厲。以動為疾,久則極憊,困篤不可救己,晉張華是也。三極也,有憊之意,故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九三為内之主,二隂自下承之,坤為臣,伏兌為妾,以此畜臣妾,則吉正也。若係志於鄙賤之人,其可大事乎?陽為大,巽為事,三動巽毁,不可大事也,故曰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下比二隂,當遯而有所係之象,有疾而危之道也。然以畜臣妾則吉,蓋君子之於小人,惟臣妾則不必其賢而可畜耳,故其占如此。《本義》問:畜臣妾吉,伊川云待臣妾之道,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如何?先生曰:君子小人更不可相對,更不可與相接。若臣妾則終日在自家脚手頭,若无以畜之,則望望然去矣。又曰:易中詳識物情,備極人事,都是實有此事。今學者平日只在燈窗下習讀,不曾應接世變,一旦讀此,皆看不得。某舊時也如此,只管讀得不相入,所以常說道易難讀。《語録》

東萊呂氏曰:大抵遯者,當遯即遯。苟滯戀顧惜而不能,則害於遯矣。以九居三,居下體之上,位之尊顯,處遯之時,是當去者也。今保戀顧盻,下切比六二之隂,又非正應,乃牽制而不能决其遯,是當遯而不能遯者也。若以此道畜臣妾則吉,若欲成天下之大事,立天下之大節,非有決斷之志者,必至於疾憊危厲而後已。君子之遯,可如是乎?所謂畜臣妾吉,意不專在畜臣妾上,但言如此係戀,乃畜臣妾之道。據臣妾之情,常有戀戀之意耳。亦如闚觀,利女貞,不在利女上。《易說》

【原文】遯卦●九四: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伊川先生曰:四與初為正應,是所好愛者也。君子雖有所好愛,義苟當遯,則去而不疑,所謂克己復禮,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則不能以義處,暱於所好,牽於所私,至於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則否也。否,不善也。四乾體,能剛斷者,聖人以其處隂而有係,故設小人之戒,恐其失於正也。君子雖有好而能遯,不失於義,小人則不能勝其私意,而至於不善也。【並《易傳》】

橫渠先生曰:有應於隂,不惡而嚴,故曰好遯。小人暗於事幾,不忿怒成仇,則私溺為累矣。《易說》

龜山楊氏曰:健而止乎外,而初以柔應之,其遯非不得已也,故曰好遯,君子吉。然居遯之時,有應於下,小人則相與而變剛矣,尚何遯之有?《易說》

兼山郭氏曰:九四處乾、巽之間,剛雖不中,能遯以違之,亦和而不流者也,故有君子小人之辭焉。内以其應柔,外以其用健,是以謂之好也。中庸曰:邦无道,至死不變。此其庶幾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遯自九四而上,其遯皆美。蓋乾德剛健中正,何適而非美乎?九四好遯,所謂遯世无悶者也,潛龍之義也。君子安之,故吉。小人汲汲於富貴,戚戚於貧賤,一不得志,將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又豈能好遯而安之哉?故曰小人否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好者,情欲之所好也。九四係於初六不正之隂而相應,情好也。君子剛決,以義斷之,當可遯之時,舍所好,動而去,與應絶矣。動則正,正故吉。蕭望之不顧王生之寵是也,故曰君子吉。曰小人否者,九動成六,六安於四,又有小人不能去之象。否者,不能然也。此爻與初六相應,處隂而有所係,故極陳小人之戒,以佐君子之決。易傳曰:所謂克己復禮,以道制欲者也,是以吉。小人則義不勝欲,牽於私好,相與陷於困辱危殆之途,猶不知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下應初六,而乾體剛健,有所好而能絶之,以遯之象也。惟自克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故占者君子則吉,而小人否也。《本義》

東萊呂氏曰:九四以剛陽之才而遯,雖有所好,亦必決而遯矣。曰好遯者,謂九四與初為應,雖有應好,亦遯之而不顧,惟君子則能是也。然以九四之剛為君子者,惟是見善明,用心剛乃可。小人溺於所好,豈能果決而遯哉?故以九居四,應初六之隂,必有小人否之戒。不然,則言君子吉足矣。此一爻伊川說甚分明,但有未盡處。曰君子吉,小人否者,何哉?蓋以陽居隂,一消一長,未可必。苟君子進,則小人必消;小人進,則君子必消。正如學者用心非不剛,然資質尚柔懦。當此際有兩途,苟用力於剛陽之地,則為君子;用力於卑柔之地,則為小人。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以四剛柔相半故也。九之剛勝,便為君子;四之柔勝,便入小人。君子小人无兩立之理,此一爻最要理會,所以兼君子小人言之。《易說》

【原文】遯卦●九五: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中正,遯之嘉美者也。處得中正之道,時止時行,乃所謂嘉美也,故為貞正而吉。九五非无係應,然與二皆以中正自處,是其心志及乎動止,莫非中正,而无私係之失,所以為嘉也。在彖則槩言遯時,故云與時行,小利貞,尚有濟遯之意。於爻至五,遯將極矣,故惟以中正處遯言之。遯【一无遯字】。非人君之事,故不主君位言。然人君之所避遠,乃遯也,亦在中正而已。志正則動必由正,所以為遯之嘉也。居中得正而應中正,是其志正也,所以為吉。人之遯也,止也,惟在正其志而已矣。【並《易傳》】

橫渠先生曰:嘉、好義同,然五居正處中,能正其志,故獲貞吉。《易說》

龜山楊氏曰:剛當位而應,能與時行也,故為嘉遯。然遯之時,不可以有為也,故其貞吉,正其志而已。《易說》

漢上朱氏曰:陽為美,九五中正,无以加焉,美之至也。剛中處外,可行則行也。當位而應,可止則止也。不後而往,不柔而應,不安於疾憊,不係於情好,遯之至美。故曰嘉遯貞吉者,以自正其志而安也。正志者,行止无累於物也。此夫子所以疾固歟?易傳曰:在彖則槩言遯時,故云與時行,小利貞,有濟,遯之意也。於爻至於五,則遯將極矣,故惟以中正處遯言之。《易傳》

兼山郭氏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舜亦以命禹。雖革運之有終,其嘉遯之志則一也。孔子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其有見於此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堯授舜,舜授禹,雖曰天之歷數在爾躬,其為嘉遯之志則一也。故孔子謂韶盡美又盡善也,其是之謂乎!雍曰:九五剛健中正,道全德備,舉遯之世,莫美於斯,故曰嘉遯貞吉。以正志者,道至於此,與時為對,隨而不流,无係也,无執也,无好也,不事於外,正其在我者而已矣,此其所以為嘉也。上非堯、舜,下非孔子,皆不足以與此。《易說》

新安朱氏曰:剛陽中正,下應六二,亦柔順而中正,遯之嘉美者也。占者如是而正,則吉矣。《本義》,問:九五嘉遯,以陽剛中正,漸向遯極,故為嘉美。未是極處,故戒以貞正則吉。先生曰:是。如此,便是剛當位而應處,是去得恰好時節。小人亦未嫌自家,只是自家合去。莫見小人不嫌,却與相接而不去,便是不好,所以戒他貞正。《語録》

東萊呂氏曰:正之一字,須當詳看。常人多言求進須理會邪正,若退避,則雖有不正亦不害。殊不知大抵人臣之進固不可不正,遯亦不可不正。貪位慕禄而不知退,固是不正之行;若輕世絶俗而亟於退,亦非正矣。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凡有一毫之不正,皆不正也,故曰以正志也。正字須要看得定。《易說》

【原文】遯卦●上九: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伊川先生曰:肥者,充大寛裕之意。遯者,惟飄然遠逝,无所係滯之為善。上九乾體剛斷,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係,是遯之遠而无累,可謂寛綽有餘裕也。遯者,窮困之時也,善處則為肥矣。其遯如此,何所不利?其遯之遠,无所疑滯也。蓋在外則已遠,无應則无累,故為剛決无疑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居卦之外而无應於内,與九三係遯有疾憊異也。則其遯也,不疑其所行矣,故曰肥遯无不利。《易說》

白雲郭氏曰:肥者,道之充實也。道之充實,放諸四海而準。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何所往而不利乎!以是道而處遯世,故无所係好,其於進退,綽綽然有餘裕矣,夫何疑之有!當遯之極,所謂知變之大人也。遯之時義,觀九五、上九可見。《易說》

漢上朱氏曰:上九盈矣,動成兌,說見於外,肥也。上九處卦,外内无應,動則正,无往不利,其於遯也有餘矣,故曰肥遯。所以无不利者,剛決不係於四,无疑情也。巽為不果,疑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剛陽居卦外,下无係應,遯之遠而處之裕者也,故其象占如此。肥者,寛裕自得之意。《本義》

東萊呂氏曰:司馬相如云: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臞,若隱遯而未能與物相忘,遲疑不決,二者交戰,安能心廣體胖?故惟无所疑,然後能肥遯也。子夏出見紛華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交戰於胷中,則不能无疑,及其戰而道勝,所以肥而樂也。此子夏所謂始之癯,終之肥也。肥遯之肥,蓋亦如此。《易說》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6.4万阅字体:二十八、大过卦大过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八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易卦》作者将这凶吉绝然相反的占卜之辞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过的卦、爻之象预示着多种意义。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

转载随笔 52 2023-12-19

易经“泽山咸卦”之婚姻情感智慧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泽山咸卦(咸卦),本卦是异卦艮兑相叠,艮卦在下,代表少男,兑卦在上,代表少女。下期讲解易经中雷风恒卦与风火家人卦的感情智慧,敬请等待。

转载随笔 68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易经五十五卦丰卦怎么解释

内容导航:易经五十五卦丰卦怎么解释求解姻缘,《易经》第五十五卦,请大师解卦第55卦丰卦上震下离卦,六五、上六为变爻详解?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这也是丰卦的卦象。易经主要有两种算卦的方法,一种是大衍筮法

转载随笔 99 2023-12-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