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卦-履卦:天泽履卦(兑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四》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第10卦-履卦:天泽履卦(兑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四》

天泽履卦 地位:老阳|人位:少阴|天位:老阳|错卦:地山谦|综卦:风天小畜|交互卦:风火家人

第10卦-履卦:天泽履卦(兑下乾上)(清)纳喇性德撰《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四》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四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兌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夫物之聚,則有大小之别,高下之等,美惡之分,是物畜然後有禮,履所以繼畜也。履,禮也。禮,人之所履也。為卦天上澤下,天而在上,澤而處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當也,禮之本也,常履之道也,故為履。履,踐也,藉也。履物為踐,履於物為藉,以柔藉剛,故為履也。不曰剛履柔,而曰柔履剛者,剛乘柔,常理不足道,故易中惟言柔乘剛,不言剛乘柔也。言履藉於剛,乃見卑順說應之義。《易傳》

東萊呂氏曰:物畜然後有禮。言物惟畜之多,故好。譬如水積畜多,故波瀾自然成文。又如燈燭,若一燈一燭,固未見好,惟多後彼此交光,然後可觀。《易說》

【原文】履卦●卦辞:

履虎尾,不咥人,亨。

伊川先生曰:履,人所履之道也。天在上而澤處下,以柔履藉於剛,上下各得其義,事之至順,理之至當也。人之履行如此,雖履至危之地,亦无所害。故履虎尾而不見咥囓,所以能亨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履者,行道之義。乾在上,天道也。天道至大,天下之所難履而行之也,故有履虎尾之象。履虎尾,直取其難,非取其為害也。然履虎尾者,有咥人之患。履乾之道者,雖難而无咥人之患,惟有亨之理也。孔子言博施濟衆,則曰堯、舜其猶病諸;言修己以安百姓,則曰堯、舜其猶病諸。信乎天道之難履如此。《易說》

新安朱氏曰:兌亦三畫卦之名,一隂見於二陽之上,故其德為說,其象為澤。履,有所躡而進之義也。以兌遇乾,和說以躡剛強之後,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故其卦為履,而占如是也。人能如是,則處危而不傷矣。《本義》

【原文】履卦●彖传: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伊川先生曰:兌以陰柔履藉乾之陽,剛柔履剛也。兌以說順應乎乾剛而履藉之,下順乎上,陰承乎陽。夫下之正【一作至】,理也。所履如此,至順至當,雖履虎尾,亦不見傷害。以此履行,其亨可知。

○九五以陽剛中正尊履帝位,苟无疚病,得履道之至善光明者也。疚謂疵病,夬、履是也。光明,德盛而輝光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說雖應乾,而二不累五也。

○无隂柔之累,故不疚,此所以正一卦之德也。【並《易說》】

藍田呂氏曰:履,踐而行也。兌有所進,居乾之後。六三以一隂進逼於乾,柔履剛者也。履道莫艱於此,此履所以名也。乾,虎也。六三進逼於乾,履虎尾者也。以說應者,物莫之傷,故不咥人,亨也。

廣平游氏曰:卦之才,則以一柔進退履衆剛,故有履虎尾之象。然而不咥人亨者,說而應乎乾故也。蓋說而已,不應乎乾則不敬;應乎乾而已,非說則不和。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君子之所履,苟在於是,則雖暴人之前无虞矣,雖蠻貊之邦行矣,況於華夏乎?故履虎尾,不咥人,而又亨也。君子之所履,未嘗不在於禮,而禮勝則離。今至於履虎尾而亨,則其它可知矣。此履之善也。此合一卦之才言之。若就一爻之義,則六三蹈虎尾而凶矣。故爻、彖異辭,猶之彖言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而九五言夬履,貞厲也。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者,兌澤下流故也。膏澤下於民,則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内省不疚矣。此天下所以心悦而誠服也。天下心悦而誠服,則親之若父母,仰之若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可不謂光明矣。夫若其據利勢之重,阻法度之威,以臨莅天下,而澤不加於民,則民胥咨怨,疾首蹙頞而相告矣。夫如是,則從之者勢也,而心背之;事之者貌也,而腹非之。夫何光明之有?【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上天下澤,尊卑之分定矣,卦之所以為履也。履,禮也。九三處兌而承乾,說而應乎乾者也。禮以用和為貴,說而應,和之至也。用和以往,雖履至危之地,无所害矣。故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夫乾剛中正,德威而光明矣,故履帝位而不疚病也。不疚,言安於其位也。然獨稱帝位者,蓋禮者天地之别也。以天地之别言之,則上下之分,勢相絶矣。故稱帝焉,以言其與天同體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乾,天道也。天之道,剛健中正,唯中正可以應之。中則不欺,正則不邪,持此以履虎尾可也。故禮之質,忠信而已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履之所以難者,以六三之柔而履天之剛德,是以難也。說而應乎乾,則與乾合德,是以能履而有不咥人亨之象。剛中正,九五也。履帝位而不疚,然後其道下濟而光明,疚則不能光明也。剛德常過,過則疚,剛而不過,斯不疚矣。故允恭克讓,堯所以光被,温恭允塞,舜所以文明,皆剛而中正者也,謂之不疚如此。《易說》

漢上朱氏曰:履,踐也。言踐履之道,一柔而履二剛,上為乾剛所履,不言剛履柔者,三柔履之主也。以柔履剛,踐履之難,處之得其道,履之至善也,故曰柔履剛。此以六三一爻言履之義也。卦後為尾,兌為虎、為口,虎口咥人者也。乾,健也。上九極乾,六三以柔履其後,上九與三相易,上復成兌,是履猛虎之尾,怒而見咥者也。三兌體,下說乎人之情,上應乎乾,上極健,而我應之以和,雖剛而不忤,和而不流,柔而不犯,推是道以行,蹈呂梁之險可也。故處乎五剛之間,柔而能亨。關子明曰:履而不處,其周公乎?故曰說而應乎剛,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此合兩體言,履至危而亨也。九五以天德臨下,剛不中正,有所偏係,則君子畏禍將去之,小人以柔邪而進陽,為隂所病矣。九五中正,踐帝位,立乎萬物之上,无所累其心。舜、禹之有天下也,履道至此,光明格於上下矣。離為明。疚,病也。隂陽失位為病,六三不正,五不應之,不疚也。故夫子贊之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今之王,古之帝也。獨於履言帝位者,易君德而當君位者五卦:否、无妄、同人、遯。乾體也,而无履之時。有是德,有是時,而履是位者,唯履而已。上下履位,物物循理之時也。在卦氣為六月,太玄凖之以禮,《易傳》

五峯胡氏曰:袁渙之荅呂布,嚴顔之荅張飛,薛包之事父母,謝安之待桓温,所處至順,所言至當,皆以柔履剛,說而應之,故雖履強猛暴戾之地,終不見傷害也。紂至強暴也,而文王徽柔懿恭以事之,故能免於羑里。以西伯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剛得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德光大明於天下後世也,其亨可知。【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柔履剛,以二體釋卦名義說,而應以卦德釋彖辭。剛中正,又以卦體明之,指九五也。《本義》履虎尾,言履危而不見傷之象,便是後履前之

意隨著它後去。履卦上乾下兌,以陰躡陽,是隨後躡他,如踏他脚迹相似。所以云履虎尾,是隨後去履他尾也。故於卦之三四爻發履虎尾之義,便是陰去躡他陽背脊後處。伊川却說作履藉,說得生受了【並《語録》】

東萊呂氏曰:履,德之基也。履之為卦,上乾下兌,所謂以柔履剛。兌,柔也;乾,剛也。兌以柔見履於剛,是卑順自處得其分。所以履之為義,學者踐履,其用朂切。孔子彖辭:履虎尾,不咥人,亨。天下之至危者,莫如履虎尾。今則履虎尾而无吞噬之患,自此以往,何所不可?所謂履者,凡履踐之道皆在焉。聖人繫之以辭,獨舉最危者言之,何也?大抵學者踐履工夫,須於至難至危之處自試驗,過得此處,方始无往不利。若舍至難至危,其它踐履不足道也,先難之義也。說而應乎乾,惟易簡始知險阻。若欲履虎尾之至危,以剛很不可,以機械亦不可,惟以柔順和悦,則雖處至危之地,亦无所不安矣。彖又推究其本意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孔子蓋以君位言之。凡孔子之彖易,多是發其大者以示人。天下之至危,无過於履虎尾;天下之至尊者,无過於履帝位。舉二大端以示人,凡履踐之事,莫不在其中矣。九五以剛而居中得正,然而申之以不疚之辭,何也?蓋履天位至難,雖以中正之德,若非慄慄危懼,用剛之過,則夬履貞厲,惟是履帝位而不疚,然後光明。學者當深玩夫子之彖辭,自履帝位推之自尊及卑,自履虎尾推之自危及安,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時位,莫不皆在其中矣。《易說》

【原文】履卦●象传: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伊川先生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一作天】,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而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无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辨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易傳》

廣平游氏曰:天高地下,禮制行矣。人之所履,禮而已。故上天下澤,有履之象。君子觀象於此,則可以辨上下。上下既辨,則民分立而民志定矣。此以成卦之體言之也。

○禮者,所以辨上下而定民志也。蓋上下之分嚴,則豐者不為有餘,殺者不為不足,而民志定。此先王因人性以制之,而理之不可易也。其或強有力者,竊其非分而有之,欲自以為榮,是播其惡,適足以發笑而自黜爾。所有者非其分,既不足以為榮,而身陷不義,更足以為辱,愚孰甚焉!此藏文仲居蔡所以為不智也。季氏以八佾舞,三家以雍徹,正類於此。而臧文仲當時名大夫,必嘗以智稱,故仲尼以為何如其智以明其大者,不知其它不足稱也。如以為先王之為禮,將以籠天下之愚而拘之,則荀卿化性起偽之說行矣。譬如今人未仕而服青紫,人必以為病狂,文仲之愚不幸類此。【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禮莫大於明分。分之不明,則為下者不安於下而志不定;志不定,則覬覦之心生;覬覦之心生,則陵僭之禍起,而亂之所由作也。夫天澤定位,上下之分明矣。六三說而應乎乾,則為下而安於下者也,此履之所以成象也。故君子觀履之象,以辨上下,定民志。《易說》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後世士夫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侈富,此蓋民志未定,欲其不亂,難矣。雍曰:上天下澤,言天道居上,則澤必下及也。君子之澤无它焉,使斯民各安其分,无乖争之變而已。故曰辨上下,定民志。上下既辨,則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又安有不定之志哉!《易說》

漢上朱氏曰:天澤相際,目力之所極,則視之一也。而上下實異體,不可不辨。禮者,人所履,表微者也。坤為民,巽為不果,疑也。故君子以禮辨上下,定民志。古之治天下者,思去民之疑,志以定之爾。《易說》

東萊呂氏曰: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天處上,澤處下,尊卑各得其分。大抵尊卑貴賤,本皆有定位。為尊者處尊,為卑者處卑,雖萬鍾之禄,不自以為多;抱關擊柝,不自以為寡。若是上下无辨,宜賤者處貴,宜卑者處尊,民志便不定。何者?才能相若,德業相若,而一貴一賤,安得不生叛援之心乎?君子之辨上下,本非強以私意安排。上天下澤,物各付物,各隨尊卑之分而已。然而尊卑分明,无如天地。天尊地卑,最是上下之辨之大者。上天下地反為否,何也?取象之義,又須識所謂上天下澤,與上天下地不同。上天下澤,所謂山澤通氣,氣升於天,辨位之中,自有融通之理,此其所以為履。若上天下地,天氣不下降,地氣不上騰,則雖辨而无接,此其所以為否也。《易說》

【原文】履卦●初九: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明道先生曰:素履者,雅素之履也。初九剛陽,素履已定,但行其志爾,故曰獨行願也。【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履不處者,行之義。初處至下,素在下者也。而陽剛之才,可以上進。若安其卑下之素而往,則无咎矣。夫人不能自安於貧賤之素,則其進也,乃貪躁而動,求去乎貧賤耳,非欲有為也。既得其進,驕溢必矣,故往則有咎。賢者則安履其素,其處也樂,其進也將有為也。故得其進,則有為而无不善,乃守其素履者也。

○安履其素而往者,非苟利也,獨行其志願爾。獨,專也。若欲貴之心與行道之心交戰於中,豈能安履其素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隂累不干,无應於上,故其履潔素。《易說》

○又曰:正已而不求於人,不願乎其外之盛者。《正蒙》

廣平游氏曰:中庸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蓋位有貴賤得喪,而君子不因其位而改其素也。履之初言素履,亦猶是也。素之為言无飾也,大行不加,窮居不損,豈借美於外哉?孟子所謂不願人之膏梁文繡者是也。履此而往,則志之所祈嚮者,非有徇乎人也,獨行其平昔之志而已,故曰獨行願也。在履之初,未交於物,故有素之象。《易說》

龜山楊氏曰: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履也。不願乎其外,則无入而不自得矣,故往无咎。初九在一卦之下,君子敬修其可願,在此時而已。《易說》

兼山郭氏曰:初九,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初,復之始也,是以言素《易說》

白雲郭氏曰:素有先定於内之義。素定於内,則隨事之來,履而往之,又何咎矣。素富貴則可以行富貴,素貧賤則可以行貧賤。故孔子曰: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素富貴貧賤之道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此孔子之素履也。素履,行已之義,非澤民之道,故曰獨行願也。伊川曰:若欲貴之心與欲行道之心交戰於中,豈能安履其素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初在履之下,而正安於下,不援乎上者也。四動而求之,斯可往矣。往以正,不失其素。履往成巽,巽為白,亦素也,故往无咎。履九五中正,君位也。四爻不正,初九獨正,往之四者,將以正夫衆。不正,獨行願也,非厭貧賤也,非利富貴也,是以往无咎。易傳曰:夫人不能自安於貧賤之素,則其進也,乃貪躁而動,求去乎貧賤爾。非欲有為也,既得其進,驕溢必矣,故往則有咎。《易傳》

五峯胡氏曰:張良以布衣起為帝者師,及功成天下定,則從赤松子遊。楊秉以儒生起為三公,嘗稱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此安其卑下之素,往行其志願者也。故貴勢不能動其心,利禄不能亂其操,以是而行,豈有咎乎!《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以陽在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素履者也。占者如是,則往而无咎也。《本義》

東萊呂氏曰:初九,素履,往无咎。言人當件件守初心,如自貧賤而之富貴,不可以富貴移其所履。惟素履故无咎,蓋不為地位所移也。此最是教人出門第一步。《易說》

【原文】履卦●九二: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伊川先生曰:九二居柔,寛裕得中,其所履坦坦然,平易之道也。雖所履得坦易之道,亦必幽靜安恬之人處之,則能貞固而吉也。九二陽志上進,故有幽人之戒。

○履道在於安靜,其中恬正,則所履安裕。中若躁動,豈能安其所履?故必幽人則能堅固而吉,蓋其中心安静,不以利欲自亂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中正不累,无援於上,故中不自亂,得幽人之正。《易說》

藍田呂氏曰:二體陽居隂,以中自守,履道之所尚也。履斯以進,坦然易行;守斯以處,保乎終吉。隱顯同致,无所不宜也。

龜山楊氏曰:剛中而承柔,異乎六三之履虎尾也,故曰履道坦坦。坦坦者,言所履夷易而无難也。居中處說而上无應,故曰幽人。顔淵在陋巷,不改其樂是也。非中不自亂,何以與此?苟有應乎上,則為禹、稷之事,非幽人也。古之聖人雖在側微,若將終身焉,中不自亂故也。若夫外騖而以紆朱懷金為樂,則利欲交戰於胷中,而能不自亂者,未之有也。其能貞吉,不亦遠乎!《易說》

白雲郭氏曰:居君位而得中,九五也;居臣位而得中,九二也。剛中之道,自非大人,難於兩立,此九二所以為幽人之象也。履得其道而坦坦,平且易也。幽人之履如此,何適而非貞吉乎?孟子曰:我无官守,我无言責,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履道坦坦之謂也。故惟孟子然後有餘裕。不然,雖周公大聖人,亦有跋疐之患,不得為坦坦也。幽人剛中,處道深遠,非富貴貧賤所能移,大丈夫也。况志已素定,豈有中亂之道哉?《易說》

五峯胡氏曰:黄憲汪汪如萬頃波,澄之不清,撓之不濁,非有驚衆險異之行也。初舉孝亷,又辟公府,友人勸之仕,憲亦不之拒也。行至京師,竟无所就。若其中以利欲自亂,豈能從容應之若是乎?《易外傳》

漢上朱氏曰:二動成震,震為大途,坤為平衍,履道坦坦也,道中正也。初動二成坎,坎為隱伏,初未往,二伏於坎中,幽人也。幽人言靜而无求,及初復位,動而不失其正,幽人之貞也。正則吉,初之應四,動而往,靜而來,上下无常也。而幽人守正,所履坦坦者,自若其中,不自亂也。坤為亂,二正得中,不自亂也。久幽而不改其操者,其唯九二乎?易傳曰:九二陽志上進,故有幽人之戒。《易傳》

新安朱氏曰:剛中在下,无應於上,故為履道平坦,幽獨守貞之象。幽人履道而遇其占,則貞而吉矣。《本義》

○履道,道即路也。伊川這一卦說那大象并素履履道坦坦處,却說得好。《語録》

【原文】履卦●六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康節先生曰:三皇同聖而異化,五帝同賢而異教,三王同才而異勸,五伯同術而異率。同術而異率者必以力,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歸之,故尚爭。夫爭也者,爭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義,然後謂之爭。小爭交以言,大爭交以兵,爭夫強弱者也。猶借夫名焉者,謂之曲直。名也者,命物正事之稱也;利也者,養人成務之具也。名不以仁,无以守業;利不以義,无以居功。利不以功居,名不以業守,則亂矣,民所以必爭之也。五伯者,借虚名以爭實利者也。帝不足則王,王不足則伯,伯又不足則夷狄矣。若然,則五伯不謂无功於中國,語其王則未也,過夷狄則遠矣。周之東遷,文武之功德於是乎盡矣,猶能維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絶如綫,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猶五伯借名之力也。是故能以力率天下者,天下亦以力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其斯之謂歟!【觀物内篇】

伊川先生曰:三以陰居陽,志欲剛而體本陰柔,安能堅其所履?故如盲眇之視,其見不明;跛躄之履,其行不遠。才既不足,而又處不得中,履非其正,以柔而務。【一作勝】。剛,其履如此,是履於危地,故曰履虎尾。以不善履履危地,必及禍患,故曰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如武暴之人而居人上,肆其躁率而已,非能順履而遠到也。不中正而志剛,乃為羣陽所。【一有不字與?是以剛躁蹈危而得凶也。

○陰柔之人,其才不足,視不能明,行不能遠,而乃務剛,所履如此,其能免於害乎?

○以柔居三,履非其正,所以致禍害,被咥而凶也。以武人為喻者,以其處陽,才弱而志剛也。志剛則妄動,所履不由其道,如武人而為大君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大君者,為衆爻之主也。武人者,剛而不德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眇、跛,廢者也。爻皆陽而已,獨陰位且不當,則其用偏廢,雖能視能履,不足任也。位既不當,而以柔履剛,必有咥人之凶也。體隂居陽,不中不正,柔邪而為暴亂者也,質雖柔而志剛也。

廣平游氏曰:六三以一隂獨立於羣陽之中,而又處非其位,故有眇、跛之象,猶之隂而无匹也。眇能視,跛能履,明不足而行不全也,故有武人之象。若用此以蹈危,其能无傷乎?惟武人用此以聽命於大君,則處陽而志剛,可以有為矣。大君剛中正而履帝位者也,明足以照理,行足以率人,故武人聽命而有為,可以无虞而有功矣。《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三居不當位,體柔而志剛,非履之正也。禮者,中而已矣。不中不足以有明,眇者之視也。體柔則不足以與行,跛者之履也。其視不明,其行不正,雖居安且不可,况履危陷難乎?故履虎尾,咥人,凶。陽在前,履虎尾也。然以成卦之才言之,則六三以柔順之質,說而應乎乾,雖履至危之地,无害矣。故履虎尾,不咥人,亨。以一爻言之,柔失位不中,而上承三陽,近而不相得,則履虎尾,咥人而凶者也。易中隨時取義,故不同也。夫見善未必明,而用心剛者,武夫也。以隂居陽,故志剛也。由是而進為於君,克全者蓋寡矣。故不言吉凶,以其吉凶未定故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離為目,六三不正之離也。巽為股,六三毁折之股也。以是為明,以是為行,不可也。六三上下履剛,而其體則柔。志剛矣,而中未能實也。且震為龍,則兌為虎。兌三見口,是以有咥人之象。所以見咥,无中正將之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六三以隂居陽,无中正之道。又以一柔介五剛之間,勢无全人,故有眇跛之義也。以是而視,以是而履,所以遇咥人之凶矣。夫居五剛之中,履於上則不能履於下,視於前則不能視於後,常有不足之道。故眇也,跛也,遇咥也,皆以不足故也。位不當者,豈以非其所居歟?武人,三軍之勇者,視不勝猶勝,則其視一於進而已。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則其履亦一於進而已。此所以惟武人可用是道,以有為于大君也。夫武人可用有為于大君者,以其志剛也。故爻辭於咥人凶之後,繼以武人為于大君,而象言志剛,不言其凶吉者,明武人可用也。履之爻,六三、九五皆有二義,亦如否之小人吉,大人否,亨,恒之婦人吉,夫子凶,皆難以一義明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離為目,兌,毁之眇也。眇者不能視遠,言其智不足以有明也。巽為股,兌,折之跛也。跛者不能行遠,言其才雖有上九之應,不足以相與而行也。卦一隂介五陽剛健之中,才智不足,處非其位,柔不勝剛,必有凶禍,故曰咥人之凶,位不當也。卦後為尾,兌為虎、為口,履乾之後,三往乎上成兌,虎口嚙之,咥人之象,六三位不當一也。在卦言不咥人亨,爻言咥人凶者,卦體說而應乎乾,應則以柔應剛,以說應健,如列禦寇所謂達其怒心也。爻則才知不足,而有為于大君,妄動也,是不知宋王之猛者也。乾五為君,上九,大君也。兌,西方肅殺之氣,武也。天右行,故天事武。三居中,志也。六柔居三,志剛也。六三往之,上九武人有為于大君,志剛則決,不慮其才知不足,而決於有為,致咥之道,盆成括是已。觀六三妄動而凶,則知初九之往為吉矣。《易傳》

五峯胡氏曰:呂布剛決不常,智卑而才小,雖統衆為將,固不足以濟亂也。然以董卓之悖逆而殺之,以袁紹之背叛而絶之,眇能視,跛能履者也。其見非能窮理,其行非能盡義,亦廹劫於形勢,因以為功耳。使布統御於人,遵約束而行,則未必不為名將,如尉遲敬德之流,保其天禄矣。以其剛決武暴而居人上,自主一方也,故躁率妄行,謀不中禮義,動不中幾會,履虎尾,蹈危難,終為曹操所禽,而被咥人之凶焉。《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以此履乾,必見傷害,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凶。又為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如秦政、項籍,豈能久也。《本義》

○武人為于大君,必有此象,但六三隂柔,不見得有武人之象。《語録》

【原文】履卦●九四: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陽剛而乾體,雖居四,剛勝者也。在近君多懼之地,无相得之義。五復剛決之過,故為履虎尾。愬愬,畏懼之貌。若能畏懼,則當終吉。蓋九雖剛而志柔,四雖近而不處,故能兢慎畏懼,則終免於危而獲吉也。

○能愬愬畏懼,則終得其吉者,志在於行而不處也,去危則獲吉矣。陽剛,能行者也;居柔,以順自處者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三五不累於己,處多懼之地,近比於三,能常自危,則志願終吉。陽居隂,故不自肆,常自危也。《易說》

藍田呂氏曰:履道尚行,則虎尾不可不履。四以陽居隂,質剛而志柔,懼而獲吉,志行也。

龜山楊氏曰:以剛承陽,處多懼之地,履虎尾之象也。然而體剛而志柔,知愬愬戒懼,順以從上,故志行而終吉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四近剛決之君,處多懼之地,而能愬愬恐懼,所謂戰戰兢兢,如臨淵履冰者也,豈有不終吉者哉!此聖人居危難之道也。志行者,不失其所志之謂也。舜之志,孝也;文王之志,仁也。父頑母嚚而克諧以孝,舜居難而志行也;出羑里而請除炮烙之刑,文王居難而志行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九四履三陽之後,下有兌虎,履虎尾也。五剛,四近君,多懼。然以陽居隂,謙而不處,動成震,震為恐懼。愬,愬也。恐懼則敬慎,敬慎則動無非正。始也履虎尾,終也恐懼不失其正,而志上行于君,終吉也。中為志,動則行。《易傳》

五峰胡氏曰:東漢之初,竇融保據河西,專有方面。厥後歸命光武,以為大司空,居近君之地。光武剛強明決,以法術制馭臣下之君也。融嘗專制,則光武心忌;本處于外,入居大官,則舊功臣心不平,履虎尾也。然融謙恭小心,有子欲其怐恂,守道不願其才能,其畏慎可知。愬愬,畏慎也。融能如是,不以寵利居成功,其志行也,故終吉。《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然以剛居柔,故能戒懼而得終吉。《本義》

○志行,也只是說進將去。《語録》

【原文】履卦●九五: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伊川先生曰:夬,剛決也。五以陽剛乾體,居至尊之位,任其剛決而行者也。如此,則雖得正,猶危厲也。古之聖人,居天下之尊,明足以照,剛足以決,勢足以專,然而未嘗不盡天下之議,雖芻蕘之微必取,此其所以為聖也,履帝位而光明者也。若自任剛明,決行不顧,雖使得正,亦危道也,可固守乎?有剛明之才,苟專自任,猶為危道,況剛明不足者乎?易中云貞厲,義各不同,隨卦可見。

○戒夬履者,以其正當尊位也。居至尊之位,據能專之勢,而自任剛決,不復畏懼,雖使得正,亦危道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履,禮也。禮以用和為貴,故曰履和而至。九二、九四皆體剛而志柔,履而和者也,故吉。六三體柔而志剛,以和為體也,而又失位不中,和而不以禮節者也,故亦不可行。九五剛當位而履,履而不用和者也,故曰夬履,貞厲。夬,謂以剛決而履也。居履之時,上下之位定,九五以剛中正而履尊位,其德可謂不疚矣。以爻趨時而不以和,則非履之善也,故雖正亦厲矣。《易說》

白雲郭氏曰:夬,決也,剛決不已之辭也。以陽居陽,剛之過也。剛過而自任其剛,宜為致凶之道。然以居位正當,故特貞厲而已,非所謂履帝位而不疚者也。彖論中正,故發其光明之美。爻言夬履,故示以剛決之戒。道之常變如此。位正當者,猶以用剛而厲,則知位非正當者凶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六三履虎尾,咥人,凶者,位不當也。九五其位正,其德當,而貞厲者剛,天德不可為首也。九五履乎正位,當用六三之柔濟乎剛,健而說,決而和,斯可以履天下之籍矣。人君擅生殺之柄,不患乎无威,患乎剛過,不能以柔濟,則臣下恐懼而不進。人君守此,不變危厲之道。兌為決,三五相易成夬,故曰夬履。或曰:六三不正,何以用之?義取柔濟剛也。易傳曰:古之聖人,居天下之尊,明足以照,剛足以決,勢足以專,然未嘗不盡天下之議。《易傳》

五峰胡氏曰:夬,剛決也。堯、舜之聖,猶曰欽明文思,允恭克讓。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仲虺稱湯曰:從諫弗咈,先民時若。詩稱文王曰:小心翼翼。蓋優游從容,寛大盡下者,聖人之容止也。能如是,則履帝位而不疚矣。若自以為居位正當,任其剛決,不復畏慎,則德不能日新,往往日退不如其初,此危道也,故曰貞厲。《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兌說應之,凡事必行,无所疑礙,故其象為夬。決其履,雖使得正,亦危道也,故其占為雖正而危,為戒深矣,傷於所恃也。《本義》

○夬履貞厲,如東坡所謂憂治世而危明主也。

○夬履,是做得忒快,雖合履底,也有危厲。

○問:履卦以兌遇乾,和說以躡剛強之後,所以有履虎尾而不傷之象。但彖言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正指九五而言。而九五爻辭乃曰夬履貞厲,有危象焉,何也?先生曰:夬,決也。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下又以和說應之,故其所行果決,自為无所疑礙,所以雖正亦厲。蓋曰雖使得正,亦危道也,為戒深矣。

○問: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此是指九五而言。然九五爻辭則云夬履貞厲,與彖似相反,何邪?先生曰:九五以剛居上,下臨柔說之人,故決然自為而无所疑,不自知其過於剛耳。【並《語録》】

【原文】履卦●上九: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明道先生曰:視履考祥,居履之終,反觀吉凶之祥,周至則善吉也,故曰其旋元吉。【劉絢、師訓

伊川先生曰:上處履之終,於其終視其所履行,以考其善惡禍福。若其旋,則善且吉也。旋,謂周旋完備,无不至也。人之所履,考視其終,若終始周完无疚,善之至也,是以元吉。人之吉凶,繫其所履善惡之多寡,吉凶之小大也。

○上履之終也。人之所履善而吉,至於終,周旋无虧,乃大有福慶之人也。人之行貴乎有終。【並《易說》】

横渠先生曰:視所履以考求其吉,莫如旋而反下,則獲應而有喜也。

○乘剛未安,其進也寧旋。【並《易說》】

廣平游氏曰:視所履之善惡,所以考失得之報。蓋禍福之來,必象其德而還之也。在履之上為履道之成,在我者无非禮矣,故其旋元吉。其旋者,象其履以還之之謂也。《易說》

龜山楊氏曰:履道之終,視履考祥之時也。禮雖以進為文,進極而過中,亦不可行矣。故其終也,旋乃元吉。旋,反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視履者,猶洪範之五事也。考祥者,猶念用庶徵也。其旋元吉,猶嚮用五福也。禮自外作,故上天下澤為履。樂由中出,故雷出地奮為豫。禮主於敬,故愬愬終吉。用和為貴,故夬履貞厲。孔子曰:履,德之基,所宜盡心焉。《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視履,猶洪範之五事也。考祥,猶念用庶徵也。其旋元吉,猶嚮用五福也。雍曰:視履而考其祥,則其動容周旋之間,元吉著矣,所以大有慶也。大有慶者,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祥者,吉之先見,生於所履者也。視我之所履,則吉之來,可考而知之矣。天下之理,未有出而不反者也。上九所履不邪,其旋反者,必元吉也。陽為大為慶,上動以正,乃致大有吉慶之道,故曰元吉在上。三在内為離目,視履也。上動而三有慶,其旋元吉也。上履之終,故其祥可考焉。《易傳》

五峯胡氏曰:曾子寢疾病,謂門人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夫人以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然自喜自足,而不能有終者多矣。焉知君子以天下萬世為消息,沒身而後已乎?曾子啟手足,可謂視履考祥矣。必得正而斃,可謂其旋元吉矣。《易外傳》

新安朱氏曰:視履之終,以考其祥,周旋无虧,則得元吉。占者禍福,視其所履而未定也。若得元吉,則大有福慶也。《本義》

○視履考祥,居履之終,視其所履而考其祥,做得周備底,則大吉。若只是半截時,无由考得其祥,後面半截却不好,未可知。旋,是那團旋來,却到那起頭處。《語録》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十四

<經部,易類,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

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暫無

【再次点校】:暫無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5-46册•經部•易类39-40(文渊阁本)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周易六十卦在线摇卦

对应着下面的六十四个卦自己找“吉凶祸福”就可以了。所谓易经八卦“算命”,主要是通过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用以测算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要发生的事,如:天时,求官,风水,婚姻,捕盗,遗失,出行,交易,寻人,见贵,田种,求财,

转载随笔 101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周易第四十五卦萃卦九四爻详解 大吉,无咎。

周易第四十五卦详解第四十五卦初六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二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三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四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五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上六爻详解从卦象上看,九四下临坤卦,坤为众,众人聚合支持九四,所以说“大吉”。象辞意思是:占卜大吉大利才能没有灾

转载随笔 141 2023-12-18
微信二维码